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由个人、组织和社会群体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隧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社区工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已成为现代社会工作的重要对象。社区德育能沟通学较、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形成德育合力,促进全民注重德育,关心德育、支持德育和接受德育。  相似文献   

2.
论社区教育的视角与体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转换视角 正确认识社区教育 我国社区教育是在80年代兴起的,上海市、天津市、辽宁省是最早开展社区教育的城市与地区。我国兴起社区教育的始因,是学校教育需要社会支持,它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学校的德育需要社会支持,除学校教育外需要动员校外社会的力量,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和优化育人的环境和组织,社区与学校结合,共同贯彻教育方针,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因而社区教育一开始就以德育社会化为重点。二是由于学校教育经费短缺,需要通过社会多渠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与社会的日益结合是当代教育发展的最主要特点和趋势.现代德育要求改变传统学校德育的封闭状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社区德育网络应运而生.学校在社区德育网络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并具有导向、协调、精神文明辐射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刘文娟 《职教论坛》2007,(3X):50-52
社区是影响高校德育的外源性、发展性、生成性环境.高校-社区互动型德育根源于人的社会关系本质,有利于促进高校德育的现代化和全程化,它既是高校德育实践化、社会化的需要,又是高校实现整体育人、开放育人、动态育人的需要。鉴于社区德育的自发性、复杂性和盲目性,高校-社区互动型德育的构建应遵循方向性原则、选择性原则、主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社区德育的功能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全社会都要关心支持教育”的社会共识之下,社区德育在德育系统工程中发挥着简明直观的认知功能、潜移默化的陶冶功能、合群利他的调节功能、立身处世的规范功能、综合育人的保障功能。社区德育对青少年德性养成实施全员、全程、全方位关照,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校运用学校、家庭、社区“三维一体”德育机制,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社区德育为依托,以政府行为作保证,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区德育互相衔接,互相渗透,有机整合,从塑造学生“三好” (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区是个好公民)形象入手,收到了较好的德育实效。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深挖隐性德育资源,强化育人 的主导作用,塑造良好学生形象   我校以挖掘隐性德育资源为突破口,全力营造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环境,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正面的影响。我们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正面教育。…  相似文献   

7.
德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丽敏 《教书育人》2012,(3):102-103
一德育概说1德育的含义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8.
钱媛楠 《考试周刊》2012,(49):99-100
一、英语和德育的关系(一)什么是德育。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加之双休日制的施行,来自社会的种种影响越来越明显地作用于广大学生,而这些影响往往是良莠并存。因此,优化社区环境,发挥其育人功能成了我们在进行德育实验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德育过程中,我们注重发挥社区教育的传统优势,努力加强社区德育环境的建设和管  相似文献   

10.
学校德育工作社会化,是指要在坚持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前提下,注重沟通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协调社区内各种教育力量,优化社区德育环境。在德育工作中,学校要努力创设校内外齐抓,社会家庭共管,全方位、立体化抓德育工作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由个人、组织和社会群体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社区工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且已成为现代社会工作的重要对象。社区德育能沟通学  相似文献   

12.
从社区文化场域的视角实证分析了武汉市H社区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状况。社区文化场域具有亲历性、广泛性、开放性、互动性和潜隐性等特征;具有氛围营造、情感熏陶、行为渐染和能力塑造功能,影响社区文化场域德育功能发挥的主要变量包括社区共同体认同、居委会执行力以及家庭参与度。构建社区文化场域,充分发挥其“德育场”作用是拓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社会网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学校德育效果不佳,学校与社会、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分离现象严重,学校—社区德育互动的呼声与诉求越来越强烈。然而,实践中制约因素很多,效果并不理想,如理念落后、政策缺失、机制不全、资源依赖、参与不足等。厘清学校—社区德育互动的制约因素有利于促进学校社区德育一体化,提高未成年人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三维"大德育运作机制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德育研究是以一个县市为单元,通过“全市一盘棋”的德育决策,区域性建构以“1234德育活动流程图”和“聚焦疏导法”为主体特征的,以家庭德育为基础,以学校德育为主体,以社区德育为依托,以政府行为作保证的,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社区德育的有机整合。“三维”大德育运作模式,构建了三方联动、“三维”共振的社会德育场和“三维”德育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小学德育社会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吴小建 《考试周刊》2013,(55):166-167
<正>一、德育的概念与当前学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的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狭义的德育是指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是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上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决定》的指引下,在依靠人民办教育、办好教育为人民观念的影响下,兴起了社区教育。当时的社区教育,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社区为依托,以“德育社会化”为重点,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整体育人模式;二是发动社会力量在物质上、经费上支持学校改善办学条件。进入90年代以后,一些学校开始“回报社会”,向社会开放,通过文化共建、学生社会实践、教师智力输出等形式为社区提供服务。1992年4月,普陀区真如镇兴办了上海第一所社区教育学校;1993年第一所由…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在贯彻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践中,我们辽宁省辽阳一中探索并开展了社区教育,依靠社区的德育功能,着力优化德育环境,拓宽德育渠道,从而丰富了德育内容,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通过开展社区教育,建立社区范围内的大教育体系,逐步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是现代教育体制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对学生的成长起主导作用。然而,学校教育并非是教育的全部,学生的生活脱离不了社会大环境。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有正面的,有负面的,而企图把学生关在学校的围墙内,使学校…  相似文献   

18.
张勇  刘琨 《湖北教育》2004,(12):49-50
我校是一所拥有2800多名学生的初级中学,生源大部分来自附近的大桥社区。学校周围商业网点林立,社会环境复杂。近几年来,我们与该社区互补互助,共商共建,努力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积极探索德育新途径、新方法,把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中国社会急剧的发展与转型,不但冲击成年人传统认知,更对小学生影响尤其深远。因此,五育之首的德育教育不但要构建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等,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满足新时代中国对于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德育突破学校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多方面拓展教学的渠道,构建多元化的德育教学网络,使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形成有效合理的德育运作机制,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构建学校德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一体化教育机制,这是教育理念的发展和教育方式的创新。如何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构筑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已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