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志伟 《东南传播》2014,(12):32-34
对台军事报道目前面临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媒介融合两种新形势。增强对台军事报道的有效性,应紧贴形势任务和使命要求,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对台军事报道的机遇和挑战,探索全媒体传播路径。注重从台湾受众的视角出发,从传播理念、渠道建设、内容创新、叙事模式等方面,探索军事报道有效传播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2.
如今,台湾问题成为世界上最受瞩目的三大热点之一。海峡之声广播电台作为对台宣传的媒体,该如何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发挥舆论先锋的作用?我们又该如何借助现有平台进一步扩大媒体的影响力?我们所掌握的军事资源如何在对台军事宣传中发挥最大的效能?军事宣传的重要环节的成败直接决定对台军事宣传的效果。那么,在对台军事宣传中我们该如何策划,这些都是我们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台湾太空计划室2月17日透露,台高雄籍一艘运砂船在从花莲港驶向日本石垣岛途中失踪,根据台有关部门的请求,台太空计划室利用“福卫二号”卫星从太空向台湾东北海域展开搜寻,但至今仍未发现运砂船的下落。这是台湾官方首次披露其卫星具有海上侦察与搜索能力,从中看出台湾卫星可能已经开始执行军事侦察任务。  相似文献   

4.
创办15年来,《海峡军事漫谈》始终把握舆论导向,讲究宣传策略,同时遵循传播规律,贴近岛内现实,紧紧把握两岸关系发展大局,采用"三维立体"式多视角评论,多次开展重大对台宣传活动,取得突破性成果,产生较大影响。新形势下《海峡军事漫谈》继续发挥广播入岛落地直接、便捷、稳定的传播优势,结合台网融合的新途径,围绕对台大政方针政策,循循善诱,攻心说理,争取台湾民众对一个中国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两会军事报道”,作为两会报道中的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政策性。尤其是两会军事专题报道,更考验记者的功力和素质。本文从自身的实践入手,探讨了做好两会军事专题要注意的三个方面——注意对台视角、突出军事特色、表达深入浅出。同时,做好“两会军事专题报道”,需要内外兼修,有角度、有特点、有深度。  相似文献   

6.
7月30日,新任中国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新闻发言人耿雁生首次亮相新闻发布会,在回答台湾记者关于“大陆撤除对台导弹”的问题时,耿雁生表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两岸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包括导弹问题和两岸军事部署等。  相似文献   

7.
张颖 《新闻世界》2014,(7):62-63
近年来,从中央台到省级卫视相继开播了多档军事节目,各台将军事评论节目的打造作为提升本台权威性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我国电视军事节目的崛起之势日渐形成。本文细致分析了我国军事评论的风格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度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一春 《兰台内外》2011,(4):49-50
2010年7月30日,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耿雁生表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不排除大陆撤除瞄准台湾的导弹。发言人表示,撤导弹困难不大,主要是坚持一个中国,在一个中国前提下,两岸都是一家人,撤导弹和军事部署都可以在军事互信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重启军事磋商被认为是中美军事关系重回正轨的标志,但是在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的奥巴马任内,中美双方仍面临朝核危机、海上对峙和对台军售等诸多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卢文兴 《军事记者》2010,(12):39-40
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对台军事广播,如今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和平时期军事热点减少,人们对军事关注度下降;二是新传播时代广播受到强势媒体和新媒体的冲击,受众流失日益严重。  相似文献   

11.
韩勇 《大观周刊》2012,(21):55-55
军事高技术是相对于常规的和传统的军事技术而言的,它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而是一个发展的、动态的概念,今天的军事高技术,明天很可能变成为常规的或者传统的军事技术。同时,军事技术发展史表明,炙部分甚至绝天部分军事高技术不但应用于军事领域,而且直接产生于军事领域,是军事科研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钟志刚 《军事记者》2013,(11):22-23
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是习主席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强军目标为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也对新形势下开展对台军事宣传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创新宣传理念.运用全媒体手段.开辟入岛落地新渠道,切实提升对台军事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dasha 《航空档案》2009,(9):35-45
2001年笔者在台湾的全球防卫杂志曾经投稿写了一篇《自然环境对军事作战的影响》,事隔八年,多收集到了不少新的资料,借用旧的前言,彻底修改结构与内容,重新写一次文章。希望看过前一版文章的读者们,不要看了前言就放弃。  相似文献   

14.
刘翎 《军事记者》2007,(1):38-39
军事期刊因内容决定了其风格总是以雄浑、彪悍、铁血为特征,在行上也更易呈现出一种严谨、理性的特性。这样风格的章对军事发烧友们来说,也许很过瘾,但对于一般的军事爱好来说则会在阅读时产生生硬、枯燥和晦涩之感,让他们对军事章进而对军事期刊产生敬畏之感。军事期刊如何才能在传播各类军事信息的同时,又能在其中注入化的意蕴,使我们的军事期刊更具活力和生机,对普通读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呢?军事类期刊因其特性使其必须兼容军事期刊的铁血雄浑与杂志的精致深刻,但这二在很多时候又是相互矛盾的,如何使军事类杂志的风格既有撼动人心的雄浑又有清新淡雅的精致,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蔡晖 《军事记者》2007,(2):18-18
军事新闻采访,是对军事新闻事件的整体认知、了解和对素材采集、整理、归纳的过程,是围绕新闻写作而开展的最重要的前期工作。没有军事新闻采访,就没有军事新闻的形成和发布。因此一个优秀的军事记者,必须首先是一个优秀的新闻采访者。那么,怎样才能搞好军事新闻的采访呢?因素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记者对军事知识的积累,并把这些知识成功地运用到整个新闻采访和写作之中去。  相似文献   

16.
张连海 《军事记者》2014,(10):40-42
军事内宣作为我国新闻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巩固国防、构筑和谐军民关系、塑造军队良好形象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军事外宣作为世界了解中国军队的主要窗口,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进世界公众对中国国防政策、人民军队完整形象、民众国防心理的了解不可或缺。本文从军事外宣和军事内宣的区别与联系入手,提出军事外宣和军事内宣在具体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切实提高我军宣传工作实效探索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对台宣传直接"入岛落地"受到种种限制的情况下,利用台湾媒体进行"二次传播"日益成为加强对台宣传效果的重要方式。分析近年来海峡之声稿件被岛内媒体转引情况可以发现,重大活动、敏感话题以及军事安全等方面内容被"二次传播"的比例较高。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紧紧抓住台湾媒体的关注点,将之作为打开对台传播有效性的金钥匙,努力通过"二次传播"的方式更好地实现报道内容在岛内直接落地,有效增强对台宣传实效。  相似文献   

18.
对台湾广播评论发展到今天,从争取台湾民心出发,更讲究理由事生,事随理走,评论《6108亿军购为台湾带来什么?》就是典型的代表作。6108亿军购为台湾带来什么?是一个悬疑式命题,选取的也是台湾民众最为关注的话题。台湾当局谎称军购可以保护台湾的安全,可以制造两岸的“军事平衡”,结果真的会这样吗?评论直接破题,分三个层次进行了论述:一是充分展示了反对军购的台湾人的看法,他们用很直白的语言  相似文献   

19.
《军事》杂志作为社科类全军综合性军事工作指导期刊,肩负着交流军事工作经验,介绍军事改革成果,反映军事工作动态,探索军事理论和思想,宣扬军事领域先进典型,为新世纪新阶段军事工作创新发展和军事斗争准备服务的使命和任务。将该杂志作为编辑人员的成才平台,努力炼成“大家”,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王静 《军事记者》2013,(2):49-50
先进军事文化是军事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和集中体现。随着我国对外军事交流和我军涉外执行非战争军事任务的日益增多,加强先进军事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于塑造和展示我军良好形象.不断提升军队软实力和对外影响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军事电视作为大众传媒,具有生动形象、声形并茂、冲击力强、受众面广、影响力大等优势,是传播先进军事文化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