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是我国生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进出口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我国当前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形势下,保护濒危物种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项主要工作,要建立健全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进出口管理贸易监测与评估管理体系、业务培训体系、宣传教育体系、执法监督管理体系和物种鉴定网络,促进濒危野生动植物产业的发展,积极主动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维护国家权益,实现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农村问题的基本观点,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实施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为新农村建设培养“蓝领农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程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沈阳农业大学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施了"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蓝领农民",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程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沈阳农业大学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施了“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培养出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蓝领农民”,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农民利益为根本,促进农业发展、农村和谐与农民富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发展目标来看,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全面性目标;从发展思路上来看,它不是就农村建设农村,而是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举措上来谋划和实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农村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求真务实,树立正确政绩观,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地域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的保护和建设好少数民族地域文化,是西南地区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农村建设中高度重视地域文化的保护,促进“建设”与“保护”共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辽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项新课题中拥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脚步的不断前进,农村经济发展开始步人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地区发展差异化日益凸显,在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还需要我们准确把握区域背景和特点,树立科学理念,全面协调可持续,促建新农村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进而打造一支精良的,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协调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引导下大力开发与利用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实施人才兴农战略,才能把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才资源强国,从而有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一个与现代化建设同步的过程,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于是否充分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姚思琴 《考试周刊》2011,(48):21-2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作为国家的软实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我国农村建设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发展“三农”,建设农村的“软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成人教育对于农村社区建设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促进农村社区的经济发展、政治文明建设、文明乡风营造以及环境保护。为有效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进程,成人教育要采取以下策略:培养新型农民,促进经济发展;传播社区建设理念,推进政治民主;举办文化活动,营造文明乡风;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任务,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来说,既是历史性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贵州八堡乡新开寨的例子说明,少数民族地区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把发展经济与保护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农村.传统生活方式仍根深蒂固,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成为制约农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开展。因此,必须加强农村现代生活方式的构建,引导农民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以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推进。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志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何找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合实际的工作途径,如何创造性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落实到具体的操作层面,这就需要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造成我省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很多,而最主要的就是单一、低效益的农业生产方式。发展乡村旅游,就是针对这一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审视和评价农村环境资源、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等,把它们形成新的生产要素组合,形成新的生产力,从而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把农村学校建成农村社区的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对农村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农村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如何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学校的建设统筹起来,通过农村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思考这样一个重大现实问题,应把农村学校规划建设成农村社区的中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突破口、切入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必须高度重视成人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在于农民教育,特别是青壮年农民的素质教育。针对当前农村成人教育存在着指导体系、教育资源、法制保障等缺失的情况,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多种有效举措,促进农村成人教育的创新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区域性高校占普通高校的一半左右,其主要任务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特殊作用,属于面向广大农村的高等教育范畴。区域性高校必须树立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求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适应本区域尤其是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农”问题的发展历程可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进入整体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 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一项重大任务,乡村旅游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促进作用。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必须做好科学规划、特色开发、农民参与、政府支持以及规范管理等工作,更好地解决农民的就业和增收问题,从而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20.
临沂市“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调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任务,临沂市农民素质的现状,决定了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培训新型农民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因此,要高度重视培养新农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加强农民五种意识的培养;从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资源支撑的高度,抓好农村人力资本队伍的培养;整合临沂市教育培训资源,构建临沂市农村劳动力综合技能培训人才的“梯次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