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小学各年级要重视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阅读中整体感知,在阅读中整体感悟,在阅读中培养语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做到精讲,应合理安排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尝试到读书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和定位,视阅读为学生自主能动的体验感悟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让学生阅读中体悟,在体悟中阅读。  相似文献   

3.
郑亚忠 《知识窗》2013,(3):52-52
一、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 语文,是语言和文字下的感性之美。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品味其中微妙的滋味。可是,现在很多教师都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总是以自己的分析和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感悟,殊不知"讲解只能让人知道,朗读却可以让人感受"的道理。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以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提出了几点有益的做法,无疑对初中语文教学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一、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语文,是语言和文字下的感性之美。语文教学应该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品味其中微妙的滋味。可是,现在很多教师都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总是以自己的分析和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感悟,殊不知"讲解只能让人知道,朗读却可以让人感受"的道理。  相似文献   

6.
何丽娜 《知识窗》2013,(14):34-34
在语文教学中,词语教学占有较大比重。如果教师忽视对关键词的讲解,则容易导致学生在阅读中不能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从而影响学生的阅读效果。因此,教师不能只简单地以词解词,而应根据词语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多方面、全方位地解读词语,并以此为切入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一、启发感悟"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词语的过程中开启思维的闸门,自己领会词语的意思。换句话说,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而落实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积累。语言积累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地品读文本,感悟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从而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要让语文课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在交流与互动中焕发光彩,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实实在在地进行语文学习。教学中怎样让语文课走向有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阅读训练,重在感悟;2、把握重点,引导理解;3、扎实训练,授人以渔。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利于巩固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获得审美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认为阅读教学应该以激发学生兴趣、交给学生阅读方法、再让学生自主阅读,读中感悟、自主阅读中放飞心灵融为一体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黎扬娟 《科教文汇》2014,(17):181-181,207
语文阅读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在较高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阅读教学关键在于充分挖掘作品外的各种相关资源,构筑新阅读教学观,让学生多读感悟,自主地阅读获取,并指导正确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有效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五读"——感读、赏读、品读、悟读、拓展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2.
孟晓盈 《知识窗》2013,(16):39-39
一、设计理念 1.教学的切入点 《雨霖铃》的教学设计理念为:一方面,让学生在读、背、吟、诵中,品味诗歌意象,感受诗人情感,感悟诗歌之美;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融入柳永的其他词作,构成一个阅读组合,加深学生对本词的理解,也使学生全面认知了婉约词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王秀贵 《科教文汇》2008,(17):69-69
探究性阅读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阅读方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必须要充分得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要将阅渎活动变为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在充满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培养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5.
语文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同时还应给学生创造机会,多方交流,多接触好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喜爱交流和阅读中去感悟语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张国 《科教文汇》2010,(26):79-79,83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离开了感悟,学生对外部知识、信息就不能很好地吸收、消化,就谈不上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次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要重视感悟,在感悟中来检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在感悟中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延伸,在感悟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7.
郭同吉 《科学中国人》2014,(1S):144-144
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见解。因此,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心灵沟通,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感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个性化阅读,这样才能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获得人生感悟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即是识字的重要途径,又是写作的必备前提,也是学生后期有效阅读的基础。因此,每篇课文都应让学生充分地读,要让学生以读为手段,从而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19.
蔡薇 《科教文汇》2011,(13):141-142
音乐欣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聆听、感受和体验等方式感悟音乐创作之美,在培养人才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的关键是让学生从作品中获得情感体验与感情的共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多种情感并激发情感的共鸣,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20.
《语文新课程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强调了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自身的心灵感悟。本文主要阐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观念上的转变以及如何使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的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