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两宋时,我国古代早期高度发展起来的货币经济,经过长期迂回向前发展,已形成了以铜币为主干,兼用金、银、谷帛、铁钱和纸币的多元化货币制度。它在中国货币经济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世界货币发展史上远居前列,开辟了一个新的纪元。这里试就两宋货币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达到水平以及以后停滞缓慢发展的原因,试作探讨,就教方家。  相似文献   

2.
在清王朝实行闭关政策时期,中外贸易仍有较高速发展,洋钱在中国日益广泛流通。由于鸦片走私泛滥,致使中国的国际收支发生逆转,白银大量外流。鉴此,林则徐提出自铸银币以抑洋钱,严禁鸦片以根治“银荒”等顺应民情、有利于货币流通及商品经济发展的主张,为应对外来货币经济的挑战进行积极而可贵的探索,开启中国近代币制改革之先河。  相似文献   

3.
1935年中国经济由于国内白银大量外流遭受沉重打击,并导致国内货币信用发生严重危机。国民政府之所以发生如此严重的货币危机,不仅是受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国际银价骤升影响,更是中国银本位货币机制存在弊端,以及国民政府实施巨额的财政赤字政策所致。为拯救困境中的货币金融体系,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施废除银本位的货币改革。此次改革使中国货币摆脱了国际银价的影响,并结束了当时中国货币流通的混乱局面,在中国货币金融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但此次货币改革对硬通货白银的彻底放弃,又为中国经济后来发生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了严重隐患。  相似文献   

4.
地处辽河之滨的营口,19世纪中叶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非常迅速,一度成为东北地区的商品集散地。适应这种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营口产生了影响东北乃至全国的地方性货币──过炉银。过炉银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营口及全东北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营口成为当时整个东北地区的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5.
<正>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通过多种方式和角度呈现,货币问题是其核心命题之一。近代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伴随着早期殖民侵略和海外贸易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先后经历了“一战”前的金本位体系,两次世界大战间的金块本位、金汇兑本位混合体系,“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而国际货币治理体系是针对跨境货币流动形成的由价值观、国际规则和国际组织构成的治理系统,近代以来也分为三个与之相对应的历史阶段,即帝国秩序阶段、国际联盟体系阶段、联合国体系阶段。这一治理体系对近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考察近代中国货币体系在遭遇冲击后逐渐融入全球治理体系的过程,也就是从全球视角审视中国选择。这仍会有很多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从“大夏真兴”钱看大夏国经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夏真兴”钱是中国货币史上国号、年号合壁的首例。西晋末年、十六国时期,战争频仍,农业萧条,手工业减缩,商业停滞,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货币近于废弃。“大夏真兴”的出土,证明世人对大夏国的经济实力应该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前夕,银贵钱贱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以往以清政府定例银一两兑制钱一千为参照系数来说明鸦片战争前银钱比价的上涨幅度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它忽略了银钱比价中市阶与例价的区别;银贵钱贱现象产生的时间也被人忽略。比较嘉、迈以来市场上银钱比例的变化,可以认为银贵钱贱开始于乾隆中期,而不是与鸦片走私贸易泛滥同时出现;这一货币经济现象产生于中国社会经济内部的发展变化,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是鸦片走私贸易导致白银外流引起的。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凯恩斯归于彻底的财政主义者,反对货币政策。人们也把70年代遍及资本主义世界的滞胀现象,主要归咎于凯恩斯的政策主张。这对凯恩斯是不公正的。凯恩斯虽然是一个财政主义者,但他并没有忽视贬低货币政策,在他的理论体系中,货币理论具有相当大的份量。同时,在凯恩斯那里,货币理论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其贡献之大并不亚于他的财政理论。凯恩斯在货币理论上的创新之处在于,他扩展了货币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流动偏好理论,从而从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利息理论,他还提出了适度通货膨胀理论,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货币理论的发展。但以后的凯恩斯主义并没有维尔凯恩斯的本意,而是将凯恩斯经济学引向了货币主义。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奇迹”与前苏联“经济大崩溃”,“亚洲奇迹”与“亚洲金融风暴”,“美元霸权”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这些看似不同的经济现象背后反映的共同规律对后危机时期处于发展中的中国经济如何练好“内功”提供了前车之鉴,而全球性金融危机预示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又对后危机时期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中国借助“外力”提供了契机。既要遵循共同规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又要利用改革契机,争取公平环境,这是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认真做好的“对内”、“对外”两门功课。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的高度发展 ,极大地促进了一条鞭法和摊丁入地等赋役制度的改革 ,而这些赋役制度的改革 ,又对明清时期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延安时期历史教育思想与反对教条主义○瞿利业○在二、三十年代,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教条主义思潮,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到延安时期,毛泽东把历史教育作为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手段,彻底清算了这一错误思潮,也形成了他富有时代特点的历史教...  相似文献   

12.
吴俊青 《考试周刊》2012,(30):129-130
货币内蕴藏着丰富的信息,是千古历史的浓缩。透过货币的名称、形状、文字、图案、材质重量和制作工艺.可以窥知那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状况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是货币国际化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亦或是确立时期。一方面,在这一时期货币国际化的概念得以确立并成为指导后期发展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国际货币由英镑转向美元,相应的货币本位制度也由金银本位转向了纸币本位。通过对货币国际化思想的脉络梳理,结合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践及障碍思考,其解决之道就是在现有条件下如何进一步保障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同时选择合理的国际化范式。  相似文献   

14.
近代广东金融史是中国金融史的重要组成部分。1928-1936年(宁粤对峙时期)广东当局积极发展金融事业,对涵盖货币银行、公债、保险等范畴的金融活动实行了法定化,构筑了颇具特色的地方金融法律体系,这在当时中国具有相当的历史进步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上有悠久的货币经济和丰富的货币思想的文明大国."称提"是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上一个非常独特而重要的术语,是中国货币思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历史上谈"称提"的人很多,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对"称提"这一术语的缘起、宋元明清时期人们对它的议论作了系统研究,并将"称提"与现代西方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政策作了比评,分析了中国古代"称提"政策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是中世纪东西方之间、地中海和黑海之间商路的交汇点,因此商业贸易极为活跃,来自地中海世界和东西方的商人在此进行频繁交易。活跃的商业活动带动并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使帝国政府从中得到巨大的实利,繁荣了帝国经济、增强了帝国国力。马克思曾形象地将君士坦丁堡比喻为“沟通东西方的金桥”。 (1)查士丁尼王朝时期的拜占庭金币从建国之初起,拜占庭即实行货币的金银复本位制。在帝国境内流通的货币有金、银、铜币,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向纵深发展,为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有序的市场体系,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与科学性,研究以美国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货币理论,探讨其中所具有的现实合理性,对当前我国政府宏观调控经济,尤其是货币政策的运用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一、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的理论和政策 现代货币主义产生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获得迅猛发展。该学派反对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主张自由放任,并辅之以政府对货币供给量的适当控制。面对凯恩斯理论所不能解决的“滞胀”问题,货币主义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旗帜,以制止通货膨胀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反对政府过多干预而主张“单一法则”,即单一地控制货币的供给,把握好一定的货币供给增长率。 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基础为:货币数量论;通货膨胀始终是一种货币现象;私人经济具有  相似文献   

18.
拜金主义的三个“不等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给出拜金主义的三个“不等式”,认为拜金主义虽然以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为经济根源,但商品货币关系并不必然导致拜金主义,因此反对拜金主义不是要从根本上取消商品货币关系。文章对规范的求金活动和合理的货币观念作了清楚的界定,在学术界首次明确地将拜金主义作为疯狂的金钱观念和求金行为的统一体进行系统深入地考察。  相似文献   

19.
“信贷脉冲”一词最早由德银经济学家Michael Biggs在2008年提出,指的是广义信贷增量占GDP比重的变化,大概意思可以理解为货币增速的增速,即“加速度”. 经济增长和货币增长的关系 在“物物交换”的经济中,这一过程没有贷款产生,也就没有创造货币,即使没有货币产生,经济同样可以有增长.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没有货币创造出来,同样可能有GDP产生甚至是增长.  相似文献   

20.
青年史学工作者刘引泉主编的《中国民主革命时期通史》最近由北京东方出版社出版。全书87万字余字,分上、下两册。这是一部对中国民主革命历史(184o—1949)作整体研究的学术著作。纵览该书,觉得有如下特点值得称道: 一、在历史发展基本线索上的理论创新。以前各种版本的民主革命时期著作,一般以政治事件和战争为主要线索,忽视了与政治、战争紧密相联、互相制约的社会经济形态、文化思想,民众心理方面的阐述,这样就难以反映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全貌。鉴于此,该书首先明确,民主革命历史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近代以来一切进步的改革运动和反对专制、反对侵略的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