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古民居经堂壁画是有别于藏传佛教寺院壁画的一种壁画形式。文章以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相关研究结果,试对俄巴绒二村古民居经堂壁画的年代、壁画题材、绘画风格技法以及相关佛教史内容等进行初步研究。俄巴绒二村古民居经堂壁画对研究清代壁画题材和相关佛教史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描绘道教人物为主的道教绘画作品,得以保存的多是壁画.因此,道教壁画成为当今研究道教绘画艺术的主要内容.遗憾的是,中国古代许多道教壁画大都损坏.……  相似文献   

3.
绘制在各种质料壁面上的图画称为壁画,是绘画表现的一种形式;又因画在不同的建筑场所,可以分为殿堂、墓室、寺观、石窑壁画等名称。早在5000年前古代埃及的贵族墓室,古希腊、古罗马的王宫遗址里,都遗存有壁画。中国的壁画起源也是很早的。据(论衡·订鬼)中记载,在远古黄帝时就有避邪恶的“门神画”。而后,各代壁画或见于古文献典籍中记载,或经考古发掘,屡见不鲜。现存壁画遗迹地域分布广泛,数量很是可观。从时间上看延绵200O余年。绘画题材内容也极为丰富。殿堂和墓室壁画多描绘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社会生活场景、墓主人的…  相似文献   

4.
从上海到北京,历时四个月的“墨西哥艺术系列展”于8月21日在中国美术馆圆满闭幕。具有浓郁墨西哥艺术特色的《墨西哥绘画:从壁画三杰到当代展》、《墨西哥现代建筑展》、《墨西哥当代陶艺展》中,最吸引中国观众的为《墨西哥绘画:从壁画三杰到当代展》。[编按]  相似文献   

5.
<正>欧洲中世纪,基督教不仅在绘画、雕刻、工艺上表现出宗教内涵,甚至在庄严的宗教仪式中仍不忘使用珍贵华丽的器物来增添宗教神圣的气息。由于这些器物装饰极尽精巧,素材均是珍贵的金银、宝石、象牙和珐琅等,有时甚至让人觉得宗教意义似乎已经退居到次要位置。  相似文献   

6.
顺德壁画     
正壁画是我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绘画形式之一,从最早的岩洞壁画、摩崖壁画,到墓室壁画、寺观壁画,再到宫殿壁画、祠堂壁画,我国壁画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并诞生了许多经典之作,如内蒙古阴山岩画、云南沧源岩画、洛阳烧沟汉墓壁画、敦煌莫高窟壁画、北京法海寺壁画、山西定襄关帝庙壁画等。顺德壁画始于清代晚期,是顺德古建装饰艺术上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7.
今年春天,伦敦大英博物馆举办了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的绘画展览.这是第一位中国画家个人展览在欧洲权威的博物馆举行.英国和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反应强烈,称赞吴冠中的作品既有民族传统绘画的风采,又得欧洲绘画之奥妙,是中西合壁的典范.他们认为,吴冠中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就是以自己的探索和创造,用绘画语言表现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使之与时代同步,并与国际潮流相适应.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中国绘画百花园中,岭南画派是一朵风姿绰约的奇葩。上世纪初,在时代的感召下,以高剑父、高奇峰和陈树人为代表的一批广东画家,致力中国传统绘画的革新,倡导“折衷中外,融汇古今”,立足传统,积极向日本欧美绘画艺术学习,创作表现时代的新中国绘画。岭南画派绘画突破传统文人画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个人怡情;台性的局限,主张写实,注重写生,描绘现实生活,在发扬中国画笔精墨妙传统的同时,吸收外来技法,加强了作品的色彩表现力。经历百年的实践,岭南画派绘画生机蓬勃,代有传人,为发展现代中国绘画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独具一格的中国画闫秀芝我国的绘画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百多年前,西方的绘画作品与绘画技法通过传教士、留学生、对外贸易三种渠道大量进入我国,为区别中西绘画,人们将我国传统绘画称为"中国画"。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  相似文献   

10.
正自16世纪初期莫卧儿帝国宫廷绘画对基督教艺术的模仿与借鉴开始,印度基督教绘画艺术就已不经意间开启了基督教绘画艺术本土化的探索。在随后的近五个世纪里,印度数代的艺术家们创作了大量风格各异的基督教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从耶稣形象的变化中可窥见一斑。无论是艺术构思、表现手法还是创作风格的选择,都已拥有了显著的印度特色,呈现出印度艺术家对基督教与耶稣本土化方面不同程度的探索与努力,为世界基督教绘画艺术积累了大量的创作与创新经验。  相似文献   

11.
刺绣与绘画密不可分,刺绣藏品更是如此,是以绘画为蓝本的艺术再创作。上世纪30年代,随西方文化及绘画的渐入,国人的审美习惯逐步变化,以致影响到刺绣艺术,并对其发展起到了某种推动的作用。刺绣艺人一改“密接其线,排比其针”的传统技法,借鉴西方美学理念和绘画方法,运用新的针法表现西方绘画,这种针法即——乱针绣。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佛教石窟盛于唐代,历经宋、元、明、清时期,在其影响下发展或转化而来的各种图案却以新的面貌不断繁衍和流传下来,在中国设计艺术史上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基督教几乎主宰了整个欧洲中世纪社会近千年,因此服务于基督教的教堂装饰图案艺术也就成为欧洲中世纪装饰设计艺术的主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西方设计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朱维铮 《中国文化》2004,(21):45-47
十六世纪末欧洲耶稣会士利玛窦入华,揭开了中西文化交往的新篇章。说是新篇章,当然意味着在那以前,由基督教表徵的“泰西”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往,已有很长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董丛林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神学文化,是各具特质的两种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学为主干,它是伦理中心主义的“人本”文化,所涵容的主要是人与人的世俗关系规范,而非人神关系规范。中国的圣人,中国的“圣经”,对神学、神境表现得相当冷淡...  相似文献   

15.
迭戈·里维拉是墨西哥著名画家和20世纪最负盛名壁画家,被誉为“墨西哥壁画之父”。少年时代他受古典主义美术教育。年轻时留学欧洲成为坚定的立体主义,尔后回到祖国加入轰轰烈烈的壁画运动。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他的艺术也充满传统与现代的张力,凸显拉美艺术与历史的独特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6.
在西藏的宫殿,寺院以及过去贵族的府邪、庄园的经堂里,都有绘制壁画的传统和悬挂唐卡的习惯,随着人民生活的改善,壁画和唐卡也开始走向寻常百姓家。西藏著名的古建筑,可谓一座座绘画艺术博物馆。古代画师们创造出许多具有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壮观画卷,其数量之多,非常惊人。大昭寺的壁画面积达4400平方米;各大寺庙中,都藏有相当数量的唐卡。布达拉宫名叫“国唐”的大型缎制唐卡,上绣无量光佛巨像,高56米,宽47米,张挂出来,十几公里以外都能看见;宫内一幅“赛宝会”壁画,就是描绘悬挂唐卡的情景。壁画,含意明确。唐卡,系藏…  相似文献   

17.
气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它主要有绘画表现对象、画家、绘画作品三个不同层面的美学意义。在绘画表现对象层面,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共同元素。画面中所有表现对象之气相互激荡,共同构成一个气场。中国绘画最重要的就是要表现出这个气场来。在画家层面,气是画家的个人风格。它有先天具有和后天养成两个组成部分,两部分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而在绘画作品层面,气则是一种偏重于刚性美的审美价值评判标准,具体体现在画作的笔墨技巧和结构安排上。气使得绘画表现对象、画家、绘画作品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最终呈现出的是中国绘画与众不同的宇宙观念和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18.
欧洲历史上强极一时的罗马帝国本来是一个笃信多神的国家。从尼禄开始,罗马的统治者就不断对信奉一神论的基督教进行压制,迫害基督徒的事件时有发生。然而,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统治者君士坦丁大帝却一改前人作风,皈依了基督教,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君主。  相似文献   

19.
于涛 《世界文化》2012,(7):23-25
在1931年12月底至1932年1月底,里维拉成为继法国著名画家亨利.马蒂斯之后第二个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主题画展的画家,而这也是他个人的第二次回顾展,当时参观人数已打破记录,反响强烈。由于壁画本身尺幅较大,无法移动,以及场地限制,在距展览开幕还有一个半月时,里维拉就被请到纽约,博物馆给他配备了工作室。在两个助手的帮助下,里维拉采用湿壁画技法,将颜料涂在经过处理的湿灰泥上,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对欧洲文学的摧残张增坤基督教对欧洲文学的摧残破坏并非始自中世纪,而是从西罗马灭亡之前就已开始。不过,欧洲文学出现空前繁荣的时期,莫过于把揭露的矛头首先指向教会的文艺复兴时期;与基督教会关系最紧张也最受摧残的文学,也莫过于这个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