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诗作为我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如一个璀璨之星闪耀在中国文化历史的长河中。古代诗歌是祖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她以优美的词句、和谐的音韵,赞颂了山川田园之美;赞美了仁人志士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  相似文献   

2.
陈方媛 《文教资料》2009,(20):81-82
隐士和隐逸行为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现象.隐士们的生活方式为有文化有修养的文人所推崇和效仿.伴随隐士们的隐逸生活所产生的隐逸思想又在儒道禅三家思想中得到强化,并对中国古代文化审美趣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古代画坛众多有影响的画家也接受了隐逸思想,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古代绘画的发展大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都喜欢陶渊明的诗歌,觉得他的作品十分抒情。但据《文学报》报道,美国学生却更喜欢古代诗人谢灵运的诗歌。因为翻译成英文后,谢灵运的诗歌更具有现实性。美国学生说,谢灵运的诗歌充满了冲突,颇有真实感。谢灵运虽然有的时候很强调“天人合一”,但诗里却充满了压抑和痛苦,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谢灵运被当朝统治者不满的现实。在文化上,  相似文献   

4.
严子陵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之一,唐李贤为《后汉书》作注时,将他归入"疵物以激其清"一类的隐士。从严子陵钓台碑刻来看,他蔑视权贵、松柏孤直、高风亮节的品格,隐居不仕、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一直为古今人们所称道。作为终其一生且以殉的"神钓"者,严子陵身上体现了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隐逸文化与中国山水田园诗的生发勃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传统诗歌创作中的一种重要诗体,它的生发和勃兴,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隐逸文化的生发与勃兴。正是由于古代文人士大夫在追求人格精神的独立与自由的过程中,才藉归隐或羡隐,为诗歌的文艺审美实践创设了一个向山水田园化方向发展的时代氛围。  相似文献   

6.
隐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典故记载了古代隐士们的生活和追求,辩证地认识和评价隐士文化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有一定的意义,对于指导今人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寒山,名谓疯癫,貌不惊人,但就是这样一个在中国古代"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的和尚及其寒山诗歌却在远离中国的另一片土地上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文学和社会革命,对当时美国的社会文化和诗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本文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结合寒山诗歌本身的特点和有意性的翻译创造和构建,分析寒山诗歌与美国当时的社会文化达成的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契合。  相似文献   

8.
东方美学的神髓在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创造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美学追求,其创作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独特审美观照。这一在东方文化革新运动中没落的诗学诉求,却在美国的新诗运动中又一次被激活,完成了诗歌在本源意义上的一次对传统的复兴。意象派创始人庞德在现代中国的诗歌创作中,找寻到了古希腊的文化传统和诗歌创作的原始因子。西方“意象派”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艺术借鉴彰显了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互渗与共融,也体现了传统资源对于构建现代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隐士在中国古代历代都存在,他们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激起无数学者的研究兴趣。隐士们保存了较多的美好人性,对隐士品行事迹的研究促使我们寻找日渐远去的人性。本文以陶渊明为隐士典型,从陶的归隐中探析其突出的隐士特征——人性之真,并略谈陶渊明由真而为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作出的牺牲给后人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渔翁是中国古代诗歌典籍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形象,具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自古以来在各种文学作品中不断地被人引用和抒写,因其本身所秉承的恬淡闲适、潇洒旷达等诸多精神内涵而被历朝历代的文人名士所钟爱,逐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隐士文化。本文从渔父意象产生的历史渊源,渔父意象的象征意蕴,以及简述剖析解读古代文人"隐逸情结"产生的历史原因等几方面进行论述,希望对学习古典文学有所帮助和启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多元文化并存,尽管有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仍不乏非主流文化的流行。魏晋时期就是非主流的隐士文化发展的繁荣时期。通过魏晋时期的隐士及其文化创造,我们可知:隐士与隐士文化的产生原因种种,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它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主流文化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并对主流文化产生积极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隐逸是一种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现象。古代中国士人崇尚隐逸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隐士文化。中国古代山水诗与隐士文化有着天然联系。以“二谢”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发展进程,是中国古代士人隐逸审美心态发展、渐变和形成的重要时期。士人在山水审美中脱离世俗尘嚣,走到与道相冥合的人生境界,既完成了对“道”的维持与操守,又保证了自己的生存意义与人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松"这一意象在中国古代诗歌尤其是在唐诗中有多重涵义:象征年老长寿,象征倔强、坚贞的品格,象征天长地久、坚贞不移的爱情与友情,象征超凡脱俗的隐士。  相似文献   

14.
《新作文》2006,(1)
在中国的历史中有—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直与时间与历史赛跑,这就是隐士。大多数人认为隐士消极不求上进是一种逃跑,其实不然,隐士们正是由于奔跑,不断变通,从而创造出一种博大精深的隐士文化。陶渊明应该算是中国古代隐士的代表之一,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八岁亡父,渐渐地家道衰弱,公元  相似文献   

15.
在王维研究中,人们习惯于将王维描述成一个佛教徒,一个隐士,一个田园山水诗人,并习惯于对王维诗中的“禅趣”和“禅意”以及王维同陶渊明,谢灵运等田无山水诗人的传承关系作分析,这种研究有其合理性,但以偏概全,据统计,王维存诗四百多首,田园山水诗只占其中的三分之一,王维诗歌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其中蕴涵的情感也相当复杂,故“佛教徒、隐士,田园山水诗人”还无法概括王维一生及其在诗歌中表现出的情感状态,而从王维与阮籍的关系角度入手可以破解王维研究中的许多迷茫和王维自身及诗歌中表现出的种种矛盾心态,从而揭示王维的“生命本相”。  相似文献   

16.
周云 《考试周刊》2008,(1):184-185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隐士可以说是一种很特殊的群体,也是中国历朝历代最具特色的文化现象.遍观中国美术发展史,不难发现,在画史上起到至关重要影响的往往都是那些隐士型画家们.本文旨在通过对文人隐士这种特殊文化群体的内在分析,从而认识到隐士及其思想对中国画品和画风上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当下的全球文化语境下对王卓教授新著《多元文化视野中的美国族裔诗歌研究》(2016)进行了述评。该专著考察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最具代表性的美国少数族裔诗歌,即印第安诗歌、犹太诗歌、非裔诗歌,是迄今最全面的关于美国族裔诗歌的综合研究专著。本文认为,这一专著在宏观上反映了中国学者在美国文学研究中的中国立场和建构中国学术话语的努力;在微观上,则不仅对美国族裔诗歌的基本面貌作了全面梳理,巧妙而深刻地勾勒出相关族群诗歌的独特性,而且提出了众多富有前景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隐士是中国古代士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因种种原因隐退后从事学术研究,在古籍整理以及文化传承方面,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其功绩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19.
我们生活在蓝天碧野的乡村,对乡土的热爱让我们对陶渊明先生更多了一份亲近,他以淡雅的笔调将古老的田园描绘得清新、优美、宁静、祥和,令人神往。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陶渊明首创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的诗歌,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新境界,也为我们的田园注入了美妙的诗意。我们在感激、欣赏陶渊明先生的时候也在追寻着一个问题——陶渊明先生的田园诗为什么能  相似文献   

20.
隐士是中国古代土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因种种原因隐退后从事学术研究,在古籍整理以及文化传承方面,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其功绩应予以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