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编号为p.3768的唐代敦煌写卷,保存了《文子.道德》篇的绝大部分内容。本文以敦煌写卷p.3768为底本,勘以多种传本,并结合前贤的研究及相关史料,对《文子.道德第五》进行简要的文字梳理和考证,以纠今本之讹误,校异文之成因。  相似文献   

2.
敦煌文书中碑铭赞文书约47卷,这些文书长者收有碑铭赞28篇(P.4660号)、十余篇(P.3718、P.3556号)、七八篇(P.2482、P4640号),短者仅保存一篇,更甚者只保存数行(P.4010号)。从1989年笔者编著《敦煌碑铭赞辑释》一书,对这批文书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发现了碑铭赞文书中的许多问题,敦煌碑铭赞部分文书拼合复原就是一例。敦  相似文献   

3.
在敦煌遗书中,保存了数以千计的用于各类佛教斋会的斋文和供起草斋文者参考的斋文样式。这些文书有的仅存单篇或两三篇,更多的则保存了数篇、十几篇乃至几十篇。从内容上看,这些文书几乎保罗了当时人们对佛的所有祈求。因为现存《大藏经》内很少有这类文献(仅《广弘明集》中保存了数篇愿文),所以这些文书为我们研究古代佛教史和社会生活史  相似文献   

4.
正陈于柱著《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病书整理研究》2016年11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发病书》是中古稀见典籍,十多件敦煌写本《发病书》残卷的发现,弥补了中古传世文献之不足,为解决《发病书》在历史上的存在与流行提供了有力证据,有助于保存并丰富唐宋时代的文献典籍,并为中古医疗社会史研究提供了新素材。《敦煌吐鲁番出土发病书整理研究》分为文献《整理篇》和《研究篇》两部分。《整理篇》对流散于中外各收藏机构的敦煌写本《发病书》逐一进行录文、校注,尤其注重对不同收藏单位敦煌术数书残卷之间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释敦煌写本P.2966、P.3363《籯金》的内容、分卷及篇目可知:这两种写本应是同一种《籯金》的不同抄本;百篇五卷的卷次分布不是按照内容进行划分,而是按照规模平衡划分;从残存的事例附注内容可知,叙述文字与唐李若立编著《籯金》(S.2053V等)、敦煌张景球改编《略出籯金》(P.2537等)都不一样,应该是吐蕃时期敦煌阴庭诫改编《籯金》的抄本。  相似文献   

6.
小引敦煌遗书是我国历史文化宝库的珍贵遗产,它给人们保存下来文、赋、诗赋、词曲、变文等极其丰富的古典文学作品.在敦煌遗书的整理研究过程中,变文、词曲等已分别汇成专集,赋类作品虽也整理,但多属零篇短简,某些已成孤本的赋作,海外刊行过校录本,由于传布未广,国内无从阅读,有鉴于此,本文试作一点整理,尽可能提供较为完整的校本.敦煌赋集是敦煌遗书内数量较多、内容驳杂的唐人写本,除见于《文选》的王仲宣《登楼赋》(P.3480)、张平子《西京赋》(P.2528)、成公绥《啸赋》(S.3663)左太冲《吴都赋》(苏1451)外,敦煌赋卷所载大都是唐人作品,《全唐文》、《文苑英华》等只载其中少数几篇.敦煌遗书内的赋卷,主要散见于伯希和编号者,有P.2488、2491、2539、2544、  相似文献   

7.
敦煌遗书中保存了几件颇有意义的佛经目录——《沙州乞经状》(以下简称《乞经状》)。对于这些《乞经状》,日本一些学者已有所注意。如矢吹庆辉曾将他发现的该《乞经状》之一——斯2140号收入《鸣沙余韵》,并在《解说篇》中略作研究;牧田谛亮在《疑经研究》一书中对该号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竺沙雅章在《敦煌的僧官制度》一文中对该号有所叙述;土肥义和在《讲座敦煌·第二卷·敦煌历史》、岡部和雄在《讲座敦煌·第七卷·敦煌与中国佛教》中也均有所提及鲜鲅д咚浯硬煌嵌榷  相似文献   

8.
敦煌写本P.3890是一份笺注性质的书钞。钞者当为晚唐五代时期敦煌本地中下层官员,本卷则是他纂辑的文章写作材料。该卷前半部分摘自诗赋的注文和释语,后半部分则摘取了一些判文的套语和例句。其编次有较强的随意性,缺乏规律,内容并不丰富,但能反映晚唐五代敦煌地区应用性文章的写作要求和学习过程。P.3890的文本形态当追溯到先秦西汉之际的《尔雅》前三篇。从《尔雅》前三篇到后十六篇正是从书钞之学走向类书之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资丽君 《华章》2007,(4):118-118
现存最早四篇话本(S2073《庐山远公话》,S6836《叶净能诗》,S2630(《唐太宗入冥记》,S2144《韩擒虎话本》)是敦煌文献中的一部分.是宋元早期白话小说的源头书目之一.这些话本中保存了大量口语材料及其晚唐五代产生的新词.新义和新兴的语法现象,有较高的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试谈敦煌俗赋的体制和审美价值——兼谈俗赋的起源伏俊连敦煌遗书内保存的赋类作品,据现在所知,有46个卷号,去同存异,有27篇赋,主要藏在法国巴黎、英国伦敦、俄国圣彼得堡等地①。其中先唐赋5篇:即张衡《西京赋》,王粲《登楼赋》,左思《吴都赋》,成公绥《啸...  相似文献   

11.
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P.5544册页残片,存文4页计660字,辑录8人小传,分别出自《良吏传》、《后汉书》及《春秋后语》等。残片对辑校已佚《春秋后语》、《良吏传》和研究敦煌俗字大有裨益。通过P.5544与P.4022+P.3636形式、内容、避讳、书法的比较研究,发现三件作品内容相关,并且出自同一作者手笔,其书写年代大约在晚唐敦煌归义军时期。本文在探索依据书法艺术特征整理、断代敦煌遗书方面做出了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探究《古小说钩沉》之文献出处,不难发现鲁迅在辑校《列异传》、《幽明录》、《玄中记》等三种小说时,征引了当时新发现不久的“敦煌石室所出唐写本类书残卷”,这种类书残卷,正是被伯希和掳走之后又被罗振玉抄录的《修文殿御览》。考察《敦煌类书》、《〈古小说钩沉〉手稿》、《鲁迅手稿全集》等资料,我们一方面可以看到敦煌遗书对于唐前古小说文献的保存之功,另一方面不由惊叹鲁迅在收藏和利用敦煌文献方面的兴趣与卓识。  相似文献   

13.
英藏S.6878V是唯一一件完整记录出行占、婚嫁占及失物占的敦煌藏文占卜文献,其中《出行择日吉凶法》保存了利用“八天”、“四方神头胁日”进行出行择吉的占法与卜辞,这一书写主要根据《周公八天出行图》等汉文术数典籍编译而成.本文对S.6878V 《出行择日吉凶法》的考释,不仅进一步揭示了此件文献的内容样貌与文本来源、弥补了相关敦煌汉文文献的缺陷和不足,而且为推进汉、藏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以及唐宋之际敦煌吐蕃移民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素材和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4.
1899年在敦煌千佛洞出土了一批俗讲材料,俗称“敦煌变”。在这些变中保存了当时人们所使用的一的别字、异,这些别字、异对于考察唐五代时期的语音现象弥足珍贵。邵荣芬先生利用这些材料写了《敦煌俗学中的别字异和唐五代的西北方音》一,对于研究唐五代方音的人来说,是一篇颇具参和指导价值的章。本受此启发,乃对《庐山远公话》这一篇变中的别字、异作了详尽研讨,从语音角度加以分析,从而利用分析结果对唐五代时期的部分语音现象作了一个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5.
徐朝东教授从事中古韵书和敦煌以及唐五代语音资料、明清河西方言资料整理、研究工作。现为中国音韵学会理事,敦煌吐鲁番学会与社会语言学会会员。曾先后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语言科学》、《古汉语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敦煌研究》、《敦煌学研究》(韩国)、《汉学研究》(台北)、《书目季刊》(台北)等海内外一流的专业学术杂志发表论文20篇。论文《蒋藏本(唐韵)异常音切考察》、《敦煌韵文中阴入相混现象之考察》曾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相似文献   

16.
大藏经及流通于世的佛教资料中,均未见《水月观音经》之名。笔者在《敦煌水月观音像》一文中,曾为不知敦煌遗书P.2055尾题所提到的《水月观音经》的下落而遗憾。拙作发表不久,《敦煌研究》1987年第2期刊布刘国展、李桂英先生的《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敦煌遗书目录》,知该《水月观音经》保存在天津艺术博物馆,馆编第4532号(下称津4532号)。  相似文献   

17.
法藏敦煌本《汉书》之《萧何曹参传》《张良传》及《项籍传》残卷,系隋唐以前的一种《汉书》节钞本遗存。考察敦煌节钞本残卷对《汉书》原篇的内容取舍和文字删节可知:删节者意在提供一种能适应普通读者需求的《汉书》简易文本;敦煌节钞本由删节后保留下来的《汉书》原文缀辑成篇,删节者力求于原书"只删不改",则又为该本文字的可靠性提供了基本保障。敦煌《汉书》节钞本残卷注文皆取自晋灼《汉书集注》,且保存晋灼注文之旧,可证晋灼《集注》乃初唐颜师古《汉书注》主要取资和依据对象之一。作为《汉书》的一种特殊文本形式,敦煌节钞本残卷对于早期《汉书》流传(尤其是隋唐以前在民间的流传)、文本变易、汉晋以来《汉书》注释等多方面的研究,以及今本《汉书》校订,都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8.
《敦煌赋校注》、《敦煌赋选析》和《敦煌变文选评》等专著中《贰师泉赋》、《孔子项讬相问书》和《燕子赋》(甲)等三篇的注释互有异同,现参考其它相关论著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敦煌文献S.3905残卷中抄录的韵文作品《上樑文》虽经研究界整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讹误,并且误将同卷另一篇无关的契约文书内容录入,后来以之为对象的研究者不查,予以照录。依据IDP图版,结合《敦煌愿文集》等整理本对其再次进行校补,以匡其误。  相似文献   

20.
《道教文化研究》第13辑是由陈鼓应先生领衔的《道家文化研究》编委会与姜伯勤先生为首的中山大学敦煌学研究室合作的结晶。全辑共收论文15篇,敦煌文献录校1篇,译文1篇。内容大体可分为三组:(1)对敦煌道教文献与敦煌道教历史等情况的总说,(2)对敦煌道书中的《南华经》、《化胡经》、《变化经》等几种有代表性经典的探索,(3)对敦煌道书中以灵宝经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升玄经》、《本际经》等为中心的重要经典的全新研究。以下试分组介绍。第一组文章共有3篇,分别是:苏晋仁《敦煌道教逸书略说》苏先生积多年之力,搜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