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话剧的开山鼻祖欧阳予倩,是戏剧教育家和戏剧运动的倡导者,被文化艺术界尊为文化大师。其子欧阳山尊今年93周岁,自193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杭州五月花剧社算起,从事话剧艺术长达75年之久,是一位多产精品的导演,一位声望极高的戏剧艺术家、活动家和教育家。他创作导演的剧目颇多,离休后仍以满腔热忱和激情关注话剧,创作不断,提携后人,甘为人梯,被人称为“一匹不知疲倦的马”。[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借由曹禺百年诞辰之机,重新登上舞台的四部人艺作品都在回归经典;而另一方面,在中国发展了近30年的实验性“先锋话剧”正在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3.
6~7月间,来自上海的4台“海派”话剧应约来京。作为中国话剧另一个生产重地——上海,虽然其创作风格在本埠独树一帜,但到北京始终被京味十足的本土话剧遮盖,前三次进京皆无声而返。此次,《蝴蝶是自由的》、《艺术》、《长恨歌》和《正红旗下》四台风格迥异话剧的相继亮相后,一反常态,北京话剧界从未有过地众口一词夸赞这个外来“兵团”。其中,《艺术》因其独有的细腻和艺术感觉,以及对国外剧本的准确表达,给人印象最深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闻周刊》2006,(37):79-79
相对于时下话剧舞台风风火火的实验剧,话剧《哗变》看起来有些沉闷和严肃。该剧原型是赫尔曼·沃克获得普利策奖的小说《凯恩号哗变记》,后来沃克亲自把它改编成同名话剧,上演后在百老汇乃至整个欧美引起了轰动。北京人艺1988年首次排演此剧时,特意邀请了美国著名艺术家查尔顿·赫斯顿担任导演。因为该剧角色都是清一色的男性,所以被戏称为“和尚剧”,但这却使整个演出充满了军人阳刚之气,舞台效果很震撼。此次是人艺时隔18年后的重排,排阵容强大,由冯远征代替老艺术家朱旭饰演魁格船长一角,任鸣担任导演,朱旭担任艺术指导。地点:首都剧场/…  相似文献   

5.
本书讲述了"老人艺"的风风雨雨。作者因她的母亲张定华的缘由,儿时生活在人艺宿合——史家胡同56号人艺大院。他们分别以细密的笔触,回忆了儿时的快乐时光,记述了人艺众多的演员、导演和人艺大院的孩子们,以及那些精彩纷呈的话剧的台前幕后。  相似文献   

6.
六十岁的北京人艺为中国话剧培养了众多优秀的演员与观众。如今,一甲子之后它必须直面传统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好导演好演员需要持续的现实86岁的黄宗洛走了,北京人艺又失去了一位老演员。而此时,人艺六十周年庆才刚结束不久。"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凭借  相似文献   

7.
海派话剧的繁荣须臾离不开报刊媒介的推动,话剧创作与接受、媒介与话剧的多元关系中蕴含着话剧生存与演进的景观。从媒介发展带给海派话剧审美思想的革新与变化,观照当今郑州话剧现状,可以发现现代海派话剧对今日话剧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充分发挥媒介的作用,能够有效引发话剧评论的兴盛,有利于促进话剧市场的发展,且对话剧审美艺术的演变与革新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北京档案》2012,(6):60
正1952年6月12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首任院长为戏剧大师曹禺。1953年,国家拨款建"首都剧场"。北京人艺坚持现实主义和民族特色,创作演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剧目,并开创了中国话剧走出国门的先河,1980年起话剧《茶馆》先后出访了多个国家获得巨大成功。半个多世纪以来,北京人艺还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为中国的话剧艺术事业作出了可喜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2015年9月,由话剧改编的同名电影《夏洛特烦恼》上映.与相对小众的话剧艺术相比,电影艺术的大众性、流行性和商业性给予电影主创团队以巨大的口碑传播效应和商业利益.当前,越来越多的艺术类型与媒介产生融合,这对于艺术本体的创作、艺术介入公众生活的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湖南卫视《星剧社》的播出,"电视话剧"成为了一个全新概念。将有着良好口碑的话剧作品搬上电视荧屏,这种话剧与电视真人秀相结合的方式很新颖,普及戏剧艺术的初衷值得肯定,但是在节目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细节处理问题,以及引发观众与业界对此的诸多质疑,使得我们必须正视"电视话剧"这一新的电视产品的创新与缺憾,如何使"话剧"这一高端艺术更好地呈现在电视屏幕上,使广大观众能真正领略话剧魅力,是下一季《星剧社》节目要思考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在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人,他的话剧作品《醒》,比被认作"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话剧剧本"《终身大事》早三年;他的导演生涯,比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导演"洪深早六年;他是引领曹禺走上话剧创作道路的第一人;他是戏剧大师梅兰芳访美、访苏演出的导演兼顾问.他就是被誉为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的张彭春.  相似文献   

12.
"开心麻花"融合话剧与电影两大艺术的异同,平衡二者关系,实现了艺术的跨媒介发展。在电影创作上,"开心麻花"充分借鉴话剧的创作经验,利用电影独特的视听特色,分别在影视美学、人物设置以及空间调度三方面展现出匠心独具的叙事特色。影片故事的荒诞性、人物的修辞性以及场景的空间性在继承"开心麻花"话剧风格的同时,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电影风格。"话剧+电影"的叙事转向促成了"开心麻花"电影品牌的建构,同时为今后话剧改编电影、原创喜剧电影的发展提供新方向、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一出未问世即引起争议的探索性剧目,一次企求艺术创新的实验性演出。"2008年12月23日晚7:30,北京朝阳剧场内座无虚席,复排的话剧《WM·我们》拉开序幕。若是注意观察,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台上的演员大多是80后甚至是90后,而观众却多半是鬓发斑白的50后或60后。因为,这是一部被尘封了23年的话剧。  相似文献   

14.
话剧对于我国来说是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中华民族五千年明,不但养育了众多的戏曲品种,也给这外来的所谓“明新戏”丰厚的滋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它血脉里所有的就是贵族的血统,决定了它就足要高雅,就是要高居于金字塔顶端的。  相似文献   

15.
话剧初叫文明戏,“五四”后名为“爱美剧”、“白话剧”,1928年由著名剧作家、导演洪深定名为话剧.民国时期昆明先后成立激楚社、扶风社、新民社、醒民社等话剧团体,但这时的话剧纯粹是票友性演出,只能给滇剧扮演垫场的角色.当时《滇声报》曾评论“激楚、扶风两社,登台诸君,虽多名流人物,而经验素少,表情、道白、每不认真,反不如旧戏足以号召看客”.王旦东、陈豫源等的回归,开启云南话剧从茶余饭后的游戏走向艺术殿堂的大门.  相似文献   

16.
座落在北京闹市区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下简称“人艺”),自建院以来,上演了五十多个剧目,其表演艺术和风格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不愧是首都戏剧舞台上一朵瑰丽之花.那么,他们的艺术档案工作做得怎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人艺. 人艺的前身是一个包括舞剧、歌剧、话剧等在内的综合性剧院,一九五二年六月根据中央专业化精神,改成专业话剧院.该院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培养出许多优秀的艺术工作者,深为广大观众所喜爱.人艺之所以能够步伐坚  相似文献   

17.
人艺小剧场的话剧《关系》是作家万方和导演任鸣联手的春节跨年剧。该剧讲述报社领导沙辰星与妻子、同事及年轻女孩三个女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由于剧情涉及现代人的婚外情感困惑而被主演丁志诚认为不适合小孩子观看的"限制级"话剧。戏剧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8.
叶坚 《视听纵横》2002,(6):43-45
虽然广播剧和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包括话剧、戏曲等)同为艺术,但顾名思义,广播剧诉诸听觉,而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则诉诸视觉。因此.广播剧被称为声音的艺术,也就是听觉的艺术;而电影、舞台剧和电视剧则被称为“独立地描绘出鲜明的生活图画”、“时空结合艺术”(汪流《电影编剧学》P1、P53,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也就是视觉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梅花竹鹊图     
韵萼 《北京档案》2006,(8):48-49
欧阳予倩1907年在日本参加春柳社.五四运动以后,欧洲戏剧传入中国,中国现代话剧兴起.欧阳予倩回国后,参与新剧同志会、春柳剧场,倡导新剧运动;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并被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及中国舞蹈家工作者协会主席,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和戏剧运动倡导人之一.他重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继承与发扬,与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结下深厚的友谊,梅花竹鹊图就是一个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20.
"我有时候路过人艺,看到有几个(外来剧目的)海报在首都剧场外一挂,说实话我觉得挺没面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