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是实践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办法,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源头活水"滚滚而采,思想的火花就会进射出耀眼的光芒,内心的情感就会随着笔端源源不断地流淌出采.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寻找写作的"源头活水"呢?  相似文献   

2.
高中作文教学的困局由来已久: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教师劳心费力、效果不佳。探索作文教学的新出路,成为语文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教学设计以点带面地展示了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寻找写作素材的过程,尝试着让课本成为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之一,以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可是现在的初中生特别是农村的初中生的写作能力甚是低下。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了措施,现加以阐述。一、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写作如缺乏素材必然"难为无米之炊"。"新课标"中指出:"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  相似文献   

4.
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空洞,语言平淡缺少感染力,形式单一流于浮泛。其根源是学生写作中概念化现象比较严重,对生活中素材关注不够.积累提炼不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在平时作文中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生活,寻找作文的源头活水。歌词语言优美,简洁,生活味很浓,可以让学生运用到写作中来,增强作文的表达力。  相似文献   

5.
代兰艳 《文教资料》2007,(25):178-179
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缺乏个性,这是目前多数中学生作文的弊病。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素材积累不足。因此,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构章谋篇的技巧,更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从生活、课外阅读及课本中寻觅源头活水,不断补充学生的材料仓库,为写作备好丰厚的物源。  相似文献   

6.
作文时,学生往往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不得不搜肠刮肚,东拼西凑,耗费了时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生活面狭窄,缺少发现.要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开拓学生的思想,多方寻找源头活水."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老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的素材,寻找创作的灵感.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学生个体心理上产生的沟通、交流、倾诉的需要。但我们的学生由于认知能力、观察能力不强,或片面地追求分数、升学,使得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熟视无睹",更谈不上"一吐为快"的需要!写作便成了"无源之水"。因此,我觉得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必须从丰富学生的生活、储备大量的写作素材入手,为学生的写作创造"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8.
写作来源于生活,实践是写作之本。写作的原则是"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老师要引导到生活实践中去寻找素材,为写作开发源头活水。可以从"观察实践、动手实践、活动实践"三个方面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正>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可目前初中作文状况却不容乐观:学生们怕写作文、胡乱应付写作等问题比比皆是。究其根源,乃是学生与写作之间的桥梁——作文教学出了问题。作文教学墨守成规,不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导致很多学生对生活没有感受,或是不会表达出来。为此,教师引导学生与自身、社会、自然、阅读等多方面进行深度对话,以便积累素材、体悟情感,为写作打好基础。一、观察生活,与自身对话"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的"源头活水"是什么呢?生活!初中生年纪小、阅历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它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同样,要使作文的园地"水光潋滟",就必须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涌入. 一、重视生活积累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说的就是大量积累素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需要有真实丰富的材料."学生的积累首先要向生活出发学生的生活就是家庭、学校、大自然等.只要引导学生去用心观察、体悟,一缕温暖的阳光、一株待放的花草……都会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  相似文献   

11.
<正>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是说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只要用心观察、不断积累,就可以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作文素材积累的有关问题作一剖析,以便提高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效果。一、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积累的现状1.作文素材积累意识淡薄在中学写作教学中,师生都没有意识到积累作文素材的重要性。由于学生平时没有积累作文素材的意识,当写作时才东拉西  相似文献   

12.
王永军 《教学随笔》2013,(12):104-105
写作教学往往困于"无米之炊",学生无物可写。素材的采集与选用,可以克服作文内容空洞单薄之弊。引导学生去集材、选材、用材,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期提高写作教学效果及学生作文应试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陈敏 《中国教师》2013,(22):49-50
在作文教学中,想要学生学会写作,就要弄清作文的"源头活水",本文结合现代教育理论的探索和新课程改革精神的学习,通过写作规律的探索和教学实践总结,从学生出发,旨在探寻作文写作的奥秘。作文要有活力,就得有"源头"。写作材料最主要的来源是社会生活。笔者从三方面探讨寻找作文源头活水的策略。一、关注生活重积累学生写好作文的第一步就是  相似文献   

14.
作文指导课上,尽管教师从审题、选材、布局谋篇等方面讲得头头是道,但学生作文还是比较空洞,假话连篇.作文教学困挠着我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说明:小学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强调作文教学生活化."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作文教学应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社会,丰富见闻,使学生的写作活动更加开放,写作素材更加鲜活,写作触角更加敏锐,写作内容更富有时代气息.在评价方式上,我们对学生的作文要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  相似文献   

15.
学生的作文往往脱离生活.脱离了生活去闭门造车,结果可想而知.为此,笔者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在生活中寻找素材,并将其应用到写作中去,我称之为"启发-探索"式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一、走进生活。捕捉孩子的心灵在习作训练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入手,积极引导学生挖掘写作之源。让学生通过看、听、经历和感受,引导其进入生活领域寻找习作素材,为学生的作文练习提供丰富的源头活水。首先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生活。教师可与学生家长联系.转变其观念.让家长把孩子带进多彩的生活之中,让他们积极参与生活。学校可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作文教学该向何处去"的问题摆在了每一位语文教师的面前。在吸取传统作文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倡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体验中抒发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让作文真正回归生活。文章试图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出发,力图扩大学生的生活范围,拓展学生的写作源泉,构建丰富的写作空间,让学生由"无东西可写"转变为"有内容可述",让写作的素材由"点滴的生活小事"转化为"内涵深厚的大事",由"课本的教学素材"转向"生活的真实体验",从写作源头上进行写作指导,丰富学生写作的生活素材,积淀学生的写作材料,并以此带动作文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走进生活,捕捉孩子的心灵 在习作训练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入手,积极引导学生挖掘写作之源.让学生通过看、听、经历和感受,引导其进入生活领域寻找习作素材,为学生的作文练习提供丰富的源头活水.首先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19.
王芳 《黑河教育》2014,(6):43-43
正"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那么,如何在老师的引导下,尤其是在作文方面,使学生"诗"兴大发呢?我想,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源头活水。一、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游戏是学生们成长的摇篮,游戏给学生们带来快乐,增进友谊。无论是自创游戏、情景短剧,还是文体活动、电脑游戏都是作文实践活动的写作素材。根据这一特  相似文献   

20.
李南 《考试周刊》2011,(86):59-60
作文要有感而发,要在生活中写作。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教师要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融入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