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月光曲》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组的第二篇讲读课文,写的是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事。贝多芬是在特定环境的感染下,随着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激起创作灵感,以眼前的事物为依托,展开联想,即兴写成的。教学本篇课文,引导学生领悟《月光曲》的内容是教学重点,而理解贝多芬即兴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则是教学难点。  教学本文,要在学生学习《灯光》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本组重点训练项目——分辨事物和联想,并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以前学到的语文基本功,诸如“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理清课文条理”、“分清课文的主次…  相似文献   

2.
《月光曲》(第十二册)一课第九自然段主要讲了兄妹俩听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的感受。教学《月光曲》一文在于运用“导读法”引导学生透过事情的发展。了解贝多芬情感的变化。贝多芬情感的高潮就表现在文中第九自然段。透彻理解这一自然段。不仅能感受《月光曲》这一名曲的内容和意境。更能理解贝多芬给兄妹俩带来的温馨的人间至爱。  相似文献   

3.
教学设想 :这课的重点是感受贝多芬在即兴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从而感受贝多芬深厚的同情心。为了突出这个重点 ,我首先指导学生自读自悟 ,然后巧用CAI课件逐幅出示四幅图 ,让学生想像、感受贝多芬内心情感的变化 ,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课文中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皮鞋匠为什么会联想到月亮升起、月亮升高及波涛汹涌的画面 ,而皮鞋匠联想到的画面的变化是随着乐曲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突破这个难点 ,可以播放《月光曲》的乐曲片断和皮鞋匠联想到的“月升、月高、波涛汹涌”动画 ,让学生感受乐曲变化 ,并指出这种乐曲的变…  相似文献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在《月光曲》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电教手段的优势,将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融为一体,再现皮鞋匠和盲姑娘听贝多芬弹奏乐曲时展开的联想,使学生入情入境,真切感受到《月光曲》的意境美、情感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月光曲》(第十二册)一课第九自然段主要讲了兄妹俩听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的感受。教学《月光曲》一文在于运用“导读法”引导学生透过事情的发展,了解贝多芬情感的变化。贝多芬情感的高潮就表现在文中第九自然段。透彻  相似文献   

6.
【教材简析】这篇课文讲述了传说中贝多芬谱写钢琴名曲《月光曲》的过程,表达了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文中贝多芬借清幽的月光奏出令人神往的曲子,兄妹俩凝神静听,展开联想的内容是教学的重点,领会贝多芬感情的发展是教学的难点。通过第二课时的教学要达到两个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了解他所具有的善良爱心和卓越才华。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月光曲》这个美丽的传说,讲述了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动人故事。本课的教学难点是①贝多芬为什么会亲自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一曲?②贝多芬弹的《月光曲》是怎样美妙,竞使兄妹俩听得如痴如醉?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两个问题,对于领悟中心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月光曲》讲的是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要使学生了解《月光曲》传说是怎样谱成的,贝多芬谱曲时的思想感情,并学习怎样理解事物,展开联想。教学中,应从人、事、景、情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一)先看  相似文献   

9.
片断一:借助画面背诵,高效"内化" <月光曲>中描写穷兄妹俩听着贝多芬的钢琴曲被陶醉的一段描写堪称经典.这一段主要描绘了兄妹俩随着贝多芬弹奏的乐曲的曲调变化,产生了美妙的联想,由刚开始波光粼粼的平静海面联想到朋光下波涛汹涌的大海,情感随着大海的变化而起伏.  相似文献   

10.
小语第十一册第九课《月光曲》是一篇与读写例话《分辨事物与联想》相配合的重点讲读课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音乐家贝多芬谱写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文字优美,感情、意境深沉.文章所记叙的故事距今数百年,写的又是有关音乐创作的事,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把握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较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根据文章的特点和本年级学生的实际,对于本课的教学我作了下述的设想:一、抓重点,精心设问,理解内容《月光曲》一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过程,所以“听到琴声、见到兄妹、遇到知音”这几层内容是教学的重点.在学生通过预习初步搞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的脉络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设问导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1.
关于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有一个十分唯美的故事:在一个月夜,贝多芬为盲人少女弹琴的故事被收入我国小学语文课本。为了创设情境,更好地理解课文,语文教师在上《月光曲》这一课时常常把音乐引进课堂——给学生播放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相似文献   

12.
《月光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现从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和意义本单元由《月光曲》、《菩萨蛮大柏地》、《灯光》三篇课文和一则读写例话组成。《月光曲》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音乐的热爱。“分辨事物和联想”是这个单元训练的重点,学好本组课文,能激起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同情心以及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2.教学目标(1)了解《月光曲》…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注·提”实验教材第十册第八单元《月光曲》一文 ,叙述了德国著名的作曲家贝多芬在一所茅屋里遇到穷兄妹俩后 ,感情由同情到激动 ,再到兴奋 ,即而创作出了《月光曲》。全文的主线非常清楚 ,那就是以贝多芬的情感贯穿全文。我在教学这一课时就是抓住这一主线 ,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 ,探索生活的真理和人生的真谛。一、以创设情境来显情音乐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它往往比语言来得更直接 ,更贴切 ,更能激发人的感情。因此 ,上课之前 ,我便打开音乐让学生欣赏《月光曲》。伴随着和谐优美的曲子 ,很快把…  相似文献   

14.
《月光曲》一课,教学的难点是理解环境和人物情感的变化,以及《月光曲》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为了突破难点,我们运用电教手段,从多角度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1.景中见情,激发兴趣。为使学生体验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曲子时的内心情感,教师打出幻灯画面:一轮明月挂在天空,茅屋沐浴在柔和的月光中,河边的小路旁盛开着鲜花,贝多芬就在这幽静的环境中散步。稍  相似文献   

15.
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是紧扣学生心弦和激发学生情趣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自己的语言把学生引入具体的情景中。如教《月光曲》一课时,我首先用满怀激情的朗读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似乎看到那清幽的月光和盲姑娘恬静的面容,似乎感受到穷兄妹之间那纯洁的情感,似乎听到了《月光曲》那优美的旋律。接下来,我又以描述的方式将学生带入情境,启发学生想象画面:那是一个秋天的夜晚,月光分外皎洁,莱茵河水静静地流淌着,面对清幽的月光,面对纯洁的兄妹俩,面对他们对音乐的渴求,贝多芬心中油然生起对兄妹俩无比的同情和热爱。…  相似文献   

16.
《月光曲》描绘了世界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优美传说,感情丰富而有变化。学生较难理解。教学本文,让学生了解这首钢琴曲的谱写过程。分辨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固然重要,然而贝多芬为什么要为盲姑娘弹琴?一曲完了为什么又弹一曲?《月光曲》这首曲子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的是什么意境和感情?这些问题是学生在理解上的难点。只有弄懂这些问题,学生才能了解音乐家的高  相似文献   

17.
创作需要激情,需要灵感。《月光曲》是贝多芬在特定情境中即兴创作的光辉作品。本课的教学难点之一就是体会领悟贝多芬的创作激情缘何而来。把这个难点解决了,埘《月光曲》音乐内容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月光曲》的旋律由舒缓到激越与贝多芬的感情越来越激动是一脉相承的。因此,在学生心中点燃一份如贝多芬一样的激情便奠定了本课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板书设计二、板书说明(一)板书与文意相符《月光曲》是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于1801年创作的一首钢琴奏鸣曲。它与音乐相连,为此板书以五线谱为衬托,体现了文章与音乐有关的主题,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激起了学生的好奇:语文课为什么画出五线谱?五线谱上的字就像一个个小音符。从整体看,不正像贝多芬创作的《月光曲》的曲谱吗?学生看着这样的板书,不也是一种享受吗?(二)词语代表创作过程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此板书就紧紧围绕重点展开:贝多芬散步时“听”到…  相似文献   

19.
笔者前不久听了《月光曲》一节课。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时,教师提出问题:“这一段主要是写什么的?”学生回答:“这一段主要是写兄妹俩听了贝多芬弹的曲子而产生的联想。”教者立即纠正:“这一段是皮鞋匠的联想,不是盲姑娘的联想。”学生有些疑惑不解,提出质疑:酷爱音乐,懂音乐的盲姑娘听了贝多芬弹曲子难道没有联想?那么“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在干什么?于是教者反反复复地解释,耗费了不少时间。很显然,教者的良苦用心是想让学生搞清楚这一段主要是皮鞋匠的联想,不是盲姑娘的联想,讲解时一味的回避盲姑娘也有联想,也在联想。因…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内容中包含着生动丰富的文字美,变化有致的结构美,尤其蕴涵着动人心魂的人物形象美。阅读教学和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有文学就有美学,文因美存。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审美素养。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下面就以《月光曲》一文为例,谈谈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从鲜明的形象中领略人格美《月光曲》一文塑造了贝多芬、穷兄妹俩两类人物形象。一类是伟大的,一类是平凡的。教学时,可以抓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