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是一部古老的文化典籍,<诗经>的编纂与流传,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关<诗>与史、与政教的关系,在前人的著述中不下百十种.<诗>可以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礼教文化制度和社会政治生活.<诗经>中的许多篇章,保存了周人生活的各个画面,成为后人研究周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2.
央视<百家讲坛>推出的诸多节目中,钱文忠先生的节目我看得最多.看他讲<玄奘西游记>是因为自己赶巧读过<大唐西域记>,对玄奘和佛教都还有点兴趣,看他讲<三字经>是因为那阵子正在陪孩子背<三字经>.他本是研究古代文化的,对我辈这些"传统文化盲"来说,看看还是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3.
一"三线并行"抓背诵 第一线是经典背诵.从<弟子规><三字经>到<千字文>,接下来是<论语><孟子>等.一年时间,我和孩子们背完了<弟子规><三字经>,背了一部分<千字文>. 第二线是古诗词背诵.我收集了一些朗朗上口的经典诗词,每周介绍6首让孩子们背诵.一年时间,孩子们背会了150余首.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十分独特的作品.近年来,从官方到民间对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呼吁与努力都不断增加.考察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无论从范围、形式来看,还是从影响力来看,<西游记>都在中国古代文化的域外传播中独树一帜,且发人深思.究其原因,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它是由<西游记>的自身特点决定的.我们很自然地能够在<西游记>中感受到的宗教、英雄、传奇、丰富的想象等要素,容易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全部或部分地感知与理解.域外的<西游记>改编者正是挖掘出类似的内涵才取得了成功.其次,传播受众的可通约性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传播受众更易于接受与自己知识、文化背景中相同或类似的信息,对<西游记>中不同文化下的共性进行抽取与有效放大,是<西游记>被域外受众广泛接受的关键.再次,大众化、娱乐性的传播方式是<西游记>域外传播得以成功的重要手段.诚然,文化传播中应注意保护文化的精髓不被破坏.  相似文献   

5.
熊露露 《现代语文》2007,(9):113-113,122
<说文·水部>共有468字,重文22,新附字23,是<说文解字>收字最多的部,其所携带的文化信息无疑也是十分丰富的.本文试图通过对<说文·水部>的文化观照,探讨"水部"诸字所反映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是中国影响最广泛的小说之一,它的影响无疑来自有效的传播,比如戏曲、评书等.随着电视、网络等传播手段的加入,<三国演义>的传播有了本质变化,这不仅是传播速度远非戏剧、评书所能比,更重要的是它将经典的<三国演义>变成了非经典的"三国演义",这是消费社会文化逻辑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汉代原本在民间流传的古文<毛诗>在魏晋时期兴起,与九品官人制度的推行,与崇尚自由开放的玄学新风,均不无关联.其时以王肃为首而挑起的贾马<毛诗>与郑玄<毛诗>之争,其间掺杂了政治斗争的因素而进一步扩大了<毛诗>的社会影响.此期<毛诗>的传播呈两种途径展开,一是通过阐释与争论而为学者所关注;一是作为启蒙读物而广泛及于妇女儿童.这就使得<毛诗>在兴起的同时,著述兴荣,研讨深入,传播普及,从而取代了长期居守于官学的三家<诗>而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8.
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汉族人的心目里,<三字经>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有谁会承认自己不知道<三字经>呢?然而,真实情况又是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9.
<三字经>是封建时代儿童的启蒙用书.但在当前有些学校启用该书作为学生的选修教材.究竟<三字经>有何魅力?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它包含的丰富的思想内涵;二是它的现实意义.<三字经>包含着丰富的历史知识;包含着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包含着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和伦理训诫.它在很多方面对现代人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为以记言为主的"言经",<尚书>的主体部分为夏商周三代君王的政治演说.其中<周书>部分,是流传至今最早的具有成熟修辞技巧与手段的记言作品,堪称"文言之始,记言之祖",展示了周初说理散文的艺术成就.而这种成就的取得,与周初礼乐活动及礼乐活动的早期形式一一原始宗教祭祀活动的影响密不可分.我们利用语源学的研究方法,借鉴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研究成果,可以发现早期宗教祭祀活动是<尚书>修辞的直接源头,决定了<尚书>修辞的基本特征,影响到<尚书>文体特征的形成,进而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敏 《现代语文》2008,(3):123-124
本文通过对<说文解字>"田"部字的分析来管窥中国古代文化,从汉字的角度来看中国的等级制度、土地制度以及祭祀活动等内容.从而揭示<说文解字>对文化普及、文化传承、文化演进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周易>作为卜筮之书,以及与这些符号紧密关联的卦辞、爻辞作为表现形式,蕴蓄着丰富的哲理内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周易>就已被时人视为重要典籍,以后长期的封建社会,一直被尊奉为神圣的经典,流传不衰.在流传中,许多学者文人对<周易>的"经"部分不断进行诠释、挖掘,汇成了浩浩荡荡的易学大河,使得<周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古代中国的哲学、科学、文学艺术……有着深刻的影响,因而<周易>常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本根.  相似文献   

13.
<说文解字>是一部训诂学著作,其中有一部分是以阐释动物为主的字,本类字在<说文>中占有的篇幅虽不大量,但是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其所包含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章试将<说文>中有关动物的字进行部分罗列并具体以豸部、马部为例作分析研究,希望能从这类字中窥视汉代动物类汉字的大体风貌,进一步了解其历经的意义上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汉代的思想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以<说文解字>中与神鸟文化相关的字词解说为对象,从汉字文化学的角度和神话传说、图腾崇拜、人本精神等众多方面考察了中国先民的神鸟文化意识,从中发现<说文解字>鸟部字存有一个"凤"神字族系列.对该字族进行细致分析,可以管窥到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神鸟文化意识,它体现的中国先民的神鸟文化意识源于上古的原始神话,进而上升到图腾崇拜,在两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最终构筑了"凤"神字族独特的人本精神.  相似文献   

15.
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在提高学生个人文学素养方面,经典诗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传统经典浩繁宏富,<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一些国学经典中有一些沉闷艰涩的文字,会给小学生诵读造成畏难情绪,且有些内容不适合小学生诵读.  相似文献   

16.
<字书>在<隋书·经籍志>等书目中都有记载,且在<玉篇>、<经典释文>、<一切经音义>等文献中都被大量引用,但其作者、成书年代都不详,且多被误认为即吕忱<字林>.文章通过<一切经音义>引用<字书>的内容与任大椿所辑<字林>的比对,结合其他文献资料,推断这两种字书间没有彼此相关性,即<字书>非<字林>,并对其成书年代、内容及湮灭的原因作一考探.  相似文献   

17.
<诗经>在传入日本之后,开始是以抄本的形式在宫廷及学寮中流传.有些抄本有幸保存至今,部分反映了六朝初唐<诗经>古本的旧貌.其中静嘉堂文库藏<毛诗郑笺>旁注保留古本资料最多,用以与敦煌<诗经>残卷互校,两者的文献学价值更为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8.
<正>张晖撰文《龙源探索与西域龙文化》比较集中地介绍了西域的龙文化遗迹与传说。他认为,欧洲的龙文化也极有可能是由中国经西域传入的。早期阶段是夏商周三代时期,中国的龙文化通过先民的迁徙,经西域大地辗转传播到中亚甚至西亚,古希腊人通过与中亚及西亚民族的接触而吸纳了龙文化。再晚阶段是匈奴自西域西迁把龙文化带往欧陆。《史记》  相似文献   

19.
搜狐博客:<三字经>不光是给孩子讲述天文、地理、历史等等,包括认字,这是知识的传授,并且里面包含很多道德教育、人文教育,这一点是传统经典特别是<三字经>里面很多重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顾围 《文教资料》2008,(28):43-45
鉴于前人对钱大昭著作和刊刻流传情况的研究不够系统完整.本文据各地馆藏及钱师璟<嘉定钱氏艺文志略>、范希曾<书目答问补正>、赵之谦<汉学师承续记>、<中国丛书综录>、<清史稿>、<光绪嘉定县志>等书所载,分经、史、子、集四部分对钱大昭的著作略作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