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9 毫秒
1.
本文着重论述查找地名的方法,并简要介绍一些地名工具书。  相似文献   

2.
地名是人们对特定空间或区域地理实体所赋予的专有名称,是研究历史文化的一笔宝贵财富.本文试通过分析内江市地名的结构,初略探讨地名结构的形成过程,地名命名的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地名所蕴含的文化,从而引起人们对地名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地名文化.  相似文献   

3.
地名系统化和标准化是地名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这对区域研究、国土规划、国土资源调查等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地名和自然地名的界定、划分及构成要素等是地名系统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河南信阳地名曾因避皇族名讳而几多改易,文章考释了因避国讳而改易的信阳历史地名“苞孚”“殷城”“平春”“义阳”“期思”“蒋州”等六条。  相似文献   

5.
伊犁地名在新疆地名谱系中最具特色,学界对伊犁地名有过许多研究。拟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伊犁地名系统构建成果为起点,对近年学界有关伊犁地名的研究,特别是在伊犁地名史源学的探索为重点,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6.
地名中包含有极其丰富的民族和地域文化,它和地下文物一样,蕴藏着历史文化密码。解开这些密码,也就打开了某一区域的历史文化宝库,增强了旅游的吸引力,对于当地的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环巢湖区域众多城镇乃至自然村的地名,都极具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这一区域是中华文化最早的发祥地之一。随着地下文物的进一步发现,这一意义将会更加凸现。地名的文化资源必然会带来旅游资源。地名文化资源有浅与厚,真与假之分,在作为旅游资源景点开发时,必须择善而从。只有这样,才能使地名的文化资源真正为旅游产业服务。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诗歌中地名意象的英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中的地名是一种文化意象,常常被诗人遣入诗中来抒情言志。文章首先讨论中国古典诗歌中地名意象所蕴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然后视其在原诗中的意义和作用,对其英译的原则和方法加以探讨。实现译入语与译出语之间的准确转换,使译文读者在欣赏优美诗句的同时,又能领略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地名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来源的居民都会在地名上留下自己所操语言或方言的印记。本文对海南19个县市的自然村名进行了全面的考察,找出海南汉语各方言共有的地名常用字和海南闽语特有的地名用字,通过这些地名用字的分布来考察海南闽语在海南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对崇左、宁明、隆安这三个县的壮族地区地名的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统计、归类,并对地名的中心词的内容进行试析:根据语言类型,壮族地区的地名大概可分为全壮地名、汉壮复合地名、全汉地名,经过分析发现,随着汉文化的渗入,壮语地名发生变化:在语言类型上,汉语词汇出现并逐步增多;在内容上,自然景观呈递减趋势,而带有抽象性质的人文景观地名、心理地名、方位地名不断增多,且大都以汉语的表达方式表达。笔者认为壮族地区地名的发展过程(全壮地名→汉壮复合地名→全汉地名),也可以看作为壮族人民理性(抽象)思维的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即为汉文化不断融入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地名的内涵与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的译写不仅是符号的转换,同时还具有传递各种化信息的功能。这是由于地名本身具有化属性的缘故。因此,地名的译写不但牵涉到具体的译法如音译还是意译等问题,还必然要牵涉到化归属的处理,即“归化”还是“异化”的问题,所以地名译写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而这些原则既有技术层面的,也有化层面的。章就地名译名的内涵、译写中的主要原则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地名不仅代表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同时,地名本身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地理和文化,是一种信息载体.以普洱市一区九县的地名(主要以各行政区划和居民点)作为研究对象,对傣族地名在普洱少数民族语地名命名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因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地名是历史的产物,地名的命名,是由特定民族的语言来表达的。从地名的语言背景中,可以了解到历史上曾有过的民族活动的痕迹。地名的民族语源问题,蕴含了重要的历史文化线索,是我们探究民族史时需要认真关注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商洛学院学报》2019,(4):35-43
以中国乡镇地名中的地形类、水文类地名为研究对象,利用GIS中基于核密度空间平滑法为支撑,输出专题图,从而进行空间分析,以期能客观、全面分析相关类型地名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形类地名7 561个,水文类地名5 784个,地形类用字丰富多样,共计54个字,水文类用字21个;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地形类地名在用字上的丰富程度说明了精耕细作的特点。在河流密集处水文类地名注重水文特征的区分,地名上精细化。地形类地名总体上分布不均衡、呈现出东多西少的特征,且集中分布在第二、三阶梯上;水文类地名与中国的水文分布一致,且与400 mm等降水量线、"胡焕庸"线基本上相一致。地形类、水文类乡镇地名的分布特点也体现了自古以来人们"依山傍水"的生活理念。通过研究分析对今后地名的保护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为地名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海南,有许多以“美”、“兰”等字作为地名的,其实这是“母”和“栏”字的雅化。  相似文献   

16.
分析旅游地图中汉语地名的拼音书写方法和英译方法,探讨旅游地图中地名的英译原则,归纳其中常见的翻译失误,指出需要改进之处,对规范和改进旅游地图英译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春秋》三传皆释“河阳”为地名。《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历朝历代大都绘有“河阳”这一邑名,县名,府名。虽然“河阳”本义为“黄河北岸”,但春秋时早已凝固成专称性地名。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地名同当地历史、化、经济的关系,同地理学和语言学的关系,并以遂宁的地名为例对地名的命名情况作了简单的分类.  相似文献   

19.
《诗经·国风》是十五个地方的民歌。《豳风》是十五国风之一,豳,地名,在今陕西省(彬)县。周人的首领公刘曾经带领他的族人从庆阳迁徙到豳地,在这里,周人的农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豳风》中共七首诗。这些诗歌都比较注重农事,各篇都或多或少出现了与农事生活有关的事物或意象,  相似文献   

20.
六安市地名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但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宣传.当前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意见》,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完善相关法规制度.组织队伍开展地名普查、评估工作,查清资源总量,确立重点保护对象,编制《地名保护总体规划》.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地名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地名文化内涵,广泛宣传,提升六安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发挥其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