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哲学自身的批判是哲学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哲学的批判和自我批判既是哲学理论的意蕴,也是哲学实践的脉络.与康德哲学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其哲学批判的首要特征在于实践性,其哲学自我批判的最大特征在于彻底性.  相似文献   

2.
李长之先生<鲁迅批判>一书出版后在学术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奠定了其在文坛上的批评家的地位.在当时,以一部有体系的专著对某一位作家及其作品进行评论不仅对鲁迅而且对整个文坛而言,都是罕见的事.该书迄今为止仍是鲁迅研究学术领域中引文率最高的专著.但是这部专注在此后却也给李长之先生的后半生带来了一场场劫难.  相似文献   

3.
批判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被屏蔽的批判”、全面否定的“愤青式批判”、冷漠的“攻击式批判”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批判。批判是理智的产物,是逻辑思维的结果,而非情绪的产物。批判作为一个思想的历程,是交流与对话的相互学习过程,它追求客观、公正与真实,主张严谨、求是与合作;它在情感基调上是尊重、理解与宽容的;在目的上指向于“立”而不只在于“破”。教育要培育人的批判精神,就要正确认识并理解批判之内涵,进而实现教育培育现代公民的使命。  相似文献   

4.
论哲学的批判与批判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哲学必须渗透或贯穿着一种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这应是所有哲学都应具有的一个共同性特点,而哲学的批判不同于政治上的批判,哲学批判的本真底蕴是考察分析,这种考察分析是一种辩证的扬弃。哲学的批判具有观照视角上的总体性,批判向度上的多维性,深刻性和智慧性的特点,哲学的批判必须以一定的批判精神作支撑,哲学的批判精神是贯彻于哲学批判之中的灵魂,它象一种普照的光,指示着哲学批判的路标,哲学的批判既需要一定的科学精神作支撑,也需要一定的人精神作支撑。  相似文献   

5.
自我批判     
岁月随风逝,童稚已远去,我们踏着成熟的脚步兴高采烈地一步步迈向理想的境地。  相似文献   

6.
批判性是马克思哲学的精髓,也是马克思哲学研究者全面理解马克思学说的基本前提。实践批判与自我批判是马克思区别于其他哲学家的重要特点,也是我们重点学习研究的关键。其对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观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利于纠正当代我国批判存在的误区,形成马克思主义科学批判观。  相似文献   

7.
德国批判教育学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60年代德国批判教育学产生,各批判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对批判有不同理解,虽然批判的教育学生主张的意识形态的批判开启了教育学 的新视角,但是也很容易导致一种批判的意识形态。因而对批判应该加以分析,辨别和探讨,同时也应该进行自我批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学应该是批判教育学。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那里,资本主义是通过资本与技术的结合来实现对工人的强有力的统治和剥削的。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科技的进步受制于资本增殖逻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以及与此相关的劳动资料和劳动组织方式的改进等技术进步形态,都强化了资本对工人的剥削和控制。因此,资本批判逻辑下的技术批判构成了马克思资本主义批判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了马克思批判思想是资本主义批判和技术批判的结合,也是技术历史进步性与社会变革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批判概念的涵义,在西方思想界是自明的,但在中国一直晦暗不明;而且批判概念在中国曾被歪曲误解得面目全非,人们甚至把被误解的批判当作本来涵义的批判,至今对批判概念的本来涵义懵懵懂懂.而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发展,亟需我们恢复哲学批判概念本来的、合理的内涵,开展正常的批判和发挥哲学的批判功用.哲学的批判是一种形上批判或元批判,其涵义是批判的本来涵义.对哲学的批判概念的本来涵义作了探讨性的诠说,大致廓清了哲学批判概念的基本义域,并由此对这一概念作了界说.诠说和把握哲学的批判概念,对于合理、恰适地发挥哲学的批判功用,进而开展其他领域的批判,以及促进和繁荣学术事业,均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姚文放先生的新著《当代审美文化的批判》(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眷注于“批判”的思维方式,以美学的新话语和新视野,去考察当今的审美文化,将批判的美学和美学的批判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诞生了当今中国意义上的学术批判和文化批判,是为美学研究的丰硕成果。 学理性质的批判意识构成了《当代审美文化批判》的一个鲜明的理论特征。众所周知,康德最早为“批判”这个概念规定了分析、推理、考察、反思等哲学内涵,使其提升为一种理性化的思维方式和理论工具。《当代审美文化批判》沿循着康德的“批判”的思维路径进一步前行,它着力于…  相似文献   

11.
王占魁 《教育学报》2013,9(1):55-62
哲学批判的本质是对"更好可能"的开放式追寻。哲学批判有关"反"或"非"的立场,通常建立在人们"质疑"既有事态价值品质的基础上,并集中表现为不同学说或观点之间的一种"辩证讨论"。学界有关"批判话语"的复杂意向,使得我国教育研究中的批判实践往往游离了其学术根基,进而致使教育理论在当前的社会危机中日益消减了其所应有的社会影响力。为重振中国教育的公信力,中国教育学界不仅需要在学界内部重建并严格恪守教育批判的学术原则,而且它还必须能够真诚地接受来自教育实践者对其理论品性的质疑与挑战,从而自觉地担负起重建中国批判教育实践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从批判的前提,批判的依据或尺度,批判的实质内容,批判的目的,批判的基本特性等层面,对批判概念作了初步的阐释。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批判和哲学的关系,认为,批判是哲学的本性,批判精神是哲学的本真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无疑是当代最具深度的批判性哲学。在今天,阐扬哲学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和批判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哈贝马斯方法论的起源入手,分析哈贝马斯批判解释学的特点,并论述其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先验批判是刘士林针对当前国内学术研究现状而提出的理论主张,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与讨论。本文结合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有关论述,从成见的角度阐述先验批判的认知图式、理论资源与运思方法,对进一步深入讨论先验批判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其早期宗教批判中,在把国家看作是人的“类”本质体现的前提下,认为国家的政治解放虽然把宗教放逐到世俗生活中,但并没有使宗教信徒获得解放和自由.随着从生产与实践出发重释国家和人的本质,对宗教的批判也从对影响宗教的世俗政治力量延伸到经济领域,逐步形成了唯物主义宗教观.  相似文献   

16.
高兹从制度批判、技术批判、资本批判这三个方面展开了对资本主义劳动的批判。高兹通过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反人类的本质,揭示在这种制度下劳动极端异化和人的生活极度受压抑的状态,随之提出了一种激进的劳动解放思想,认为应该改变资本主义社会技术运用的方式和目的,实现对资本的控制,以及将社会从资本主义经济理性的控制下解放出来,从而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消费观和幸福观,实现劳动价值和人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17.
以往人们关注的是霍克海默对资本主义的文化批判,其实他所阐述的文化批判功能,才是其文化批判中最有价值的东西.西方文明启蒙的后果是用理性这种新的统治替代了昔日神的统治.霍克海默提出了新的启蒙就是文化批判的启蒙,即对启蒙的否定、否定再否定.这种新的否定物就是“文化工业”的出现.文化工业造就了一些失去反叛性与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认同的被奴役的异化者,要找回和发扬这种文化批判的反叛性,就要实现新的启蒙.霍克海默通过文化批判的反叛性揭示了文化批判的功能,即辩证的否定.  相似文献   

18.
向光富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2):31-33,55
批判思维是一种反省性的辩证思维,它由批判思维能力、知识和意向构成.研究者们先后从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三种取向对其进行了研究.在实证研究中有关批判思维的迁移效应虽有争论,但多数研究发现通过教学实验其迁移效应显著,故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意向和能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与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的过程中,在批判世界的过程中,从浪漫主义的批判发展到历史主义的批判,把理论的批判和实践的批判结合起来,把批判运动同共产主义运动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区别于其它非科学批判理论的完整的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20.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文学大师。他用文化批判的眼光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和城市生态,在揭示、批判传统文化糟粕和市民自身弱质的同时,对社会的黑暗进行有力地控诉和批判。正是这种文化批判和社会批判双重批判的独特性构建起他特有的批判意识,体现了老舍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