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唐人始有意为小说"这一命题不能成立的理由:作为立论前提的"传奇者流,源盖出于志怪"本身就站不住脚;把有意以虚构的方式叙事写人视为"有意为小说",与中国文学的实际状况不符,没有任何一个"唐人"是按照与今人相近的小说观念而"有意"写作的。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传记辞章化"开创了中国小说史的新纪元,这一命题足以体现唐人传奇的划时代意义,不必为了肯定唐人传奇的文学史地位而迁就"唐人始有意为小说"的论断。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关于唐人传奇性质与地位的判断构成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史、小说史之常识,而近年来部分学者对此提出质疑,其质疑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传奇源自汉魏"志怪"与"始有意为小说"。其实,"志怪"与"杂传"并不是一个逻辑层面的概念,两说并不矛盾。鲁迅立足于现代立场对于唐人小说中成就最高的部分——传奇文进行文体性质的追认,符合文学发展的基本历史,也符合文学研究与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有其鲜明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唐传奇表现的士人心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奇虽有集史才、诗笔、议论于一身的长处 ,在唐代可以作为士人进行温卷、行卷的文学样式 ,但它没有被列入科举考试的项目 ,而是被正统文坛目为稗史或游戏笔墨。然而 ,正是在这种被人认为是游戏笔墨的非经典性文体中 ,士人们才不像在诗文文体中敛起庄重的面目 ,而是高度放松由伦理束缚而产生的紧张 ,随心所欲地透露出自己隐微的心曲和细秘的情感。唐代戏剧还没有成熟 ,而小说——传奇刚刚趋于成熟 ,对人物和生活琐事的描绘比诗歌这种经典文体要随意和具体入微。要探讨唐代士人种种微妙的心态 ,到传奇领域去跋涉和寻找最为合适。一科举制度特…  相似文献   

4.
应杂志之约,现从中国当代生态散文作家中选择十位有代表性的作家进行简要评论,以使社会各界了解该领域的创作情况,推动生态散文及生态文化的发展.按照文学体裁来划分,诗歌、小说、散文、戏剧为常见的四种文体.本文所论之当代生态散文作家,既包括文艺性生态散文作家,也包括生态报告文学作家.因本人才识浅薄,所读有限,不免挂一漏万,恳请...  相似文献   

5.
苏童作为先锋派代表作家,其小说创作一直以精湛的叙事语言、巧妙的隐喻手法、关注成长的主题、展示小人物的悲剧人生见长,形成了独特的小说创作特色,见证着苏童在文学创作中的执著与坚守。本文就以《黄雀记》为例,探讨苏童小说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中晚唐元白、韩孟两个诗派的创作和文学理论中,发掘其对晚唐五代词创作的繁荣和词体成熟产生的推进作用。元白诗派的诗歌分类意识、娱乐功能观和韩孟诗派"不平则鸣"、"笔补造化"的创作观,作为词体文体特征的形成背景,是本文论析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7.
霍小玉是蒋防创作的唐代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中的女主角,玛格丽特是法国作家小仲马代表作《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两人都是典型的风尘女子形象,爱情最终也都是悲剧收场。本文将立足文本,从社会、家庭、人物性格等方面入手,对两人的悲剧性命运以及造成该种悲剧的深层次原因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当代作家徐则臣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徐则臣的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系列:"京漂"系列、"花街"系列(或者称作"故乡"系列)、"谜团系列",本文将选取《紫米》这一小说,运用叙事学、文本细读等方法,对小说的文本意蕴与文化隐喻进行细致的解读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鲁迅小说创作动力的研究多体现在强调"五四"时期启蒙主义思想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不过,鲁迅的小说创作并非只是启蒙主义思想下的产物,他小说创作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基于强烈个性主义精神上形成的"与黑暗捣乱"的创作心态的影响。本文尝试通过对鲁迅小说文本的具体分析,从艺术形式的先锋性、人物行为的异常化、"顽童"式的追问及"大话"式叙事的运用四个方面揭示鲁迅小说创作中所隐含的"与黑暗捣乱"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0.
王宁 《文化学刊》2011,(2):124-127
村上春树作为日本当下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作家之一,在后现代语境中着力探寻人的灵魂世界,引起不同种族、不同文化间读者的高度共鸣。本文主要以其短篇小说为蓝本,分析其对异化状态下心灵的深度刻画及精微的文体表达,并进一步探讨村上春树的小说对当下中国小说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中后期,日本读本小说作家上田秋成创作了怪谈小说《雨月物语》。《雨月物语》中有3篇翻案自"三言",秋成在吸收中国小说文本元素的同时,能够在其作品融入日本传统文化等元素,对中国元素进行改造,使得《雨月物语》虽然翻案小说,却极具日本文化特色。本文对比《雨月物语》和"三言"的内容,论述上田秋成的文化改造创新手法。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20年代初期,现代小说的创作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批于"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现代作家的小说创作中,无论题材选择,还是思想内涵,都体现出一种"流浪"的气质,代表了那个时代觉醒者的生存困境和"寻梦之旅"。研究20世纪20年代小说中的流浪哲学,对探索人们的精神出路及启蒙国民之思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之路作为一位有着文体自觉意识和读者意识的童书作家,在小说叙事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其小说叙事有着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在视角选择的艺术与影视叙事手法的运用上。本文以文本细读为基础,结合叙事理论,并立足读者接受角度,对张之路小说的叙事特色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要明代吴中志怪小说在明中期的盛兴昭示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文体态貌及接受史呈现出小说文体在明代嬗变的过程,即由子、史部附属地位到说部独立成熟的发展过程。志怪盛兴是明初文归台阁至中期文权下移后,文人对诗文主流文体"按经受礼"束缚的挣脱;是文人于经义、文章之外的一种有效的才志伸展和建志留名的方式,亦是明中期特殊时代背景下世风和士人心态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5.
韩国作家申京淑被誉为韩国20世纪90年代文学的神话,她的长篇小说《单人房》是一部回忆韩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产业化下的社会矛盾和打工者心酸生活的小说。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大多从女性成长意识角度分析作者的创作心理,本文将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的"本我""自我""超我"入手探讨作者的创作心理。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角度来看,作家在《单人房》中所描写的想要逃离单人房的欲望及其后来战胜自我完成讲述的心理变换过程,是一个从逃离"本我"到完成"自我"救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开拓者,他的乡土小说中出现了对祝福祭礼、捐门槛赎罪、女子缠足等风俗习惯的描绘。受鲁迅乡土小说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文学界掀起了乡土文学创作的热潮。沈从文在这一热潮中也创作了属于他的"乌托邦式"的湘西世界,他描绘了湘西童养媳、喝凉水会堕胎、白羊羔求婚等风俗。鲁迅旨在通过民俗批判国民性,而沈从文却极力塑造着古朴雅致的人性美。他们对待民俗态度的差异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两种不同的风格态度为后代的作家创作提供了新的切入角度和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17.
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20世纪重要的女作家,其小说充满暴力、怪诞乃至病态的描写。究其原因,这与她自身的患病经历是分不开的。本文将从作家个人经历与小说素材的关系和患者身份与小说人物选择两方面来分析患病经历对麦卡勒斯小说创作的深刻影响,以期更好地理解疾病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代文坛著名的作家,《且听风吟》是其第一部小说,也是村上春树早期代表作之一。村上春树多次将自己的小说比作"房间",把写小说比喻为"构造房间"。因此,本文以《且听风吟》为例,对村上春树"房间"的隐喻特点入手,通过论述"房间"象征意义来探究村上春树小说的写作特点,体会村上春树小说中展现出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19.
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是20世纪西方文坛的一位重要作家,曾被评论界誉为是"战后英国最有才华和最严肃的小说家"。《收藏家》和《魔法师》是他的两部得力之作,细读其作品发现,这两部小说都关乎男性的成长,男性在女性和神性的引导下,男性逐渐从极端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20.
正在唐人的笔下,江南的意象不断被呈现与赞美,使江南变为一种文化的象征,成为唐人心中的桃花源。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历时270多年的"南北战争"。在南北朝两百多年的动乱后,隋朝统一了南北,在隋朝38年的国祚中,又有一半时间是在征伐和内乱。我们常说,唐代是中国融合的时代,这不仅仅是多民族间的融合,还包括南北方汉族之间的融合。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