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真同志在与记者、通讯员谈新闻采写时说过:“你们写的新闻就象棉花一样,占的地方很大。一斤铁块,体积小,你挤不出它有什么空气和水份。一斤棉花,放在那里就是一大堆,用手一挤,多数是空气,虚的。新闻要写实的,文字要  相似文献   

2.
"棉花团"与"铁板块"张爱军彭真同志在与记者、通讯勋交新闻采写时说过:"你们写的新闻就像棉花一样,占的地方很大。l斤铁块,体积小,你挤不出它有什么空气和水份。l斤棉花,放在那里就是一大堆,用手一挤,多数是空气,虚的。新闻要写实的,文字要精炼,要学会写...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信息需要量加大了,他们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丰富的信息。所以,信息越快越好,越精练越好。彭真同志曾说过:新闻要写实的,文字要精练,要学会写铁块式的新闻。在国外,媒介能否向社会提供短小精悍的文章,已成为关乎他们生存的问题。近几年,美  相似文献   

4.
在1960年的“布加勒斯特会议”上.孤军勇斗赫鲁晓夫的彭真.迅速成为国际共运的著名猛将。罗马尼亚主管国际共运和罗中关系的波德纳拉希,后来提到彭真,都要特意加上一个定语转达问候:“请向精力充沛、勇猛的彭真同志.表达我们的敬意!”  相似文献   

5.
长时期来,新闻界有些同志认为,写新闻(指消息)只能是倒金字塔式。就是说,把重要的事实写在前面,次要的写在后面,并认为这是新闻写作的规律,不许违反。近几年,有些同志反对这种观点,提出借助散文笔法写新闻,认为新闻应该向自由活泼的散文式的方向发展。从而引起了争论。这个争论开展得好。它活跃了新闻界关于文体和结构问题的学术空气,有利于促进新闻形式的丰  相似文献   

6.
“大而全”这是初写新闻同志的一种通病。记得我初写稿子的时候,我所在的公社,猪的存栏数在全县名列前茅,我就写了这条新闻,内容从公社党委重视养猪、养猪的重要意义写到措施有力、政策兑现以及兽医站发挥作用等,洋洋二千五百多字。这样的新闻稿子自然未被采用。后来,我请教省报的一位老记者,他对我说:写新闻主题要集中,角度要新鲜,切忌“大而全”。他还问我:你写这个典型,如投给省报,在全省是否过得硬?如投给全国性报刊,在全国是否过得硬?他这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通讯式的消息?顾名思义,就是看起来像通讯的消息,也可以说是用写通讯的形式写的消息。通讯式的消息,我有时也叫它消息式的通讯,也就是用写消息的办法写通讯,这种通讯看起来很似消息。这就是我对这种新闻体裁的“土解释”、“土定义”。在新闻理论研究方面颇有造诣的白庆祥同志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来概括通讯式的消息:“总而言之,它是用消息和通讯的两种文体交叉的写法写作的新闻文体。它既有消息主题的客观性、严肃性,又有通讯的灵活多样、丰富多彩性。”他还称赞说,这是我在新闻体裁写作方面的突破和创新。这种赞扬让我有些汗颜,因为这…  相似文献   

8.
搞了十多年的新闻,我体会到最重要的一点就要要学会发现新闻。要提高投稿命中率,就要首先在发现新闻上下功夫。 发现新闻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有的同志总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新闻的写法上,而忽视发现新闻能力的培养,这是不足取的。我认为,能抓住有价值的新闻是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而写作手法的高低,却是第二位的。如果你抓的问题很有价值,写作手法差一些,文字粗糙一些,经过编辑加工仍可采用。但如果问题抓得不好,没什么价值,文章写得再好,哪怕一字不用改,也无法采用。当然,如果问题好,文字也好,那就算完美了。 从认识和工作过程看,发现新闻是写新闻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范敬宜同志讲到《谁是最紧张的观众》时说:放在头版头条,是想提倡一下新闻的创新。这条消息可以说明几个问题:一、记者要善于发现新闻,而且是不大被人注意的新闻。二、要善于找新角度。如果这篇报道从正面写天津这家工厂如何为国争光、注意质量,就可能写得很一般化;如果不把刘厂长放在这个新闻背景下来写,而是写成一篇人物通讯,也不会给人很深的印象。三、要  相似文献   

10.
写新闻作品,作者在采访了新闻事实的材料以后,提炼出主题,就要考虑用什么样的新闻结构形式写出来。目前通行的新闻结构形式共有四种:一是倒金字塔式,二是金字塔式,三是倒金字塔式和金字塔式相结合,四是自由式。这些新闻写作上的“定  相似文献   

11.
有的同志写消息时常常不用心做标题,认为只要消息内容好标题好坏关系不大,反正编辑会给修改好,这种依赖思想要不得。 编辑也好,读者也好,读一篇稿子先是读标题,然后才读内容。好的新闻标题对于揭示新闻内容,引导和吸引读者阅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一看标题就不想接着再看下去,这篇新闻内  相似文献   

12.
去年我爱上了新闻写作,今年县、省的报刊、电台、电视台共采用了我的稿件19篇。一年时间的写作实践经验,使我悟出了两点体会,那就是:三股劲,即:挤劲、钻劲、韧劲,和三积极,即:写稿积极、发稿积极、看稿积极。挤劲:作为一个业余通讯员,时间是很紧张的,特别是农忙季节,就需挤时间,勤琢磨。钻劲:业余爱好者多数没经过专门培训,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写出好作品,就要下功夫,刻苦钻研。韧劲:业余搞新闻写作,贵在有恒心,不能像花开花落,一阵一阵的。写稿积极:作为刚学写新闻的人,发现一条好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洪湖报把认真写好新闻评论作为办报人的“庭园经济”来经营,撰写编发了不少有一定分量和影响的新闻评论,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如何使地方小报的新闻评论写得有分量,做到“报微言重”能服人呢?洪湖报的作法是: 注重新闻评论的指导性。评论一定要紧扣时代脉搏,反映大主题。去年初,洪湖报针对社会上轻农业、挤农业、挖农业的现象,连续发了《居安思危话农业》、《重视粮食兴农业》、《减轻负担保农业》等9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在新闻(消息)写作中“大而全”的产品又多起来了,实在令人担忧和头疼。尽管编辑修改时费了好大劲,可编发后读者或听众又很少买账,影响了报纸、电台的宣传质量。如果把这些“大而全”的新闻比做是满满当当的“一河水”,那么“小而专”新闻自然就算清清亮亮的“一瓢水”了。作为一名通讯员,最好是少写“一河水”新闻,多写些“一瓢水”新闻。写好“一瓢水”新闻,一要善于发现“闪光”的东西,写好一个闪光点。1984年我县农村大面积搞起商品生产。我和县委宣传部的一位同志在霞港乡唐辛庄采访时,看到村里商品生产一片红火,搞什么行业  相似文献   

15.
新闻要“新”,这没有什么异议,而且许多人能做到。新闻要“深”,这也没有什么异议,但许多人却难以做到。很多新闻单位都有这种情况:有的同志很勤奋,哪里有新闻就扑向哪里,一年下来写稿发稿上百篇,可年底评好稿时,却拿不出一条像样的稿子。而有的同志写稿不多,却写一篇成一篇,有如扔重磅炸弹似的,作品的影响很大。为什么会这样?道理明摆着:你的稿子浮光掠影,除了现象还是现象,干巴巴,如碗里的水,瞧一眼就见底了,没有波浪,没有深度,不值得琢磨。而人家的稿子,有事实,更有思想,读一遍觉新鲜,读两遍受启发,读三遍四遍…  相似文献   

16.
宁吃鲜鱼一口,不食臭鱼一斤,这是尽人皆知的常识。如果把报纸、广播、电视中的新闻比作鱼的话,我们的受众,即读者、听众、观众,当然是喜欢“活鱼”了。换言之,要想使我们的新闻受欢迎,  相似文献   

17.
新闻"新"是第一位的。在日常新闻采写中如何求"新"是每一个新闻记者要面对的问题。 一是时效求新。它要求记者在第一时间采新闻、写新闻、发新闻,要有分秒必争的时效意识。我们最早写新闻用稿纸写好后,再寄到报社、电台,少说也要几天时间。那时候,求时效,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省、市、自治区党报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班上讲话中提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我认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这一方针,新闻工作者必须时刻注意防止新闻的“个人行为”。 所谓个人行为,笔者是指在写稿编稿中,以个人认识代替党的政策、党的立场,随心所欲,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发什么就发什么,想怎么发就怎么发的行为。 由于前些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近几年新闻商品化浊流的影响,以及一些同志对党报性质缺乏深刻的认识,新闻的“个人行为”时而  相似文献   

19.
现场短消息是记者亲临现场,再现新闻及其现场的目击式报道。应该说,现场短消息是一种比较灵巧的新闻形式,是记者捕获新闻的一种轻武器。要真正写好它,写出现场感,写出分量,写出文采和韵味,绝非易事,只有认真对待才能做出“鲜活”的现场短消息。  相似文献   

20.
写好写活时政新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改变工作报道的写法,尽量使沉闷生硬的工作新闻变得轻巧灵动起来,以易于阅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改变“工作新闻像总结”的状况。其实不管是写什么材料,都应有主次之分,要分清孰轻孰重,详略安排要得当,不必平均用力,新闻不是开“中药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