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文摘     
正为啥猴年两头无"春"?从2016年2月8日至2017年1月27日,为农历的"丙申年",俗称"猴年"。专家介绍,所谓"无春"年是指在农历的一年中没有立春之日。由于立春节气通常在每年的2月4日,因此,"猴年"确实没有立春。2016年的立春在2月4日,而此时仍然是农历"羊年",2017年的立春在2月3日,但那时已经是农历"鸡年"了。所以,农历猴年没有"立春"这个节气。那么,"无春"是如何形成的呢?天文专家解释说,节气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制定的,地球公转一周为黄经360度,计365.2422天,当地球到达黄经  相似文献   

2.
正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今年会出现中国传统历法中的"无春"现象。天文专家表示,这是正常的历法演变导致的。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所谓"无春"年是指在农历的一年中没有立春之日。2016年的立春在2月4日,而此时仍然是农历"羊年",2017年的立春在2月3日,但那时已经是农历"鸡年"了。所以,猴年没有"立春"这个节气。  相似文献   

3.
春节将至,一些细心的人们会发现,2011年农历春节在阳历2月3日,2012年农历春节在阳历1月23日,2013年农历春节在阳历2月10日,2014年的农历春节则在1月31日.同样是春节,在阳历的日期为何有早有晚呢? 天文教育专家、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说,我国目前同时使用国际通用的公历(阳历)和中华民族传统的农历两种历法.其中春节每年固定在农历的正月初一,但它在阳历中的日期却不固定.  相似文献   

4.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马年(按照农历计算)没有"立春"的节气,面辛巳年则有两个"立春".  相似文献   

5.
社科文摘     
李莉 《百科知识》2014,(5):47-48
正甲午马年"一年两头春"农历甲午马年将会出现我国传统历法中的"一年两头春"现象。按照传统的排序方法,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的具体时间一般都在阳历年2月4日前后,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15度。那么,即将到来的甲午马年为何会有两个立春日呢?专家解释说,由于2014年1月31日开始进入农历甲午马年,而直到2015年的2  相似文献   

6.
气节联撷趣     
节气联虽不如节日联多,但亦源远流长,有人认为保存下来的我国最早的楹联出自敦煌遗书,其中“立春口(著)户上,富贵子孙昌“一联,就记载了立春之日的春符和春联活动.与节气有关的联语故事,也是情趣盎然,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7.
《发明与创新》2022,(5):4-9
2022年 2月 4日,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盛大开幕.这一天也是中国传统节气"立春"之日.张艺谋领衔的导演团队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不仅巧妙地呼应了今年是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式浪漫"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8.
《辞源》介绍,“旧俗以农历2月15日为百花生日.号为花朝节,又称花朝。”现在,我国部分地区仍保留着花朝节的习俗。“花朝”一词,最早见于南朝萧绎(梁元帝,552~554年在位)作的《别诗》:“昆明夜月光如练,上林朝花色如霰。花朝月夜动春  相似文献   

9.
徐仁吉 《百科知识》2014,(18):50-51
正今年是农历马年闰九月,这只是一种记时的方法,要说清闰月是怎么回事,还得从历法谈起。农历是阴阳合历农历,是用中华民族古代历法排列日、月、年并提供有关数据的历书,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唐宋时期,每到年末,皇帝就把新历书赐予文武群臣。因为是皇帝颁发的,所以,人们就把历书叫"皇历"。古时候,历法很不统一,各个国家、民族、部落都可以制定自己的历法。由于制法的依据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历法:以月亮变化  相似文献   

10.
春雨贵如油     
正对于素来春旱的中国北方地区而言,对于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来说,春雨是绝对意义上的稀缺之物,于是也便有了"贵如油"的说法。事实上,古人之所以把立春之后的第一个节气定名为"雨水",除了基于年复一年的经验性总结之外,应该还有企盼下雨的因素存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自古而今,在雨水节气里,人们有固定的节候判断,有相应的农事活动,也有一些特殊的民间习俗。节气表征与今天完全相同的二十四节气早见于汉初  相似文献   

11.
编读往来     
《百科知识》2015,(4):56
——一位新疆读者发来短信指出:2015年1A中插年历中,2月4日、3月4日都标明了是"立春",显然有误。——编辑:看来是担心"羊年无春",所以在3月多加了个"立春"。呵呵,开玩笑的!感谢您指出这个错误,其实仔细一看,1月也有一处错误。由此给您造成不便,我们深表歉意,同时祝福读者朋友们新春快乐,羊年吉祥!——一位来自部队的读者提出意见:我认为贵刊的封底不应打出"孩子中考、高考必  相似文献   

12.
正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公历1月20日一21日交节。大寒一过,新一年的节气就又轮回来了。正所谓冬去春来,这时候,人们开始忙着除旧饰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大寒同小寒一样,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民谚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大寒在传统节气中是极冷的时节。在我国部分地区,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在大部分地区,全年最低气温仍然会出现在大寒节气内。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1月30日,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正式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名录。与昆曲、京剧、剪纸等其他大多数中国的非遗文化不同,二十四节气是关于时间的文化。春立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从天文学上来说,这是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的时空。此时气候有了决定性的转折。  相似文献   

14.
社科文摘     
狗年,本世纪最长的农历年翻开丙戌年历本,人们会发现有许多与往年不同的历法现象:鸡年除夕是“廿九夜”;狗年岁首春节落在1月份;立春这天巧逢“甲子”日;一年两头“春”;闰七月;全年有13个月。一年13个月当然日子比平年长,由于农历月份的大小不固定,丙戌年13个月中有8个大月,而小月只有5个,因此全年有385天(结束于2007年2月17日)。这是本世纪最长的一个农历年。北京人口预期寿命居全国之首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公布的国内首份《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显示:北京城区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9.6岁,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52.8岁相比,人均寿命增加…  相似文献   

15.
正小寒之后继之大寒,大寒是冬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一年之中最冷的一个节气,因此古人说"谓之大寒者,寒至此无复加也"。大寒节气适逢年终岁尾,节气里的习俗也多与辞旧迎新的内容有关。节候表征从时序上看,冬至后30日为大寒,大寒是农历十二月的中气,也是一年之中最冷的一个节气。东汉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说:冬至阳气开始萌动,为什么天气反倒特别寒冷?这是因为阴气被阳气推动上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科学生活》2008,(12):50-53
公历的12月有两个节气:一是12月7日前后的"大雪"(2008年12月7日),二是12月21日前后的"冬至"(2008年12月21日)。这两个节气的气候特点和养生有什么关系呢?这个月在养生保健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呢?本文略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近60年西安市24节气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西安市1951年-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Mann-Kendall法、滑动T检验法和R/S法分析了西安市24节气和物候性节气(惊蛰、清明、小满和芒种)平均气温和初日气温变化特征.结果发现:立冬(-0.303℃/d)、惊蛰(+0.233℃/d)、小雪(-0.220℃/d)和春分(+0.219℃/d)气温变幅较剧烈.24节气平均气温和初日气温多在20世纪90年代或21世纪10年代出现显著增温(秋季型和冬季型节气初日气温随年代变化不显著),立春、大暑、立秋、处暑和冬至等平均气温在21世纪10年代未增反降.惊蛰初日气温和平均气温在1998年和2008年达到显著增温,于2001年和2010年达到极显著增温.清明和小满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1999年和1993年)突然转暖,于21世纪10年代初(2004年和2003年)和10年代中期(2006年和2006年)达到显著和极显著增温.芒种平均气温和初日气温表现出阶段性上升和下降趋势,均在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转冷的突变,21世纪10年代中后期开始升温.R/S分析结果表明,除惊蛰初日气温会维持目前的增温态势或略有减弱外,未来惊蛰平均气温和其余物候性节气(清明、小满和芒种)的平均气温和初日气温升温幅度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弱,因此,与各节气相关的农事活动不可盲目提前.  相似文献   

18.
"班春·劝农"实为同一时间举行的两个民俗,是我国古代官员在立春日举行的迎春仪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显示着执政者对于农业的重视,反映出中华民族千年的农耕文化。这两个民俗由于其中一些官员的形式主义作风而逐渐被大多数人遗忘,但是在浙江省遂昌县仍然焕发着勃勃生机。"班春·劝农"的继承和发扬与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在遂昌五年的为官有着莫大的联系,是他使这两个民俗从扰民之举转为利民之用,这在他的诗文创作和戏剧创作中都有所体现。汤显祖此举引来其后为官遂昌者的争相效仿,也使"班春·劝农"的风俗得以在遂昌世代相传,在新时期绽放出新的光彩,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科学生活》2008,(9):50-53
白露与养生每年公历的9月7日或8日为农历的白露节气,它是从太阳到达黄经165°时开始的。顾名思义,白露是指地面气温渐凉,到夜晚树草花木等物体上可见到水汽凝结为白色的露珠。从这个节气起,我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开始转凉。俗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从此,秋季偏北风逐渐代替夏季季风,北方冷空气频频南下,日照时间变短,强度减弱,温度加速下降。此时日平均气温降至22℃以下。所以白露是我国华北地区秋季到来的主要标志。然而在南方,尤其是广东和珠三角一带,此时仍是争秋夺暑之际。有的年份炎热的日子会很长,俗称"秋老  相似文献   

20.
趣谈立夏     
每年公历的5月5日或6日,是我国传统的农事节气——立夏日。按照古人的理解,"立,建始也","夏,假也(大的意思),宽假万物以使生长也"。因此,所谓立夏,也即夏天开始了,万物得以生长。由于传统中国是典型的农耕社会,立夏的农事意义历来为民众所倚重,而围绕春尽夏即之日——"立夏日"所形成的诸多习俗也别有意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