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参较式阅读事物只有在参照比较中才能显现意义。讲鲁迅的《故乡》时,我引入了"参较式阅读法"。我把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三国演  相似文献   

2.
乡土情结源于对"根"的追寻,故乡是一个人的根,但这个"根"必须能滋养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脾气、情感,所以这个人也就与故乡密不可分了,故乡的一切都会融入这个人的血脉里,骨髓里,永远的烙印上故乡的痕迹。  相似文献   

3.
曹卫星 《中国教师》2011,(22):39-40
<正>《现代汉语词典》对"比较"的解释是:"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旨在通过比较显示异同,凸现主体事物,使其特点更加鲜明,效果更加明显。"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是确定事物异同的思维过程。人们认识事物,往往始于比较。将"比较"这一方法运用到阅读教学中来,其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把内容上、主题上或形式上有一  相似文献   

4.
《故乡》写的是鲁迅回故乡搬家之事。从文字的表层看,鲁迅对故乡没有多少依依惜别之情,反倒是充满失望之情,可是,从文字的背后看,鲁迅对故乡又是依依不舍,充满思念之情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鲁迅表面上想通过对故乡的失望来"忘却"故乡,减轻思乡之痛,而在内心深处却又深深地"怀念"故乡。吊诡的是,鲁迅对故乡的文字表层的失望之情与文字背后的思念之情都是通过对故乡的景物的描写以及对闰土、杨二嫂的描述表达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种语言形式都需要表达数量概念,英语和汉语分属不同的语言体系,对数量概念有不同的体现形式。《辞海》中说"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表示事物的单位的叫‘物量词’,表示动作单位的叫‘动量词’。物量词  相似文献   

6.
思念     
蓑依 《现代语文》2011,(4):F0004-F0004
托鸟儿衔颗籽粒 叫云儿带些水滴 让风儿捎些泥土 从故乡到他乡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新课标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学生作文中有突出的写法,更有利于表达学生的情感。衬托手法是中考作文中颇受青睐的方法,如何指导学生熟练运用这种方法呢?俗语说:"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做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这种表现手法可以突出和深化艺术形象,使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故乡》中写了三个“故乡”:一个是回忆中的。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理想中的。第一个是“过去时”的。第二个是“现在时”的,第三个是“未来时”的。小说突出描绘的是现实的故乡。  相似文献   

9.
一字之师     
《红领巾》2010,(5):21-21
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他以文会友,经常和一些文人往来。当地有个叫齐已的和尚,对诗文很有兴趣。  相似文献   

10.
高敏 《时代教育》2014,(11):207+210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首开乡土小说风气的作家,归乡情结一直贯穿在他小说的创作中,这种强烈的情感同样在他的小说《故乡》里深深的埋藏着。本文通过对《故乡》内蕴的分析,充分揭示故乡在鲁迅心灵的深刻投影及作家对故乡乡民深切的热爱和浓深的愤恨之情,并由此观到深层的"回归"与追索。  相似文献   

11.
《故乡》是鲁迅根据自己回乡经历创作的小说,具有浓郁的自叙传色彩,展现了深邃的人性之常.从少爷到老爷,是闰土识"我"的心路历程;从乡愁到忧愁,是"我"回乡的心路历程;从绝望到呐喊,是鲁迅《故乡》创作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2.
秋阳     
徐志摩 《课外阅读》2006,(12):27-27
这秋阳——他仿佛叫你想起什么。一个老友的笑容或是你故乡的山水。你看他多镇静,多自在,多可爱,在半枯的草地上躺着,在斑驳的树枝上挂着,在水面浮着。  相似文献   

13.
《太原大学学报》2017,(1):51-55
对比于冰心的《超人》与王统照的《湖畔儿语》,鲁迅《狂人日记》和《故乡》中的"他"指称不明、难以明确断定。这个身份不明的"他"是鲁迅文学世界多义而深刻的显在标志,一条永远无法弥补的裂缝。随"他"而来的是言说与理解的哲学性难题。  相似文献   

14.
李汉卿 《新读写》2010,(1):36-39
表现手法1 衬托 【概念解说】所谓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用相似的或相反的、有差异的事物做陪衬的一种写作方法,也就是“绿叶扶花”、“烘云托月”。用与本体事物同性质、同类型的事物,从正面进行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叫正衬;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故乡的山梨李辉英一个人谁没有一个故乡呢。对于故乡的留恋,或是说一些回忆,恐怕也全是人人少不下的。故乡使你留恋的地方太多了,一座山,一丛林,一条小溪,甚而是一些荒坟,都会给你留下亲切的影子。故乡使你回忆的事物也太多了,某个乡绅怎样抽大烟,迈方步,或是团总讨小老婆的故事,还有张家长李家短妇人家的言谈,以及少妇私奔,大姑娘突起大肚皮,疯狗咬了善人一些碎事,也全是叫人偶一回忆起来就像些活动影片似地给你轮演一回。说到故乡的特产,那就更叫你关怀了,愈是久离故乡的人,愈是不忘故乡的特产,有时管叫你渴想…  相似文献   

16.
李海波 《课外阅读》2011,(10):346-346
在鲁迅作品中常使用暗示的手法,以达到升华主题和突出人物形象的目的,《故乡》很成功地用冷进行了暗示。  相似文献   

17.
冯玲玲 《考试周刊》2012,(80):48-48
何为对照?对照即把两种相差、相反、相关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差、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照,使之相反相成.以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特征,也称对比。对照手法的运用.可以鲜明地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受,收到突出事物本质、表达鲜明爱憎感情的效果。本文将以《巴黎圣母院》为例,共同探讨、体味对照或对比手法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及其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古都》的故乡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面:展现了故乡迷人的风景,再现了故乡独特的风俗,表现了故乡纯美的人情。究其原因,是作者悲凉的身世使其渴望家的温暖,渴望拥有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感时伤世,唤起国人守护心灵的故乡;日本传统的物哀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秋阳     
这秋阳——他仿佛叫你想起什么。一个老友的笑容或是你故乡的山水。你看他多镇静,多自在,多可亲爱。在半枯的草地上躺着,在斑驳的树枝上挂着,在水面浮着。  相似文献   

20.
借代和借喻是汉语修辞格中两种常见的辞格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因二者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 ,教学中都把二者作为首先要讲的辞格。这两种大家熟悉的辞格 ,其区别也是很明显的。比喻是用于和表达对象本质不同却有相似性的其他事物述说表达对象 ,使表达易于理解的一种修辞格 ,俗称“打比方”。借代是借用与表达对象相关的其他事物代称表达对象 ,使话语具体鲜明地突出表达对象的特点的一种修辞格。在语言实践中辨认二者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比喻中的借喻和借代有时不易分辨 ,如鲁迅小说《故乡》中关于杨二嫂的描写“圆规”,就是使用了借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