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调查了古汉语的多部重要文献典籍中的介词"自"和"从",在描写与统计的基础上发现表示时间、处所起点的介词"自"和"从"在发展上是不平衡的,特别是时间介词"自"同处所介词"自"的对比,证明了"从"代替"自"是从处所的起点始,萌芽于上古晚期.  相似文献   

2.
介词"向""向着"是一对表方向的同义介词。本文主要考察"向""向着"在句法语义上的异同,以及它们在使用过程中的相互替换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按""照""依"在"介词+人称代词+看/说""介词+人称代词+这么看/说""介词+(理)+看/说"等三个格式中的使用进行了语料考察与分析,发现:这三个介词在这些格式中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它们的使用频率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照""按""依"进入这些格式和短语有着由高到低的自由度;"看"和"说"在这些格式中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这三个介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词框架作为介词的特殊现象,学界已对其类型、功能等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于介词框架变体结构以及结构层次的研究有待完善。通过分析"自/从"类介词框架与其他介词套叠现象的结构层次特点,以及套叠结构后部词的词性,认为套叠结构的后部词"到、至、讫/迄、逮"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词性,其词性随着语言发展而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界多认为"兀"在现代汉语方言中作远指代词,但山西河曲方言中的"兀"却并非如此。本文主要就河曲方言中的"兀""兀今"进行分析,认为"兀"还可作介词和词缀。  相似文献   

6.
介词"对"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高、关注度较高的一个介词。本文以"对"字句语料为依托,将介词"对"分为"对1""、对2""、对3"和"对4"四种下位子类,从共时层面对其语法意义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从认知角度探讨四类"对"间的深层语义关系,从而构拟介词"对"历时的语法化轨迹。  相似文献   

7.
汉语介词在汉语语法体系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只有几十个,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汉语介词"依""据"为研究对象,对介词"依""据"的历时演变进行探究。"依"作为动词的用法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并使用,后来随着其引申义的大量使用,发展出"依赖、依靠"义,到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依"作为介词的用法,南北朝之后更是广泛应用。"据"的本义也为"倚靠",但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在连动结构中,汉朝时的"据"在连动结构中已可以没有"而"或"以"的连接,可见,"据"的介词用法开始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据"的介词用法使用频率有所增加,至隋唐时期已开始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存在很多框式介词,《春秋左传》中也出现了"自……至/及……"框式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起点或终点,或是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地点。结合《春秋左传》中"自……至/及……"的使用情况,考察上古时期其他文献典籍中"自……至/及……"的语料,进一步了解该框式介词在该时期的用法。  相似文献   

9.
昆明方言"挨"有动词、与事介词、处置式、被动标记和连词五大类用法,其下分别下辖12个小类用法,包括:动词"挨"的"接触义""承受义""磨蹭义";与事介词"挨"的"受益""指涉"和"相与"三个关系子系统等等。我们对比"挨"各个用法的语义功能和出现的句法环境与条件,分析"挨"的两条语法化路径以及演变源头动词"挨"在语义虚化过程中的语义滞留现象。同时还发现了"挨"在虚化过程中的语音渐变规律和音变逆转现象。  相似文献   

10.
英语是初中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其教学质量会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带来极大影响。介词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其涉及面比较广泛,应用比较灵活,很多学生会在英语学习中出现对介词用法不了解的情况,从而降低了英语学习效果。鉴于此,下面以"at""on""in"三个介词为例,就其具体用法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宜宾学院学报》2016,(2):118-125
汉语史上,大多数求索介词,如"问""向"等的直接来源都是引进言谈对象的介词,"言谈—求索"的演变具有认知与句法的基础。从认知因素看,求索行为通常凭借言说行为实现,言谈行为通常含有获取信息或回应的目的,求索行为含有获取物资或帮助的目的。从句法上看,"P+N2+V"是言谈介词和求索介词同处的句法结构,言谈介词产生之后,伴随构式中V的次类扩展,出现了"言谈—求索"的演变。  相似文献   

12.
汉语语法学界对介词历来有着不少研究,作为介词的"从"及其相关问题也得到了关注。但对"从"字框式结构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对"从+某X+准助词"的研究不够细致明晰,未能作深入探讨。为了进一步发掘"从+某X+准助词"在言语交际及语篇中的功能和作用,本文对其进行了界定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指出了该结构须与"对(于)""拿""用""以"等介词领起的框式结构区别开来,认为它往往做独立成分,同时具有引起话题、提出观点的作用以及一定的话题倾向。  相似文献   

13.
以介词"因"和"由"为研究对象,考察二者介引功能的发展演变,分析其转变为连词并参与词汇化的历程和演变原因。介词"因"演变为连词并参与词汇化,主要是受重新分析、韵律结构、使用频率、语义联系等因素的影响;在介词"由"演变为连词并参与词汇化的过程中,除了重新分析和韵律结构外,隐喻投射和句法成分的附缀化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将介词"因""由"的连词化和词汇化进行比较,探讨二者在历时演变动程和词汇化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停车坐爱枫林晚"之"坐",人们普遍认为是原因介词,由动词"坐"虚化而来。从语言发展角度看,动词"坐"的虚化过程从西汉开始,西汉到南北朝时期是发展时期,唐代,"坐"的介词性质已经基本确定。  相似文献   

15.
"自读课文"是指学生运用在"教读课文"中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经验,自主阅读,并进一步强化训练阅读方法,熟悉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就是要在多次的阅读训练中,将阅读经验沉淀为自主阅读的阅读能力,它是"教读课文"的有机延伸和有效补充。本文尝试着从"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三方面谈谈如何教好"自读课文"这一话题,期盼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亮 《班主任》2006,(7):16-17
现代学校教育强调学生自主意识、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自主意识""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关键字是"自".我仔细研究了"自",有一些有趣的发现,写出来与老师们共享.  相似文献   

17.
莫贺延碛北起哈密北山南麓,南至瓜州县大泉西北,广袤八百里,汉武帝以前原属呼衍王地。莫贺延碛道又名第五道,特指唐瓜州常乐县至伊州的官道。"莫贺延"即"呼衍""呼延""呼演""姑衍""车延""五船"之别译。唐代于莫贺延碛道"总置十驿",即新井驿(今瓜州县雷墩子)、广显驿(今瓜州县白墩子)、乌山驿(今瓜州县红柳园)、双泉驿(今瓜州县大泉)、第五驿(今瓜州县马莲井)、冷泉驿(今哈密市星星峡)、胡桐驿(今哈密市沙泉子)、赤崖驿(今哈密市红山墩东),另有二驿失名,笔者推测可能分别在今哈密市之格子烟墩及大泉湾。  相似文献   

18.
李德花 《学子》2013,(10):52
宾语前置句既是文言文倒装句教学和学习的重点,又是难点。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帮助学生掌握,下面对其类型和规律作以概括总结。【规律一】疑问代词+动词或介词。文言文中疑问代词作宾语要置于动词或介词的前面。这类疑问代词主要有"谁""、孰""、奚""、曷"、"安"等。例如:⑴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⑵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相似文献   

19.
“自今”解     
李廷战 《学语文》2007,(2):47-47
《齐晋鞌之战》(《左传·成公二年》)中逢丑父在将要被杀时喊道“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王力《古代汉语》将“自今”注释为:“从现在追溯到以前。”郭锡良《古代汉语》将其释为“‘自今以往’的省略,即从今以后的意思”。二者都是以“今”为起点,前者向前追溯,后者向后延续。孰是孰非,本文试就此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20.
<正>不少教师习惯于对孩子说"应该这样""不能这样""必须这样",而很少说"可以这样""你能这样""你想怎样",让学生在有方向的自为中自生、自能和自长。虽然,我们积极主张孩子的自主发展,做中发展,但家长和教师却常常"自己出手"。"给我这样""我说这样"已经成为孩子教育管理的常态。"胆小""被动""手拙""懒动""怕苦""乏趣""能弱"等,已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