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宾语前置现象作为一个重要的语法现象,在先秦典籍中俯拾即是。《诗经》收录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作者不同用途的诗歌,基本表现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的真实语言面貌,通过分析宾语前置的不同类型,旨在了解不同宾语前置现象的使用频次和嬗变倾向。  相似文献   

2.
《宾语前置的八种类型》(载《中学语文教学》1996年12期,以下简称《前置》)将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中“出现的宾语前置的类型”归纳为8种,分别举例说明,所有例句都作了翻译。拜读之后,觉得此文有两个缺陷。一是一些例句翻译有误,二是宾语前置归类无章。先谈翻...  相似文献   

3.
徐克天 《现代语文》2009,(12):21-23
《左传》中的宾语前置可分为陈述句中的宾语前置和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陈述句中的宾语前置又可分为肯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和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本文通过分析《左传》中疑问句和陈述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对全书的语法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诸多《诗经》译注著作对《秦风.车邻》“寺人之令”的解释不尽相,究其原因是有些学者忽略了一条重要的语法现象-宾语前置例,宾语前置例除了以“之”为标志的句型外,还有以“不”、“无”、“莫”、“是”为标志的句型,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应该特别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5.
探知《左传》宾语前置概貌,得出宾语前置句这种用法在《左传·文宣成公》中还处于旺盛时期,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向宾语后置过渡,在春秋战国时还没有真正开始。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宾语前置句中,除常见的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和为强调宾语而用“之”、“是”把宾语提前这几种常见类型外,还有几种不常见的类型。现例说如下:  相似文献   

7.
宾语前置的八种类型江苏建湖县上冈中学王乃宁,刘必祥,吴晓林宾语前置在文言文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语法现象。中学语文课本出现的宾语前置的类型共有八种。下面,逐一作些分析。一、代词作宾语的三种前置1.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在疑问名中,,动饲的宾语如果是疑问代...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较为丰富翔实的材料,对古籍中两则疑难总理2作出 诠释。认为:《诗经.邶风.静女》“匪女为之为美”是宾语前置格式;《战国策.齐策四》“美女上陈”的“下陈”指后宫。  相似文献   

9.
通过全面整理可以发现,花东卜辞中宾语前置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惠”字句中的宾语前置,一类是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另一类是肯定句中的宾语前置。其中“惠”字句中的宾语前置有“惠+受事宾语+V”、“惠+工具宾语+V”、“惠+地名宾语+V”和“惠+原因宾语+V”4种类型。旧有卜辞中,未见“惠”字后面跟有原因宾语的例子,因此这种“惠+原因宾语+V”类型的宾语前置句应为花东卜辞中首次见到。  相似文献   

10.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的名篇,反映了先秦时期的口语使用情况,对研究先秦口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论语》中宾语前置现象极为典型,本文概述了《论语》中的宾语前置现象,从四个方面总结了《论语》中宾语前置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了《论语》中宾语前置现象形成的原因,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先秦口语,对我国现代语言的研究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闫会才先生在《浅谈没有标志的宾语前置》 (见《语文知识》2002年4月)一文中说了五种没有标志的宾语前置。其中第一“是”作宾语的前置、第五“自”作宾语的前置,阐释是完全正确的;第二“一般句子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较为丰富翔实的材料 ,对古籍中两则疑难问题作出新的诠释。认为 :《诗经·邶风·静女》“匪女之为美”是宾语前置格式 ;《战国策·齐策四》“美女充下陈”的“下陈”指后宫。  相似文献   

13.
《诗经》介词“在”继承和发展了西周金文介词“在”的用法。它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和时间等。它既可位于谓语中心语前,又可位于谓语中心语后。其宾语常常前置,不可省略。  相似文献   

14.
读了李东平、徐兆熊两位同志的《前置宾语举隅》(《语文学习》83年6期),深获教益。不过,文中有些例子似非前置宾语.古代汉语语法书,对什么是前置宾语,都详细介绍;至于什么不是前置宾语,却很少提到。对这两种语言现象,有必要给它立个界说,以免把非前置宾语误解为前置宾语。本文先就非前置宾语问题谈点看法,然后再与李、徐两位商讨。 非前置宾语容易被误解为前置宾语,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被动句的受事主语,不是前置宾语  相似文献   

15.
出自《诗经.谷风》的"不我屑以",含义一直悬而未决。先秦语料中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表明,"不我屑以"中的关键字"屑"是谓宾动词,也体现了训诂学中"反训"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6.
古汉语宾语前置和焦点理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宾语前置是古汉语语法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从《马氏通》开始,对此讨论就比较热烈。近年对宾语前置的性质做探讨的,比较突出的是石毓智、徐杰等,他们认为宾语前置是古汉语中表达焦点的一种类型特征。在此观点的基础上对宾语前置的分类、性质、发展阶段等进行回顾与分析,探讨了宾语前置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和性质;从焦点性质和句式发展的角度出发,认为宾语前置应该分为两类三种,即陈述句类和疑问句类,陈述句类内部又分肯定句类和否定句类;宾语前置共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各阶段还有内部的不平衡,疑问句宾语前置的规则最为严格,其次是否定句,再次是肯定句,不平衡的原因是因为否定句受到肯定句的类化,而疑问句受到的类化则相对较小,这是因为疑问句和肯定句不属于一个大类。最后,对以前宾语前置研究中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纠正了一些与语法事实相悖的看法,并对更深入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汉语中常常出现宾语在动词之前的句式。这种宾语前置是古汉语词序问题中的主要部分。宾语前置,即宾语不在原本应处于谓语之后的位置上,而置于谓语(动词)之前,倒装句中宾语前置有六种类型。宾语前置不仅是一种明确存在的语法现象,而且有着渊源的背景和多样的形式,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此外与此相关的宾语位置变异也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史记》中疑问代词宾语、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用"是/之"复指的宾语以及无形式标记的宾语四类宾语的语序情况。调查发现:疑问句代词宾语基本前置,否定句代词宾语基本后置,用"是/之"复指的宾语和无形式标记的宾语用例寥寥。另探讨了宾语前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先秦汉语的词序中,宾语前置是较为突出的一种句法现象。前人对这种词序的类型的考察已有详述,而对其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原因却论述不多。本文从语言本身的特点入手寻求宾语前置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原因。认为这种词序的变化是汉语内部为适应语法的发展而进行调整的结果,是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0.
费元超 《现代语文》2008,(11):153-153
《2007年普通高考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中学阶段学生应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并明确指出,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和省略句。众所周知,宾语前置句属于倒装句的一种(其它分别是: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但《大纲》却把宾语前置句从倒装句里独立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