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可能不认识斯宾塞·约翰逊.但你一定读过或听说过《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全世界销售超过2000万册的超级畅销书。  相似文献   

2.
我来到越南之后,意外发现这里值得回味的,并不是那些静态的自然风景而是鲜活的人文风情。越南风情没有陈腐味儿,是一种无须"回望"的"现在时",它就跳跃在外来人的视野中,流行于本地人的现实生活中, 它们构成了越南民间的时尚文化。不尚西方,崇尚中国尽管法国在越南统治了将近一个世纪,美国也在越南有过整整十年的侵略历史;尽管两个西方大国都曾有意无意地向  相似文献   

3.
广东是中越书籍交流的重镇,它不仅是越南使臣选购官书的重要地区,而且清代广东的地方文献曾影响了越南古典文学的发展。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木鱼书曾经在越南产生过深度影响,越南汉喃研究院所藏的木鱼书抄本《新出偷诗稿》即是这种影响的遗存,它也是目前所发现的第一部越南重抄本木鱼书。木鱼南音《花笺记》还造就了越南古典文学名著《花笺传》,这体现了广东地方文学与越南民族文学的融合、交汇。从现存的越南古籍来看,广东的说唱文学曾随着越南华侨的步履而流传于海外,而越南的俗文学作品也曾在广东佛山大量刊刻过,联系中越文学交往、越南古籍在粤东的刊刻等其他因素来看,在清代存在着一条以广东为枢纽的中越书籍交流海上通道。  相似文献   

4.
越南与中国同处在“儒家文化圈”中,不仅仅是文化上,在社会意识形态上也存在许多相似性,两国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在土地与风俗上存在着差异,可是文学创作与文艺交流上,是存在延续性的。即便属于不一样的民族和国家,但是这个世界上的文学并非是在孤立发展,都存在着各种形式的交叉与联系,在相似与矛盾中不断发展。中国文学和越南文学都存在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越南文化必然受到中国文学极大的影响,特别是现当代文学对越南文化的影响更深。该文将对中越两国的关系以及文学文化背景做简要的概述,分析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能够在越南大受欢迎的原因,并着重选择鲁迅、莫言等为代表作家进一步论述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在越南的传播与接受。  相似文献   

5.
刘剑 《文化交流》2011,(10):49-51
如果不认识凤凰卫视女主播曾子墨,你会像猜测所有公众人物一样纳闷:有这么老少皆爱、被夸得像朵花的人吗? 有文章说她喜欢高尔夫。有文章写,她酷爱奔驰G系列,你准会联想到香车加美女的组合。有人说她漂亮,长得像舒淇,她曾对某家杂志说过,将来不做主持人了,就开个酒吧,也不难理解,媒体从业者,向往自由,高谈阔论,晨昏颠倒,酒吧是不错的去处。  相似文献   

6.
你知道什么是戈壁、什么是沙漠吗?你见过金秋的胡杨树吗?你感受过在静如浩翰的大沙漠上行走与扬起沙暴的沙漠上行进时,那不同的滋味吗?你目睹过枯死的胡杨吗?你晓得在大漠之中那一小片绿洲吗……年前金秋,我有幸去过世界上第四大沙漠巴丹吉林,特别是经过两天的丰田中巴车在不毛之地上的颠簸之后,突然见到那金灿灿的胡杨,才晓得,额济纳绿洲多么宝贵!  相似文献   

7.
木子 《文化交流》2009,(7):70-72
我是从越南去老挝的,办理老挝方面的入境手续,原来和买张公交IC卡一样简单!特别是在你已经办好签证的情况下。你甚至不用担心语言问题,老挝方面的边防人员会说中文,虽然只是“简单的”。  相似文献   

8.
一 他是个作家,在郊游了几天后回到寓所.仆人将近几天的邮件交给他.有一封字迹陌生,是个女人的笔迹,信封和信纸都没写上寄信人的地址,甚至连个签名也没有.他觉得奇怪,仔细看--"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这句话写在顶头,算是称呼,算是标题.他不胜惊讶地往下看信:  相似文献   

9.
承诺太遥远     
如果我答应借钱给一个人,我不期待他归还。那是已出之物,他主动归还就归还,否则我有什么能力追讨。这方面,我不会太天真。同样,承诺也不可追讨。当一个人对你说:"我不爱你!"你为什么还要流泪问他:"你说过永远爱我的!你说过的!"两个人之间的承诺,若一方无法信守,那是无可奈何。  相似文献   

10.
越南是东盟重要成员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东盟国家,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一环。中越两国关系源远流长,总体不断向前。政治上,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理想信念相通、发展道路相近、前途命运相关,互为重要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经济上,中国是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越南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一致同意推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越南“两廊一圈”构想对接;文化上,两国同属儒家文化圈,越南世代受汉文化浸润和影响;历史上,双方具有难以割舍的、根深蒂固的历史联系,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起“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地缘上,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深化中越友好符合两国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