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非连续性文本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大力推动下,逐渐走进了语文教学的视野,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也成为当下语文教师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非连续性文本如何阅读,怎样进行阅读指导才能有效、高效呢?结合近两年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指导行动研究"的实践探索,笔者总结认为,有效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至少要注意这样几个结合: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这样一项目标:"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而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大部分是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稀少。如何挖掘教材资源,在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过程中渗透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任务,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尝试,对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的解读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非连续性文本作为重要的阅读内容,明确指出:"阅读有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部分省份也将非连续性文本的考试要求明确列入中考考试说明。在考试形式上,有的在综合性学习中体现,有的在现代文阅读中体现。但是,反观日常教学,"几乎没有涉及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1。因此,本文将结合各地中考或模拟考  相似文献   

4.
正"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近年出现的新名词,它源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新的名词背后有新的理念和新的价值取向,正确把握其价值取向是开展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前提。一、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源自生活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  相似文献   

5.
2009年PISA测试结果,让"非连续文本"进入人们的视野,而广大教师首次接触这一概念还是在2011年发行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目录、插图、资料袋等等都属于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而《课标》第三学段中提到的"图文类非连续文本"是什么?又有哪些阅读策略?笔者将结合教学实际,例谈小学阶段课内外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正自从2011年版课标明确提出与"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以来,一线教师和研究者就开始了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和测试命题的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方面,提出要加强阅读策略的引导,注重与生活联系、与连续性文本阅读关联、指向问题解决等。但是,此类研究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旨在培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教学模型,未能形成将教学与测试统整起来考虑的研究思维。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思考。一、旨在培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教学模型:要做→找出→会做  相似文献   

7.
<正>1.所属学段划分不准。是中途进入、还是贯穿始终?课标在第三学段才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出要求,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第一二学段开始。"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样的阅读目标同样适用于第一和第二学段。如到电影院凭票入场、  相似文献   

8.
<正>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新增的内容。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新课标为什么要增加这样一个内容?对大多数教师而言,"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新名词。它向广大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话题。新课标在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与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一线教师又该如何指导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呢?本文就以上问题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9.
非连续性文本作为一个新亮点进入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引起了不少的关注。通过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来源、概念、特点的阐述,谈谈如何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并结合PISA阅读测试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样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立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如何培养学生图文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可采取"在图文阅读中提取信息、图文对照、利用生活资源"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叙事性强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是一种新鲜却又很常见的阅读形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方面需要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践行,要切实提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载体、时间、平台,让学生方便阅读,更需要在具体的方法路径上给予科学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进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非连续性阅读依然在教学的边缘。非连续文本阅读教学需要有"跨界"的思维,去开发出丰富的非连续文本阅读资源。同时需要守住文本特色,习得阅读策略;守住年段目标,到位而不越位;守住教育初心,让阅读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13.
正"非连续性文本"是指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给新时期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新思路,我们要在教学中善  相似文献   

14.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到第四学段则要求:"阅读有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自此,"非连续性文本"第一次进入了广大语文教师的视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非连续性文本"不是以前没有,而是没有独立为体系,没有引起重视而已。厘清原有教学中存在的缺失,明确接下去该怎样办是"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关键。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缺失"非连续性文本"在现代社会运用广泛,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实用性特征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一、非连续性文本及其特质《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语文第三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中,增加了一个新亮点,即"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什么是非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它基本  相似文献   

16.
曾扬明 《江苏教育》2012,(16):30-31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出现了一个"新亮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术语在以往的课标中是从来没有的。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这样表述的: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  相似文献   

17.
2011年版课标明确指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材料而言,非连续性文本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本课教学是学生第一次正式认识非连续性文本这个名称。当思考如何开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课时,我选择了"走进雾霾"。越来越严重的雾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影响,带来挑战,也带来觉醒意识。  相似文献   

18.
非连续性文本群文阅读是进行"类文本"阅读训练与实践的重要途径,能够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重视并加强非连续性文本群文阅读方法、策略的指导,对提升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阅读部分的课程目标与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一下子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热门话题,是阅读教学的一朵盛开的奇葩,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一股淡淡的清香。笔者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进行了实践性探索,  相似文献   

20.
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除文字之外,多以统计图、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信息量大、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比如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海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