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存在大量的贞妇形象,虽然种类不同、情节不同,但在行为、生活以及道德上存在共同的特征。本文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贞妇形象种类入手,探讨了文学作品中贞妇形象的共同特征,明确了其形象的产生原因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众多的富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在汉代文学作品中,刘兰芝、秦罗敷、胡姬便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在诗人的笔下,她们都是美的化身,她们的身上,都闪烁着对不公平待遇极力反抗的斗争光芒。  相似文献   

3.
姚红蕾 《孩子天地》2016,(6):275-276
中国是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演变过程当中,中国先民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化成果。古代文学作品的种类繁多,类型也多种多样,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学作品中对于人物的描写以及文化形象的塑造都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本文将结合古代文学各个时段的作品分析人物以及文学形象。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学界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家长形象的评价并不客观,没有将其放置在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之下去做评价,而只是做简单的符号化处理,脱离了文学作品的实际,同时与生活常识也不相称。要正确理解文学作品,并且做到文学史的正确撰写,有必要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家长形象重新做正确和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前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在课程设置上本末倒置,在教学中以文学史而不是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偏重于文学史线索的梳理,相对忽视了对文学作品的讲习;偏重于对文学史常识的教学,相对忽视了对作品的精微体悟;偏重于治学方法的传授,相对忽视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这样,无法让学生掌握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精髓。本文从历史渊源追溯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古代文学特殊性入手探求其纠偏的途径——不能再把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文学史参考资料”,而应让“中国文学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辅助教材”。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在课程设置上本末倒置,在教学中以文学史而不是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偏重于文学史线索的梳理,相对忽视了对文学作品的讲习;偏重于对文学史常识的教学,相对忽视了对作品的精微体悟;偏重于治学方法的传授,相对忽视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这样,无法让学生掌握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的精髓.本文从历史渊源追溯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古代文学特殊性入手探求其纠偏的途径——不能再把古代文学作品作为“文学史参考资料”,而应让“中国文学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辅助教材”.  相似文献   

7.
李桂芹 《文教资料》2008,(20):214-215
古代文学是中文系的主干课程,古代丈学作品是古代文学的基石.然而,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目前无力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可以采取课堂突出文学作品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作品选修补充等几种方法来改善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正就"文学鉴赏"来说,初中学生应该能"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要求我们在文学作品教学时,体味语言的意蕴,获得鲜明、生动的形象感知,陶冶情操,享受语言艺术形象的审美情趣,并激发学生语言创造的潜力。但是审视如今的文学作品教学,笔者认为还存在以下误区:[误区一]教学内容、过程格式化。教师在教学时把学生当成容器,老是想着如何把容器填满,于是就对文学作品进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学是文学与历史相融合的学科,是文学作品在时间与空间中动态演进的文学历史。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需要重视三个维度:一是历史维度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二是作为文学教育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三是东亚文献视域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史实、诗心与文献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卫道士"是古代文学作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西厢记》中的老夫人,《牡丹亭》中的杜宝,《儒林外史》中的王玉辉,《红楼梦》中的贾政和薛宝钗,作为维护封建礼教文学作品链条上的四个小小的环节,一定程度上体现着中国封建社会卫道士形象的传承与变迁。  相似文献   

11.
由于文学作品的教学具有生动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融进教学过程中,同时使思想教育自然而然地寓于其中,经过几年时间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大学生的政治素质、精神面貌,能够逐步发生可喜的变化;课堂上给心灵打下的烙印,对其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能够增添深远、微妙的影响。寓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课堂教学之中的德育,根据实践体会应该侧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爱国主义内容非常丰  相似文献   

12.
焦华丽 《文教资料》2010,(12):40-41
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在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对其进行有意识的发掘与弘扬,有益于陶冶学生性情与塑造其价值信仰。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以文本为中心,使学生打好学识基础,引入性情领会,进而贯通历史蕴含与当下情怀,由此解读出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3.
黄泉芬 《教育》2014,(10):69-70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了解诗歌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阅读浅易文言文,养成初步的文言语感。《2014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中,关于古诗文鉴赏评价也要求: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相似文献   

14.
文学作品是所有文学类课程的核心和基础,古代文学也不例外。然而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学习状况却越来越令人担忧。笔者作了一次关于大学生古代文学作品阅读情况的问卷调查。对于老师在课堂上布置课后阅读的作品,约13%的学生表示会去读,82%表示有时读,5%的学生表示不读;对于配套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有约64%的学生表示只读自己喜欢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中,往往会运用多种社科专业词语进行文学写作。如果仅从文学角度对这些词语进行考证,只会让人迷惑不解。文章采用训诂学的方式,考证古人文学作品中的注解,依此来探索运用多种社科知识考证古代文学作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校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作家、作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的“二元式”教学窠臼,笔者依据执教古代文学课的教学实践,认为应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孟子所提出的“知人论世”的文学鉴赏原则,立足古代作家创作实践,打通文史哲,从而古代文学作品得到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往往是因为其中的一些形象或者是言语能让读者有特别的体悟,尤其是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作者往往在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只有真切的把握了作品的言外之意才能真正把握作品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是一门学习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和具有代表性文学作品的基础课。学习的目的是使自学者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有代表性的作品获得深入的理解,培养自学者阅读文言文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怎样学习《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才能取得比较好的考试成绩?结合近几年的考试情况主要围绕试卷中的简答题和论述题谈谈看法。一中国古代文学遗产丰富,不仅名家辈出,而且文体繁多,各朝各代名篇佳作如林。学习应从何下手,许多自学者因分不清主次,往往感到困惑。其实,考试大纲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已有明确要求,即在系统学习古代优秀作品的基础上,“重点掌握文学史上主要作家  相似文献   

19.
陈彝秋 《文教资料》2009,(36):49-51
文章以《孔雀东南飞》、《金瓶梅》等作品为例,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中,针对特定的文学作品与文学现象.合理加强人性分析既有利于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认知,提高其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更为深入全面地解读相关作品,逐步树立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教学已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广泛运用,但其运用形式较为单一。这无法满足《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需求,因为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其教学方式也应有所不同。本文以元明清文学为主要教学内容,讨论影音资料对大学元明清文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