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看到"臭味相投",不少同学就心生反感,把它认作贬义词。《现代汉语词典》将该词解作:"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专指坏的)。"其实,该词最早并无贬义,之所以会落难成"专指坏的",原因出在"臭"字上。"臭"原是"嗅"的本字,读如"嗅"。甲骨文中,"自"意为"鼻子","犬"即"狗",两者合在一起,表示狗鼻子很灵敏,能辨别气味。  相似文献   

2.
在单句中,"V过"中的"过"有表示过去的"已然"的绝对时制功能;在复句非谓语位置上,"V过"中的"过"有表"异时"的相对时制功能。"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或不用,与"过"相对应的英语时制标记即动词的"过去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或者非限定小句"V+ed"则不能省略。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而汉语的"过"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3.
让学生既爱又怕的数学课堂,如果能做到"慢",笨","实",相信必将"慢"出精彩,"笨"出火花,"实"出高效.  相似文献   

4.
<正>有些食物,如榴梿、臭豆腐、螺蛳粉常常被人们描述为"闻着臭、吃着香",听起来很不合逻辑,但其中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据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解释,食物"闻着臭、吃着香"的现象与人们的嗅觉有关。鼻前嗅觉的工作原理是气味从鼻腔进入,直达鼻根的嗅觉细胞,从而让人"闻"到气味。  相似文献   

5.
表示"(人和动物)吞进……(食物)"义在中古时期一般用"食","喫"作为一个古代口语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出现在口语中替代"食"频繁使用,"吃"在元明时期开始与"喫"出现混用,最终在明清时期"吃"完成了对"食"在动词义"(人和动物)吞进……(食物)"的历时替换。拟从词义演变的角度,通过定量和词语搭配方面的分析方法观察"吃"对"喫"与"食"的历时替换问题,以期更好地探究常用词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6.
“闻臭师”     
一鸣 《中学科技》2009,(5):23-23
随着环境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世界各国开始加大治理力度。其中,臭气污染的检测除了有必要的仪器外,主要还得依靠人工去嗅,于是催生出一种新职业——嗅辨员,也被称为“闻臭师”,因为他们工作的职责就是跟着臭味走。  相似文献   

7.
人们写信,常在末尾写"此致",另一行写"敬礼","此致"后不加标点,"敬礼"后面多用感叹号,这已经成为一种格式。"敬礼"好懂,"此致"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8.
“蹭”义考     
"蹭",中古时还只是作为一个字与"蹬"构成联绵词。元代开始,"蹭"发展成一个独立的词,表示多种意义。从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蹭"的词义在演变过程中不断扩大。"蹭"的诸多义项中,基本义应该是"擦";其他意义多为"擦"的引申义。作为拟声词的"蹭",从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角度考察,是不规范的用法,当为"噌"的误用。表示"蹲"意义的"蹭"与"蹭"的基本义及其他引申义没有必然的联系。从方言学的角度考察,可能"蹲"的方言口语音即读"蹭","蹭"与"蹲"是方言同音字。  相似文献   

9.
大学开学一周多,各类校规校纪竞相补充、完善、出炉,"校规雷人"成了大学生们网上热议的话题"。女生宿舍男生止步","女生禁止穿热裤、吊带、背心","各班轮流值日","禁止网骂",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表示“用鼻子去嗅”义用“闻”,而在汉语史上却是用“嗅”。从人们语用心理因素和语言系统自身发展规律的角度,分析“闻”和“嗅”用法演变、替换的内在动因目的是为研究词语的演变、替换提供活体观测。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传统教育一直都赞同孔子"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的教学理念。同时,"寓教于乐"作为教育界老生常谈的话题,也一直被专家学者,各大名师所津津乐道,但是又有多少教师能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真正贯彻落实呢?中国人崇尚"苦"学,前有战国苏秦"锥刺股",后有东汉孙敬"头悬梁",如此承传,演变为教师苦口婆心地教,学生勤奋刻苦地学。于老师而言,这是一种机械重复的"苦"教;于学生而言,这何尝不是一种枯燥无味的"苦"学呢?其实,"寓教于乐"就是教师轻松地传授知识,学生愉快地掌握知识。而教师与  相似文献   

12.
对于"数的认识",《标准》提出这样的要求:"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会运用数表示事物"。下面谈一点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3.
一般过去时     
刘倩 《初中生辅导》2012,(Z2):73-77
不同于中文里,我们用"……过","……了","已经……了","已经……过","曾经……了","曾经……过"来表示过去的事或者状态,英语中有一个专门的时态来表示"过去",那就是"一般过去时"。  相似文献   

14.
今天,我们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由一个同学做"老鼠",其他同学做"油瓶"。只要"老鼠"碰一下,"油瓶"马上就变成了"猫","猫"马上去抓"老鼠",当"老鼠"感到有危险的  相似文献   

15.
在高中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贯彻多年以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经成为广大体育教师的共识;在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之下,我们逐渐认识到"健康"是"体","技能"是"用",二者统一于教学目标之中,这一指导思想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先秦、两汉至六朝、唐宋至清、民国至现代四个历史时期,对表示腹部义的"腹""肚(~子)"的发展演变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先秦腹部义仅用"腹"表示,"肚"产生于西汉时期,元明清时期大量使用,明朝出现"肚子",民国及现代汉语"肚(~子)"完全替换"腹"。  相似文献   

17.
"请"是汉语里表示礼貌、客气常用的字,英语里与它对等的词是"please"。比如,"请坐"可以说成"Sitdown,please","请进"可以说成"Comein,please"。这样的说法虽然很客气,但语气显然是命令式的。如果我们想要请求别人做一件事情,只用"please"就不够了。比如"请过来一下好吗",这句话里征求对方同意的语气在英语里就要靠情态动词"will"或"would"来表示,  相似文献   

18.
"闻"字在古代兼表"听觉义"和"嗅觉义",而在古代"听"和"嗅"也分别具有"听觉义"和"嗅觉义",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表"听觉义"的"闻"是如何逐渐被"听"代替的以及表"嗅觉义"的"闻"是如何发展壮大并在现代汉语中代替"嗅"的.  相似文献   

19.
历来人们对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有较为统一的理解:"臭"字读作chou,义为"腐臭"。但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陆续有学者提出了新解,认为此句中的"臭"字应读作xiu,义为"气味"、"香气"。新解一出,也不断有学者著文与之辩论。我们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就此问题试做进一步探讨,考之古籍异文、字书引用以及杜甫诗句语境,"臭"仍当为"腐臭"之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CCL语料库,对"随"和"随着"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可以发现,"随着"虽然由"随"派生而来,但二者在现代汉语中已有了初步分工。在语义方面,它们都不倾向于表示"依据"和"同时","随"主要表示"跟随"义,而"随着"主要表"条件""跟随"和"方式";在表"同时"义和"任凭"义方面,"随"和"随着"存在互补现象,即"随着"不表"任凭","随"不表"同时"。在语用方面,"随"经常与"而""之"等成分共现,用于成语、固定结构或接近固定的结构中;而"随着"并不经常与这些成分共现,也很少用于成语或固定结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