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医家之宗黄帝内经——博大精深的中医基础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传统的鬼神致病论产生了怀疑,出现了对疾病的真正原因进行朴素唯物主义说明的各种尝试。于是在无数医家的临床实践和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战国晚期出现了一部内容丰富的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以论述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病因、诊断等基  相似文献   

2.
《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是我国重要的古代医籍之一,历来很受重视,这样一部伟大的人道之作,深深受到历代各界学者的真爱。我在编目中,对《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的著作时代、著者、版本问题进行了梳理,对馆藏版本进行了认真的比对,并借鉴大量的已有的文献资料对版本进行考证和确认。在鉴定版本时读序就显得尤为重要,翻开每一部医籍进入视野的序,揭示着成书的时间、地点、人物、还有书在传承过程中的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3.
李白清先生,1923年生于陕西乾县,在祖父的熏陶下,弃商而从医。几十年潜心钻研祖国医学,身处逆境初衷不改,用小小银针济世救人。先在西安医学院工作,后调陕西中医学院讲授针灸及临床工作,编著了《针灸各家学说》教材,并曾发表了《〈黄帝内经〉与〈孙子兵法〉学术思想互通的对照》、《关于〈十四经发挥〉一书“十四经”提法欠妥的商榷》、《中医的时间医学》、《中医不配论》、《林黛玉病症治失误论》、《脏气法时针法》、《〈子午流注〉针法理论渊薮──从人体适应节律性时疗探讨〈子午流注〉规律性理论》等许多论文、论著,特别在《黄帝内经》、《子午流注》的研究方面有独到之处。 在临床实践中,他多次改进治疗骨伤的祖传方剂──神效伤科灵,以使其疗效更高。为数以万计的骨伤患者解除了痛苦。尤其对长期骨不连、股骨颈骨折、胯骨骨折、半月板损伤、神经损伤、关节强直和肌肉萎缩等病症收到满意效果并治愈。如西安市公安交警大队长膝关节粉碎性骨折,几家医院认为并需高位截肢,后服用伤科骨灵不截肢而痊愈。用伤科灵还治好了五例被称为世界医学界的难题──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症患者。为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神效伤科灵曾作过报导。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文献角度与医学原理,分析了《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一句中的"痒"字,对历代医家的理解作疏解,并结合当代学者的观点展开了探讨。同时,"对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的含义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彭知辉 《情报杂志》2023,(7):1-7+54
[研究目的]梳理、分析《鬼谷子》的情报思想,提出研究中国典籍情报思想的基本路径。[研究方法]通过文本阅读,采用两种研究路径,提炼出《鬼谷子》情报思想的基本内容。[研究结论]《鬼谷子》情报思想研究路径之一是“以今观古”,就是运用现代情报理论,发掘《鬼谷子》在情报功能及定位、情报内容、情报原理和方法、情报与决策关系等方面所包含的情报思想;研究路径之二是“以古观今”,概括《鬼谷子》“揣情”论、“制人”论、“知人”论和“听”论等方面的情报思想,并探讨它们在推动现代情报理论发展创新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杨振泳 《今日科苑》2012,(22):125+124
目的:整理总结并弘扬金元时期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老先生的学术思想,即:"阳有余,阴不足"之说和他用毕生心血写成的《格致条论》、《丹溪心法》等宝贵的医学典籍。方法:从他医疗历程实践及宝贵的医著中总结其资深经验和学术观点。结果:他一生的医疗实践和学术思想确实推动当时的医学进步和提高了学术理论水平。结论:丹溪老人的学术思想既继承传统医学的精髓,又发展了医学内涵,对后世医学的进步和发展起到巨大作用。我们应该大力传承、弘扬。  相似文献   

7.
从《黄帝内经》作者到后世医家,传统的中医学文化对“天人相应”说有着颇深的见地和精辟的论论述,把人和天地万物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这种把人体内环境相统一的整体观念是符合人体科学,自然科学的,元极学继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精华,以人天三元能量为物质基础,以“净、定、观、运、真”法则实践,可以达到修性养命、调和身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传统中医的哲学观念已在《黄帝内经》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它包括“阴阳”学说“五行”(金、木、水、火、土)学说以及“三因”(因地、因时、因人)学说。将这些古代哲学观念进行有机地结合并应用于对人的生命健康疾病的认识,于是就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中医理论。 传统中医所运用的认识论,属古朴辩证法和古朴唯物论,它代表了当时人类医学先进的科学水平。换句话说传统中医理论也就是传统医学科学理论。今天看来它即包含符合医学科学逻辑的一面,但与现代医学相比同时也含有一些滞后于时代的内容。上世纪  相似文献   

9.
李丽丽 《科教文汇》2009,(34):255-255,272
《人性论》是休谟的代表作之一,休谟在《人性论》中提出了因果信念理论并第一次对其作了系统的论述,因此信念在休谟的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要研究休谟的思想就不能不涉及信念理论。本文从信念论在《人性论》中的地位、信念论的内容、信念论的价值三方面解读了信念理论。  相似文献   

10.
人类进入21世纪,市场经济全球化,政治趋向民主化、文化价值多元化,科学知识和高科技全方位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当今医疗卫生行业中,中国和许多国家都面临复杂的医患矛盾和纠纷的困扰。两千多年的医学史中,中外医学大家不断在关注医患关系问题:中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不乏医患关系的论点:如"医患相得,其病乃治";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在《格言医论》中有:"医生之责,非一己可完成,无患者及他人合作,则一事无成。"上世纪出版的西方医学名著《克氏外科学》的扉页上写着:"先交朋友,再做手术。"韩启德院士最近说:"在如今这样一个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医疗已经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是一部综合论述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它的成书是以古代的解剖知识为基础,古代的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医疗实践的反复验证,由感性到理性,由片断到综合,逐渐发展而成的。因此,这一理论体系在古代朴素唯物辨证法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叙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版本考证的途径,以便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2.
医学史     
《汉译经典:医学史(套装上中下册)》是一部融医学思想史、医学状况史和医学人物史为一体的长篇力作。它全面记述了自史前期迄20世纪中叶医学观念、医疗技术、医学研究的发展过程,较为完整地保存了古代传说、重要史实和著名人物等医史方面的翔实记载,深刻阐明了医学的进步与文明的进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科技风》2016,(19)
羌族传统医学的基础理论是中周论,包括羌医中周论的哲学观点、羌医理论体系对正常人体和异常人体的认识,以及羌医中周论中有关养生、预防和治疗的独有原则与特色方法。羌族医学中周论是羌医羌药的指导思想,是弘扬、发扬羌族医药文化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14.
盖伦(129-199)是古罗马时期最有影响的医学大师,他被认为是仅次于希波克拉底的医学权威。盖伦生于小亚细亚爱琴海边一个建筑师家庭,17岁时跟随一位精通解剖学的医生学习医学知识,一生写了131部著作,其中《论解剖过程》、《论身体各部器官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专家工作通讯》2007,(5):10-10
一部以大量献档案资料为依据,比较翔实准确地记述了邓小平关于引进国外智力的思想、决策和实践,系统地反映了邓小平引进国外智力理论的丰富内容及其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进程的编年体作——《邓小平引进国外智力思想纪年》,在猪年到来之际郑重推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背景知识     
《科学中国》2007,(5):35-35
神奇的万有理论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李淼撰文的《弦论史话》中介绍,所谓“超弦理论”,又叫“弦论”或“万有理论”。  相似文献   

17.
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关乎人民大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长治久安的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为民谋幸福的重要举措.为推动我国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的蓬勃有序发展,高校对医学教学改革力度正在不断加强,医教协同成为众多高校进行教育改革的基本途径.在此背景下,高校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又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至关重要.虽然我国高校医学研究生培养取得可喜成就,但依然存在重书本理论、轻临床实践等教育问题.因此,构建研究生人才教育培养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成为医教协同背景下高校医学研究生培养的根本要求.基于此,由樊国康和游金辉编著、科学出版社于2014年10月出版的《医学研究生教育概沦》一书,成为众多医学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相关医教协同研究学者重点关注的书籍.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中病名英译的不同方法,呼唤合理的解读与评判。“翻译适应选择论”是在生态意识越来越浓厚的学术界出现的新译论。本文以《内经》中含“痹”的十个病名术语为便,比较不同的英译本,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角度来解读不同译法出现的原因,提出如欲更有效地阅读和利用不同译文,需了解译者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和译者的多维转换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19.
情报学三动论探析:序化论、转化论与融合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老三论、新三论以及认知三论等理论在情报学的不完全适应性引出情报学的理论应该来源于情报学本身,进而引出序化论、转化论、融合论这3个以信息、知识、情报为对象,以过程处理为重点的三动论.论述了序化论、转化论与融合论的研究进展、核心要素等内容,并对它们在情报学科中的应用与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吕晓洋 《今日科苑》2011,(11):145-147
<正> "四气调神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素问》第二篇的篇名,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意是:应顺应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调摄精神活动,以适合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一什么是"四气"?四气实际上就是指跟四季相关的气。在《黄帝内经》里,皇帝曾经问过他的老师岐伯,到底什么是"气"呢?岐伯在回答的时候非常为难,他告诉皇帝"此先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