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镧系牧缩后果”传统认识的不确切之处,并用大周期概念对其作出新的解释,指出所谓“镧系收缩后果”实质上是元素第二周期性的一种表现,是原子外层空轨道相对最稳定顺序周期性规则的存在所引起。  相似文献   

2.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外围电子的数目及其所处的状态有关,亦即与外围电子结构有关。元素的外围电子结构不一定是最外层的结构。主族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结构就是最外层电子结构,而副族元素的原子外围电子结构包括最外层和最后一个电子填入的原子轨道,其中d区元素的原子外围电子结构包括最外层和次外层占有电子的d轨道,f区元素外围电子结构还包括倒数第三层占有电子的f轨道。如氯原子的外围电子结构是3s23p5,铁原子的外围电子结构是3d64s2,铀原子的外围电子结构是5f6d17s2。1周期系中各族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供电子的顺序。若原子的外围…  相似文献   

3.
各种原子中都包含有一定数量的电子,这些电子在不违背泡利原理的前提下,按照电子壳层由低能级到高的能级逐一向外填充,即当最低的能级被填满以后,才开始占据次低能级…….这样得到的状态是稳定的,称为基态.各种原子基态时外层电子结构如表1—1所列.由表1—1可以看出,除惰性气体元素外,最外层一般是不填满的,处在未填满的外壳层上的电子叫做价电,除H原子和IA族元素外,大部分原子外壳层一般有几个价电子,这些电子便构成一电子组态,对于某一电子组态,由于电子之间的电相互作用和磁相互作用可构成多种原子态,这多种原子态中哪一个的能量最低,其基态光谱项如何确定?解答这个问题是原子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4.
一、表中用弧线表示周期,实弧线连接原子中电子充填s分层和p分层的元素,长虚弧线连接d分层元素,点虚弧浅连接f分层元素。并且用箭号表示元素原子中电子开始填充新主层(开始新周期),或开始充填另一分层二、表中用罗马字母(Ⅰ.Ⅱ)表示族,实线连接的元素在它们处于任一相同氧化态时,外层电子层结构相同,长虚线连接的元素,除去与所在编号相当的氧化态外(最高氧化态),当氧化态相同时,具有相同最外电子层。点虚线连接的元素只处在与所在族的编号相当氧化态时,才具有最外相同电子层。  相似文献   

5.
一、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守的规则 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有规律的,首先是电子按层排布,而且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其次,最外层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而次外层的电子数则不能超过18个。这些规律是从实验和周期律总结出来的,核外电子的排布服从如下的三个规则: 1、能量最低原理:核外电子的排布将尽可能使体系的能量最低。因此,电子首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轨道上,最低轨道排满后,电子再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  相似文献   

6.
核外电子能级高低次序是确定电子填充方式的首要依据。目前,无机化学教材一般都用鲍林(Pauling)近似能级图来作为电子填充和原子轨道能级次序图。但是,鲍林图(图1)并没有全面反映出原子轨道能量变化的规律。(一)原子轨道能级图根据原子光谱,可求得原子外层轨道能量值,从原子的 X 射线谱则可测知原子内层轨道能量。考兹曼(Kauzman)把两者归纳起来,得出各元素的原子轨道能量与原子序数关系图。图2中虚线以上为原子外层(或空)轨道能量,虚线以下为原子内层轨道能量,图中未标出轨道能量具体数值,示  相似文献   

7.
一、依据原子结构特点推断侧护X、Y、Z是3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位于同一族,Y、Z处于同一周期,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Z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Y原子的少1个.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ZY>X解析:突破口是“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3倍”,只能是氧原子.再根据题意推断出Y为硫元素、Z为磷元素.答案为AD.二、依据化学式推断侧ZX、Y、23种元素…  相似文献   

8.
我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感到,学生学过“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后,多不能独立寻出掌握规律的捷径,深感难予记忆“多电子原子的电子近似能级”与“电子填入轨道的顺序”,又常易疏忽全满、半满和全空的稳定排布。为此,我授以下述方法,实效良好。我先引导学生分析“多电子原子的电子近似能级图”,综合出下列顺序表:  相似文献   

9.
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内容较多 ,可以概括为四句话 :三种微粒算清账 ,结构特点心中藏 ;结构性质相联系 ,两种物质应记详 .  三种微粒算清账即分清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 :质子、中子、电子 .表 1 原子的构成与性质构成电性电量相对质量原子 原子核 质子中子核外电子带正电不带电带负电101111/ 1836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结构特点心中藏即心中要熟记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 .表 2 元素原子的结构特点与性质元素类别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结构特点 得失电子情况稀有气体元素 =2或 8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金属元素 <4不稳定容易失…  相似文献   

10.
化学问答     
1.如何判断共价化合物分子中各个原子最外层满足8个电子稳定结构?(河南胡启)解答:(1)分子中含有氢元素的物质肯定不能满足各个原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稳定结构,原因是氢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之后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如NH3.  相似文献   

11.
谱项是产生于具有部分填充外层电子组态的能级,它是由于电子间的排斥作用而产生的。关于谱项的知识对于解释电子光谱是很重要的,因为电子光谱就是来源于谱项之间的跃迁。我们考虑部分填充d轨道的情况。如果d轨道是部分填充时,就总会有把这些电子填充在五个d轨道之间的各种不同方式。我们把每一种排布叫做一个微态。排列组合规则告诉我们,如果考虑到包里不相容原理时,n个d电子就有10!/n!(10-n)!  相似文献   

12.
学生: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特点?老师:元素通常分为金属、非金属和希有气体元素三大类,它们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特点为: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少于4个(1-3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一般多于4个(4-7个),希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都有8个(氦原子2个)。学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金属元素的原子一般少于4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一般多于《个,为什么要加“一般”二字呢?老师:事物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化学也遵循唯物辩证法。这里的“一般”是指的普遍规律,在持遍规律中还存在…  相似文献   

13.
元素化合价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书写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为了学好化合价,同学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理解概念除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外,其它元素的原子都具有不稳定的最外层结构。在元素相互化合时,这些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都有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向。由于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不同,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排布不同,因而不同元素的一个原子在形成稳定结构时,需要得失电子数或共用电子对数也就不同,这就需要各元素间按照一定原子个数比来相互结合。如钢与氯化合时,原子个数比为1:1;氢和氧化合时,原子个数比为2:1。这种…  相似文献   

14.
离子就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可是,同学们知道原子或原子团是怎么带上电荷的吗? 以镁原子为例,Mg的原子序数12,其最外层上有2个电子.由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理论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镁原子未达到稳定结构.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它易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使次外层变为最外层,从而达到稳定结构.图示为:  相似文献   

15.
元素性质与元素的原子结构密切相关,它们间的关系为:1.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任何质子数相同的原子和简单离子都属于同一种元素。如Mg和Mg2+,尽管它们的电子层结构不同,但它们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因而属于同一种元素。2.原子的是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一般来讲,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使次外层变成最外层,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表现为金属性;最外层电子数多于或等于4个的,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使最外层通常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而表现为非金属性;最外层…  相似文献   

16.
元素推断题涉及的元素通常是核电荷数在1~18之间的元素。推断的主要依据是:原子结构、元素存在、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本文拟从以上三个方面介绍此类推断题的“题眼”与题型。-、根据原子结构推断1.题眼(1)氢原子:电子数最少的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的原子,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的原子,阳离子只有一个质子,最简单的原子。(2)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I。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C。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He\C、S。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原子有O。次外层是最外层电子数2信…  相似文献   

17.
一、复习要求1了解 元素涵义;离子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元素与原子及原子与离子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与应用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二、知识结构三、主要内容提示1物质的组成从宏观角度讲,物质(纯净物)是由元素组成的.对于元素的知识应着重了解以下几方面:  元素概念:具有相同数(即数)的同一类原子(包括单核离子)的总称存在形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如氧气中的氧)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水中的氧和氢)分类稀有气体元素: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多是个(氦为个),化学性质金属元素: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在化学反应中较易电子,形成离子非金…  相似文献   

18.
学习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知识,重点是掌握并运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及联系,解决相关问题,预测我们并不熟悉的某些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在复习时不仅要认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而且更要注重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一、梳理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网络1.元素周期律: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呈周期性变化。(1)微粒半径比较规律:一般来说,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同一主族,从…  相似文献   

19.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是高中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中时常遇到3d>4s的问题,例如K元素,当电子进入轨道时,由于能级交错使得4s轨道的能量低于3d轨道的能量。所以电子不是进入3d轨道而是进入4s轨道,故k的电子排布式为K1s~22s~22p~63s~23p~64s~1,既然3d轨道的能量高于4s轨道的能量,但为什么从21号以后的各元素在失去电子时不先失去高能量的3d电子反而失去能量比3d低的4s电子呢?即失去电子的顺序为什么不是电子填充  相似文献   

20.
化合价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书写化学式的基础。要学好化合价知识,必须掌握六个方面的问题。一、化合价的实质除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外,其余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7个,都有通过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而达到稳定电子层结构的趋向。为了形成稳定的结构,各种元素的原子必须按一定的数目比相互化合,否则就不能形成稳定化合物,这种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所表现的性质,就是化合价。要注意:l)化合价是对元素而言,不能说成原子或离子的化合价;2)化合价与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二、化合价的确定化合价的数值及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