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龚宏 《现代语文》2004,(8):8-8,38
沈从文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主要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是创造了寄寓自然、健康、和谐人性的"湘西世界",以此探讨健全的"生命形式".二是创造了极富诗意的抒情小说文体.而这一切都集中体现在久负盛名的经典小说《边城》中.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汪曾祺都是淡泊名利的作家,他们都执著地吟唱充满诗意的故乡与美好的人性。而《边城》与《受戒》也都着力于描写质朴、醇厚的民风,从而营造出理想的"桃源世界",传达出淡味人生的意味。《边城》的主人公翠翠和《受戒》的主人公小英子都凝聚着作者传统士大夫的浪漫理想,然而一悲情一纯美,则呈现出不同的心理指向。  相似文献   

3.
鲁迅笔下的"鲁镇"和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足以构成现代乡土小说中最具代表性、最突出的典型环境,传达出对乡土不同的文化价值判断,隐含着作者对乡土在情感取向上的矛盾."鲁镇"可视作乡土中国的缩影,鲁迅以"鲁镇"为喻对中国乡土社会进行了历史和现实的剖析;"边城"不仅是一个地域、空间概念,它是优美的"人生形式"的形象描绘,也是对乡土中国诗意的想象."鲁镇"与"边城"代表了现代乡土小说"现实"与"梦境"的不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4.
正19世纪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首短诗《人,诗意的栖居》,诗未必太有诗意,但"诗意的栖居"的提法颇富诗意。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叶,战乱频仍的中国人,逃命已是不易,哪里可能诗意地栖居?然而,在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民族濒临危亡的1930年代,沈从文用《边城》这类"牧歌式"的小说为我们描绘了他眼中那个时代的生活图  相似文献   

5.
《边城》是沈从文最负盛名的代表作,它表现的是"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作者为我们勾画出了如歌行板般诗意的湘西世界,描绘出了血浓于水的古朴的亲情牧场;构建出了温柔淡远、原生的人性天堂,使得理想的人生形式和古拙的湘西风情有机结合和自然交融.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杰作,也是现代诗化小说集大成者。全书运用多个有浓重抒情意味的意象和似断实续的叙事方式营造出诗意盎然的效果。本文拟探讨读者的诗意追寻过程,并分析《边城》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专题解释】完整阅读《边城》小说文本,赏析翠翠和祖父的形象,体会湘西风土人情,感受人性的善良美好,体会小说的诗意笔法,并感悟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和悲凉。【预习任务】1.自读《边城》完整文本,圈点勾画让你"动心动情"之处,准备课堂交流。2.概括每一章的主要内容,梳理其中翠翠、祖父等主要人物的情感、心理变化过程。3.思考导致人物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小说《边城》对爱情的描写、人物的生存方式、地域特色三个角度阐释了小说所构筑的诗意世界,并结合沈从文的文学理想和自身际遇,探索作品在诗意之中隐伏的有关人生命运的顿悟和对现实生存状态的深沉隐忧,如隔膜与误解、人心的孤独、对命运无从把握的绝望。  相似文献   

9.
在沈从文的作品中,孕育他的湘西世界是他着重描写的。《边城》和《长河》是沈从文以湘西世界为题材的小说作品中的代表作品,他通过这两部作品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常"与"变"。《边城》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常",《长河》表现了湘西世界的"变"。透过"常""变"主题可以看出沈从文创作的真实目的和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10.
以生态美学的视角审视《边城》,可以发现沈从文的创作与生态美学的诸多核心原则深相契合。他构筑的湘西世界,充满了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与自然感性的生命力,展现了入与自然、入与入、入与自我和谐统一的生命景象,使“边城”超越了平常地域的概念,成为一种生命和精神存在的意义,是入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诗意生存家园。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和王跃文是湘西具有代表性的两位作家,他们的小说《边城》和《漫水》,分别是现代乡土小说和当代乡土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边城》和《漫水》同以地域命名,同以诗意的语言进行表述,通过书写小人物的命运来展现一方山水的风土人情。在写法上,王跃文继承了沈从文"乐园——失乐园——重建乐园"的桃源模式,以及"诗意追求——人性书写——重筑民族品格"的叙事策略,又在写作立场、写作视域、情感态度上有新的超越。考虑到这两篇小说的特点,以比较的方式对它们进行表述,更能见出现代乡土小说与当代乡土小说从主题到写法上的联系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诗意精神是一种对接宇宙的包容精神、自强不息的超越精神、"民与物胞"的和合精神.培育大学生的诗意精神,需要传统诗意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作引导,公平教育作基础,全纳世界的意识作支撑以及诗意言说方式为手段.  相似文献   

13.
浅析《边城》的乡土文学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沈从文的《边城》作为乡土文学小说,讴歌了湘西乡村世界中的人情味和人性关,形成了乡土自然与人相契合而渗透出的浓郁诗意,对普通人的生存处境进行了整体象征性的探索,表达了文明冲突下对理想人生和社会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的小说代表作《边城》发表于1934年,反映的是湘西边远小城茶峒镇的社会风貌,“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梦,平凡的坎坷,可是却表现了不平凡的美。”某种意义上说,《边城》的不平凡,正是由于作者一定程度上将农民生活诗化,写意化,通过对粗糙而艰辛的农民生活原生态的话语置换,使民间成为曲折表达知识分子儒道释的图腾式象征。在沈从文的小说中,乡村世界和农村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诗意化的世界,是现代文明失落世界的重现。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小说《边城》问世之前,以鲁迅为代表的启蒙文学作家的作品一直主导着当时的文坛,这些作品向世人展示的是一个否定意义的中国形象;沈从文在《边城》中则给我们展示了一个肯定意义的中国形象——作家通过对湘西自然山水之美的描写,通过对湘西人善良人性和纯朴民风的展示,特别是通过对湘西人诗意性格的刻画,塑造了一个诗意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6.
《边城》是沈从文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与"美"的天国。小说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追求。那乡土气息浓郁的《边城》凝结了人类灵魂深处至真至善的美。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城乡对峙的现状,热情讴歌了湘西人民的人性美,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展现出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精致柔美而宁静,远离都市的喧嚣与浮华。从而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边城》行文如潺潺流水,充满诗意。小说没有扣人心弦的悬念,也设有惊心动魄的氛围,更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但沈从文能够深人到人物的内心深处,以简练而又细腻、散淡而又自然的笔法刻画出人物的心理,使你情不自禁地融进人物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沈从文生命体验入手对《边城》意蕴进行多层面、多视角的整体性观照。通过对《边城》情感结构形式的分析探寻《边城》情感基调即忧郁、忧愁的色调:通过对《边城》所营造的桃源梦境的抒情话语分析阐明了《边城》中桃源梦境的具体内容和现实依据,揭示了桃源梦境是沈从文生命体验的诗意凝结;通过对《边城》中爱情、婚恋故事叙述的分析,揭示了《边城》中桃源梦境与作者忧郁情感及对现实、历史精神的感悟的多重艺术视境融会所形成的象征性意义簇群,从而在艺术整体性把握中实现了对《边城》,意蕴的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20.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发表于1934年,小说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以其独到的思想认识和艺术表现方式.绘制了一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生活的恢宏画卷,小说浸透了一种"乡土抒情诗"的气氛。寄寓着作者的审美理想,集中体现主体的审美追求,是一篇超凡脱俗的佳作。小说描写的是山城茶峒码头团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与摆渡人的外孙女翠翠的曲折爱情。展示给读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一个诗意的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青山,绿水,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