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处于我国党报“金字塔”结构底座的众多县市报,要不要时事报道,怎样处理时事报道,这是摆在县市报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县市报的时事报道不是可有可无 一段时间里,曾经有人认为,县市报是小报,版面小而少,地方性强,不必采用新华社稿件,时事报道自有中央级大报和省报刊载。现在,许多县市报的同志有  相似文献   

2.
县市报管理体制变更后,不再是当地党委的机关报。怎样更好地做好中心工作的报道,是县市区域报必须首先面对并妥善解决的问题。县市区域报处于最基层,它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地方性,积极主动、及时准确地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报道,传播党委政府的声音,引导社会舆论,是县市区域报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的,否则就会丧失县市区域报的权威和优势。因此,我们东阳日报在加盟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后认为,中心工作的报道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怎样做、做得更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县市报的主要读者在哪里?在农村,是农民。 一个县市人口少的有几十万,多则百多万,但80%以上居住在农村。以湖北《随州报》为例,每年发行3万多份,80%以上在农村,市区仅占20%还不足。根据许多县市提供的信息表明,每年订阅县市报的农户占总订户的70%以上。也就是说,大头在农村,在农民手里。 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有的同仁认为,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必然带来读者层的多  相似文献   

4.
面对农村税费改革和报刊市场激烈竞争的新形势,县市党委机关报怎样办、怎样经营、怎样发行,是县市报人必须再认识、再思考的新课题。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一方面为县市党报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改善结构、稳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另一方面也对县市报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紧迫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对此,县市报必须变压力为动力,倾心打造“贴近性”品牌,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上下功夫,致力于把县市报办成一张领导满意、群众欢迎、读者喜爱的地方党报,为县市报的生存与发展打下牢固的根基。明确区位职能抓住地方新闻县市报作…  相似文献   

5.
县市区域报读者除了机关干部之外,主要在农村基层。当前县市报的报道内容中,机关工作仍占大头,而传统型农村题材的新闻报道偏少。这一现象在大多数县市报中较为普遍,其原因,一是越来越多的郊区村庄演变成社区进行管理,大量农村户口转变成城镇户口,导致了新闻源的减少;  相似文献   

6.
贴近“三农”———县市报的基本立足点射阳报社农业、农村、农民,一直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农业大国。没有“三农”的稳定和发展,就没有国家的长治久安。县市报是最直接面对“三农”的报纸,担负着最直接服务“三农”的任务。因而,贴近“...  相似文献   

7.
农民奔小康县报架桥梁张昌俊,朱孝诗,张震峰农村是实现小康的主战场,农民是实现小康的主力军,深化改革是实现小康的强大动力。近年来,各县市大张旗鼓地开展奔小康活动,为县市报新闻报道提供了广阔的报道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使县市报新闻报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面对农村税费改革和报刊市场激烈竞争的新形势,特别是最近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提出了对市州县区(含市州报地方版)实行限版、限量、限价出版发行的整改意见,这无疑对县市党委机关报怎样办报、怎样经营、怎样发行提出了必须再认识、再思考的新课题。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县市党报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改善结构、稳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另一方面也对县市报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紧迫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对此,县市报必须化压力为动力,倾心打造“贴近性”品牌,在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上下功夫,致力于把县市报办成一张领导满意、群众欢迎、读者喜爱的地方党报,为县市报的生存与发展打下牢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9.
中国县市报研究会和新华日报《新闻通讯》联合举办的“怎样当好县市报总编辑”征文评选活动,10月20日在南京揭晓。这次征文活动于2月初开始以来,各地县市报总编辑以及其他新闻界同行踊跃参加,结合各自的实践体会撰写论文。截止8月31日,计收到寄自国内16个省区的征文120篇。这些论文紧紧围绕如何当好县市报总编辑这个主题,从思想工作、个人修养、编采业务、经营管  相似文献   

10.
从关注弱势群体,克隆南方周末的“大报”,到服务少数中上层人士办“新型主流报”的“瘦报”,然后是定位市民新闻的都市类日报的“小报”。两年半时间里华夏时报三次改头换面,不知今后还会怎样改变?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县市区域报替代县市报的第7个年头.2003年,中央对报刊进行治理整顿,作为这次整顿的重头戏,大部分县市报都从此告别了历史舞台.如今,那些凭借实力被保留下来的报纸活得如何?他们选择了怎样的生存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与大报相比,县市报在客观上存在一种优势,这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是县市报的地理接近性所决定的。但是,对这种客观条件造成的优势,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和充分地运用,县市报就会像水中的浮瓢,与丰富多采的实际生活和基层的广大群众还是贴近不起来,也就会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和影响力。怎样改变这种“浮瓢现象”,真正发挥县市报“三贴近”的优势?去年9月至12月,本报开展了一次“来自基层的新闻”竞赛,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为  相似文献   

13.
与大报相比,县市报在客观上存在一种优势,这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是县市报的地理接近性所决定的。但是,对这种客观条件造成的优势,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和充分地运用,县市报就会像水中的浮瓢,与丰富多采的实际生活和基层的广大群众还是贴近不起来,也就会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和影响力。怎样改变这种“浮瓢现象”,真正发挥县市报“三贴近”的优势?去年9月至12月,本报开展了一次“来自基层的新闻”竞赛,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为  相似文献   

14.
目前,县市报已停办,专业报、行业报已与主办单位"脱钩"进入市场。市州报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办什么样的市州报,怎样办市州报,市州报如何面对新的形势求发展,成了市州报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5.
县市报要办出自己的特色,一定要以“三个”为主,即服务对象以“农”为主,新闻来源以“土”为主,文章格局以“豆腐块”为主。服务对象以“农”为主。县市报的主要读者在哪里?在农村,是农民。一个县市人口少的有几十万,多则百多万,但80%以上居住在农村。根据许多县市所提供的信息表明,订阅县市报的农户占总订户70%以上。我们知道,县市委、政府的工作重心放在农  相似文献   

16.
县市报作为最基层的党报,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呢? 与中央、省、地(市)党委机关报一样,县市报要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耳目,社会效益是第一标准;但从商品属性和市场属性而言,报纸又是特殊的商品,同样要受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影响和制约。也就是说,只有读者认可,报纸才有市场。因此,县市报必须认真研究自己的消费群体,找准位置。 县市报的消费群体在哪里?县市报最大的特点是地方性、接近性,这是县市报的立身之本,也是它的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县市报的市场在农村,其目标对象应锁定在乡…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即将来临,面对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县市报如何发展壮大自己?笔者以为,瞄准自身的读者市场———进村入户,是县市报振兴的途径之一。心系“三农”是前提当前,报纸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县市报的出路在哪里?农村家庭才是县市报的广阔市场。如何才能占领这个市场,使县市报进村入户,前提是心系“三农”。江泽民总书记说:“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问题。”既然农村工作如此重要,县市委的主要工作又是农村,那么,作为县市委机关报的县市报面向农村、面向农民、面向农业,积极认真地为“三农”…  相似文献   

18.
11月29日下午,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召开县(市)报年度工作会议,集团下属九家县市报的总编辑、董事会各董事齐聚温岭,共谋县市报发展良策。浙报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姚民声,副总编辑迟全华,副社长王一义出席会议并讲话。 我省在国家报刊治理整顿中保留下来的九家县市报,在2003年至2004年的两年中,先后加盟浙报集团。两年中,九家县市报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县市报要做到“三贴近”,解决的仍然是可读性问题。而这种可读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其历史阶段性的特点: 首先是市场经济的区域开阔性与县市报区域的狭窄性的矛盾。也就是市场经济是没有区域界限的经济,而县市报它的区域只局限于本县市。 其次是读者多与少的矛盾。中央和省级的机关报、行业报,都比县市报发行量大得多,但具体在一个县市区域里,县市报的订户又比其它大报数量大得多。这就  相似文献   

20.
于冲 《新闻世界》2011,(6):9-10
“十二五”期间,实现“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备受亿万农民关注。县市(区域)报离农村最近,对农业最了解,与农民感情最深,对农村的变化感受最深。在新农村建设报道中,县市(区域)报要在报道中更加倾注“人文关怀”,反映农民需求,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共同建设好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