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贺蕾 《新闻窗》2013,(4):33-34
体育解说评论,顾名思义就是对体育比赛进行的解说与评论。观众习惯了看电视或听广播体育赛事直播时听到解说评论员的声音,然而少有人会认真地问一问:为什么体育赛事直播总要配备解说评论员?体育赛事直播一定得有解说评论员吗?答案显然并不总是肯定,下面的回答或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优秀的解说员可以让观众随着比赛进程的发展或喜或悲,或惊呼,或捶胸顿足,他的话语与见解甚至能够成为球迷在赛后谈论赛事时反复引用的‘经典’;而糟糕的解说员则会让球迷反感,甚至产生想关掉电视声音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眼下的广播电视体育范畴的节目主持人,可粗略分为新闻类播音员、栏目类主持人、直播类解说员和评论员。首先我认为,无论你是主持人或者是播音员还是评论员,都应有个职业定位问题。而无论将来要成为专家型的、综合型的,或者其他类型的主持人还是评论员,也都必须对自己有一个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赛事转播历史中的舆论导向 建国初期,媒体的舆论导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激发国内民众的爱国热情,使大家团结起来建设祖国;二是向世界展示风采,表明外交态度.而在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当时的北京电视台(现中央电视台)先后转播了几场国际友谊赛和国内地方队间的比赛.在这些转播中,除对比赛过程进行描述外,解说员也利用转播引导舆论.这一时期的解说员也注意强调参赛双方"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风尚.  相似文献   

4.
体育解说员的专业素质及其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寿文华 《现代传播》2004,(5):127-128
体育解说是对体育比赛现场实况进行报道的一种播音创作活动 ,它要求解说员情绪活跃 ,反应敏捷 ,语言组织迅速 ,多采用快速介绍、评述语言表达样式。目前我国体育解说员的专业素质与迅速发展着的体育直播以及广大观众的欣赏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提高体育解说员的专业素质 ,已成为此类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的问题。一、目前我国电视体育解说员专业素质中的普遍性问题1995年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的开播 ,标志着我国电视体育节目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 ,体育赛事转播的不断增多 ,人们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 ,需要更多优秀的体育节目主持人、解说员和评论员。…  相似文献   

5.
张德胜 《青年记者》2016,(29):46-47
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解说员,你就必须早作准备,就像美国堪萨斯城酋长橄榄球队解说员米奇·霍修斯所提出的体育播音成功公式:“做好它所需要你做的一切.”①在赛前,体育解说员需要做好哪些功课? 深入队伍,独立采访 1.采访是解说员的天职 在赛前阶段,解说员的身份更像是一名记者,需要通过读报、上网(国际赛事一般上外文官网)、看电视、刷微博、发微信等多种途径,充分了解赛前信息.当然,更重要的是要采访.“采访不仅提供了扩大赛事的报道范围的内容或一次新闻报道,而且在为所有解说的工作的生命线——准备工作服务.”②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足球职业进程的加快,球赛的火爆程度日甚一日,广大球迷对赛事直播的要求也日渐高涨,于是,广播、电视便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一重任。 广播没有画面,要成功转播球赛,就必须通过解说员的现场解说,“帮助”听众在脑海里形成画面,使听众坐在收音机旁就像到了比赛现场一样。如何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应该做到:整、快、细、活。 一、整:就是要在宏观上把握住整场比赛的流程、局势。用球赛中的专业术语叫做“控制场上比赛的节奏”,让比赛解说呈整体性、连续性、急缓相间、张弛有度。解说员要驾驭住场上形势,如谁强谁弱、谁攻谁守…  相似文献   

7.
体育解说,是解说员通过比赛现场实况进行描述、分析、报道的一种语言创作方式。自1990年北京亚运会起,"电视体育评论员"的概念开始出现在媒体中,让观众认识到了一种新颖的主持方式。而在当下全媒体的传播环境下,体育解说员的报道方式多种多样,特别是语境有差异。本人从成品节目的典型解说案例来分析体育解说的特点和方式,旨在为全媒体语境下体育解说评论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体育解说评论员角色定位与工作原则进行研究。研究结果:体育比赛转播节目不属于“新闻”而属于“娱乐”,体育解说评论员角色属于“娱乐人”范畴。体育解说评论员职责是为受众提供解说服务,评判体育解说评论员工作成败的标准就是是否满足了受众的需要。体育解说评论员应遵循服务性、专业性、一致性、情感性、艺术性、真实性、善意性等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9.
体育比赛转播是对解说员的考验。体育解说也是一门语言艺术,它要求解说员要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要有丰富的体育知识和精湛的语言表达技巧。  相似文献   

10.
苗巍 《新闻传播》2010,(9):34-34
目前我国体育评论员的专业素质与迅速发展着的电视体育节目直播以及广大受众的欣赏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这其中还包括体育解说员在解说比赛中过分渲染比赛胜负。掺杂浓重的个人色彩和个人倾向,过于激情以致在直播过程中失去理智、理性。本文着重分析了体育评论员情理失衡的表现和原因,寻求适合体育评论员解说比赛时的情感把握以及在直播过程中饱含激情的同时又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的尺度.  相似文献   

11.
在电视、广播如此发达的今天,对体育新闻的报道便有了一种观点,在可以直接转播比赛实况的情况下,文字报道还有何作为?实践证明,即使有电视广播全程转播,文字报道一样可以写出新闻。究其原因,一是体育报道可向评述性新闻方向发展,重后续报道;二是抓取场上观众未必知详的幕前幕后新闻,包括提供细节。比如,8月8日有两大赛事结束,一是45届世乒赛单项比赛;  相似文献   

12.
张德胜 《青年记者》2016,(36):55-56
对于以体育解说评论为业的人来说,一场转播结束了,所有的功劳苦劳都要归零,必须为下一场直播做准备.但体育解说员不能被动进入下一场比赛,而应积极开展赛后“复盘”与自我总结,以便积蓄能量,投入新的转播.  相似文献   

13.
历时一个月的14届世界杯足球赛总算结束了,作为一个球迷,也可以放松一下,说点儿球赛外的闲话了。整个儿球赛期间,我几乎都是看的电视直接转播,和电视台的几名体育解说员“接触”最多,因而,失望也最多。特别是中央台的两名解说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他们干扰了我观看比赛。回想一下,他们错在哪儿呢?错就错在,他们忘了自己是电视解说员,硬要把我的21吋大彩电当成半导体收音机。他们说的,实在太多了。电视转播体育比赛的最大特点是现场感极强,赛场上每一瞬间变化都立即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足球虽然是一项对抗性强的项目,但场上的攻守变化也都是直接在观众眼前表演,不用再劳您解  相似文献   

14.
随着足球赛事转播理念的变化和技术手段的丰富,解说员在赛事转播中“说球”的任务已经不再拘泥于球场上发生的情况,而是更为全面、立体地呈现比赛及比赛相关的信息,以达到愉悦受众、吸引受众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娱乐化元素的运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补充作用。但如何拿捏娱乐性的分寸,是解说员需要思考和把握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浅淡甲A转播     
作为世界弟一运动人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五大洲的广大体育观众,进入80年代以来,电视传媒的纷纷介入,使广大足球爱好者能充分领略到“足球电视”的种种乐趣。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足球赛的转播水平业已被各国电视煤体所重视。在我国,足球联赛起步才五年,转播工作方兴未艾。总的来看,我国足球联赛的转播水平与国外比较,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转播方式较单一;内容不丰富;评论员专业知识不够厚实。凡看过英超、意甲、德甲转播的球迷大都有这样的体会:英超转播不仅气势宏大、热烈,而且主调总是以半高空的主体角度把赛场固定…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解说属性、功能以及风格演变进行了研究,结论如下:体育比赛转播节目受众在信号、符号、语言、专业以及氛围等五个方面存在观赛障碍,体育解说是指体育赛事转播节目中,为帮助观众更好地观看比赛,主持人提供的以语言为主要手段的服务活动。体育解说评论员任何时候都应该把受众需求放在首位,帮助观众克服观赛障碍为其核心功能,除此之外,还要利用媒介优势和个人能力给观众提供超出现场观赛的体验,实现体育解说的扩展功能。体育解说评论员要与媒体形态及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媒介特点以及受众习惯不断改进解说风格。  相似文献   

17.
黄斌 《声屏世界》2006,(9):67-67
6月27日凌晨,在世界杯足球赛八分之一决赛意大利对澳大利亚比赛的最后关头,意大利获得一个点球并罚中,央视当值现场直播解说员黄健翔高呼:“意大利万岁!澳大利亚可以回家了!”之类大肆张扬个人情绪的不理智话语,惹来众多非议。就宛如世界杯决赛中齐达内头撞马特拉齐一样,争论还会延续下去,还会牵扯到社会生活的更加复杂的方方面面。山东盲人球迷刘志伟甚至通过网络三次向央视足球解说员下战书,要与他们比试业务基础知识,并直指央视解说员的“五宗罪”:一是场面情况说的太少;二是解说时错误太多;三是缺少激情,像念经;四是技术评点不行;五是从…  相似文献   

18.
黄健翔,央视的少数被绝大数人接受的解说员。1996年,黄健翔在温布利撕心的狂吼,开创了央视体育解说的新风格。作为央视面向社会招收的第一批体育解说员,黄健翔曾以自己的激情、顶级球迷的专业知识,和尖锐的评论征服观众。2001年十强赛时,黄健翔因在解说中个人激情超出以往央视解说客观姿态,引起广泛争论,从此逐渐远离中国队的比赛解说。近年来,黄的解说风格趋于平稳,也难再看到他以前的犀利风采。刘建宏,给人的印象更多是一名节目主持人。但他也是近些年来解说中国国家队比赛最多的央视解说员。早年在《足球之夜》时,他创立了对一切黑幕穷追…  相似文献   

19.
徐占品 《新闻记者》2008,(10):57-58
北京奥运会期间,各项精彩的赛事受到亿万受众的关注,体育解说员也因此成为人们观赛的向导,他们讲解比赛规则、评论比赛得失,介绍运动员的详细情况,增加了人们观赛的兴趣.但是,体育解说员并不只是一个"向导",当一个人以体育解说员的身份坐到解说席上的时候,他的社会角色应该是从事现场报道的记者,其言行举止不仅代表个人,而是直接关系到媒体的形象.  相似文献   

20.
伴随国内收视规模的提升和对专业性解说员的需求,曾经出走海外的体育解说员纷纷归来。他们带来了更国际化和更高水准的比赛解说,这个群体在大陆渐成气候"拿铁小笼包"被詹俊带到北京,它是詹俊在新加坡养了一年的猫。詹俊退掉了租住的房子,离开服务11年的ESPN卫视体育台回国。"长久以来,我个人也认定是要回来的。"詹俊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很长时间以来,ESPN的体育华语解说被国内观众认为是专业性的代表。随着国内各地方体育频道建立及互联网发展,很多ESPN卫视体育台的中文解说员选择到大陆发展,苏东、桂斌、刘勇、李元魁、张宝奇、周才鸿、童可欣、何辉、言明、陈熙荣等都选择加盟各地方电视台及网站,即使再跳槽也限于在大陆内。在解说员回国就业的大潮中,詹俊几乎是最后一位归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