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雪莱对穆旦的诗歌有一定的影响,雪莱的诗歌擅于抒写“智慧”,穆旦后期的诗歌也注重“智慧”的抒写,但二者又有一定的区别。在智慧的体现上,雪莱注重对命运与世道进行深刻思考,穆旦则表现为理性与感性交杂中的玄思;在对历史的反思上,雪莱是一种愤怒的呐喊,穆旦则是一种犹疑的深刻;在对自然的感悟上,雪莱表现为对自由与光明的向往,穆旦则表现为对人生形而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雪莱对穆旦的诗歌有一定的影响,雪莱的诗歌擅于抒写“智慧”,穆旦后期的诗歌也注重“智慧”的抒写,但二者又有一定的区别。在智慧的体现上,雪莱注重对命运与世道进行深刻思考,穆旦则表现为理性与感性交杂中的玄思;在对历史的反思上,雪莱是一种愤怒的呐喊,穆旦则是一种犹疑的深刻;在对自然的感悟上,雪莱表现为对自由与光明的向往,穆旦则表现为对人生形而上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巴什拉在《空间的诗学》一书中运用富有想象力的现象学为诗歌解读开启了新方法,将建筑层面的物质空间拽向了丰富的精神空间。通过穆旦的诗歌、书信和日记,笔者发现穆旦笔下存在大量的“家宅”形象;从现象学角度走进穆旦,会发现他独特的个体经验和时代想象、旧诗情结和人类情怀、感觉抒写和反抗意识,这些又为我们抵达穆旦深邃的潜意识层面开启了一扇门。  相似文献   

4.
张俊 《惠州学院学报》2015,(2):98-101,128
穆旦在西南联大时期的浪漫诗风无论是取材还是创作方法上,都与叶芝有着很大的关联。穆旦不仅从叶芝那里习得了总体性的自然主义关照,还汲取了叶芝早期浪漫诗歌的形式技巧;与此同时,穆旦倚靠古典传统,对叶芝诗歌艺术进行转化、改造和创新,并形成了"穆旦式"的浪漫。  相似文献   

5.
穆旦诗歌实现了关联词的使用与自我诗歌追求的有效性统一,这种统一既表现在关联词所显示的属性特征与穆旦诗歌追求丰富及明确传达丰富的一致上,也表现在关联词与穆旦"理性抒情"及诗歌叙事化主张的相融上。关联词入诗显示了穆旦诗歌的现代性追求,有效地促进了穆旦诗歌别样诗美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穆旦诗歌实现了关联词的使用与自我诗歌追求的有效性统一,这种统一既表现在关联词所显示的属性特征与穆旦诗歌嘻求丰富及明确传达丰富的一致上,也表现在关联词与穆旦"理性抒情"及诗歌叙事化主张的相融上。关联词入诗显示了穆旦诗歌的现代性追求,有效地促进了穆旦诗歌别样诗美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穆旦诗歌的修改情况举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穆旦的主要诗歌基本上都经过了修改,这使得穆旦本人的手稿、诗集以及报刊杂志所载穆旦诗歌出现了不同版本。这些修改有的仅仅是标点符号、语法使用或个别字的改动与变更,有的则是句子甚至章节的改变。这可能蕴涵了诗人美学立场或人生经验的变化。对这些版本情况的忽略,构成了对穆旦诗歌写作现实的遮蔽。  相似文献   

8.
《森林之魅》是穆旦诗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首诗歌,被学界反复提及。穆旦在世期间五次发表或收录了《森林之魅》,并且进行了反复、细致的修改,标题和内容都有多次改动。但目前该首诗歌版本流变的情况不甚清晰。通过对该首诗歌版本的外部梳理以及对微小改动的细节考辨,整首诗歌的形成过程得以厘清,同时,穆旦诗歌写作的美学追求、诗人的性格特质得以体现。对于收录了该首诗歌的现行出版物,其中几个版本有诸多存疑之处,论文就此进行了勘误与研究。从穆旦这首《森林之魅》的版本流变出发,可以开拓穆旦研究的新的疆域。  相似文献   

9.
“穆旦现象”是指穆旦其人其诗中的不寻常现象。本文认为频繁出现“上席”一词,也是穆旦诗歌的突出特征之一,也是穆旦的不寻常之一。认为“上帝”在穆旦诗歌中代表了一种超越精神,它对穆旦诗歌的意义在于:首先,“上帝”是穆旦的一面反映现实的镜子;其次,“上帝”是穆旦的一根支撑精神的手杖;第三,“上帝”是穆旦的一件深化诗歌内容的洋服。穆旦诗歌中创造的“上帝”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对穆旦诗歌的现代性已经进行了非常广泛的研究 ,在这些研究中 ,诸多研究者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穆旦的“苦难”与“痛苦” ,正是这种聚焦引导我探索穆旦的“痛感体验” ,寻找诗人的痛点 ,关注他对痛苦的表达与超越 ,思考其痛感体验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张少青 《文教资料》2010,(18):67-69
穆旦的诗歌充满了浓郁的宗教情怀,他的诗中不仅采用了大量基督教语汇,并且在精神气质上与基督教的世界观多有契合之处,但是诗人对人的个性和自我价值的确信又使他最终与基督信仰分道扬镳。具体来说,对人心的认识、对苦难的承担、对上帝的仰望这三方面都显示了穆旦诗歌与基督教精神的契合,但诗人的人本主义道德理想使他的诗与真正的基督教精神又具有实质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穆旦诗歌在形式上显示出一些独有的特征。工业文明中特有的事物进入他的诗作,被作为诗歌的意象进行使用;传统诗歌观念下难以入诗的事物也常常为穆旦加以利用进行诗意的创新。在句法方面,他善用关联词和迭句,清晰而非朦胧地传达出诗歌的形象和意义。此外,穆旦对诗歌的标点、分行、音律等方面都进行过有意识的探索,显示出其对诗歌形式相当程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九叶派",其中的重要人物穆旦的诗歌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其突破了中国旧现代主义者的诗学建构,将中国现代诗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本文试图从穆旦与西方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其对穆旦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20世纪40年代,形成了一个现代主义诗歌流派“九叶派”,其中的重要人物穆旦的诗歌深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其突破了中国旧现代主义者的诗学建构,将中国现代诗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本文试图从穆旦与西方现代主义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其对穆旦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穆旦先生作为在文学创作及翻译领域都颇有建树的学者,在其翻译生涯的初期曾将自己用中文创作的12首现代诗歌译为英文。在对这12首诗歌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穆旦通过增译、减译、改译等翻译技巧的使用,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他保留和发展了原作的音韵美,使原作具有更生动的视觉效果、更强烈的感情色彩、更清晰的语义表达。除此之外,抽象概念人格化在译文中的使用以及对诗歌结构的调整也使他的作品在不同语言及文化中得到新生。本文通过对比穆旦12首自译诗歌的译作与原作,在具体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从而探究穆旦自译的动机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穆旦的诗歌中,与尘土、灰尘相联系的意象是很多的。这一与西方基督教文化有着密切渊源的意象在穆旦的笔下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凝聚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的思考。本文试图通过对"尘土"等相关意象的分析,展示穆旦诗歌中现世的关怀和永恒的思考达于完美结合的诗艺构想。  相似文献   

17.
穆旦是我国现代派诗歌代表人物之一。进入西南联大后,他的诗歌风格发生明显变化。通过文本细读西南联大时期穆旦的诗歌,用文学外部研究的方法来探究穆旦诗风转变的原因,发现社会现状、西南联大教学环境、学习氛围以及外国现代派、浪漫派诗歌的影响是促成西南联大时期穆旦诗歌风格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穆旦的诗歌所充斥的对社会、对人类、对自己的智性的反思都与里尔克的创作思想与技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比和分析他们的诗歌文本,可以看到他们所共有的现身与本真、否定与承担的一种对话,但中国感性的文化传统与西方理性的文化传统又导致了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穆旦早期的诗歌作品,表现了诗人与世界之间的异己性关系。这种异己性关系是穆旦接受中外现代主义诗歌传统影响的基础。在个人与世界的异己性关系中,穆旦认为个人的存在是自明的,认同了中国现代启蒙思想中的个人观念。这种认同导致了个人真实性的丧失,形成了其诗歌中分裂的自我形象。穆旦的诗歌创作,正是以其早期诗歌中分裂的自我形象及其困境为起点展开的。  相似文献   

20.
《宜宾学院学报》2019,(1):87-95
穆旦1940年代和晚年的作品被过多的关注重视,而1950年代诗歌则少人问津,即使被提及也被简单地认为是其诗歌创作中的一次"断裂"。诚然,穆旦1950年代的诗歌明显表现出靠近主流规范和趋时写作的特点,但通过文本细读会发现,这些作品依然呈现出一种有限度的混乱痛苦的状态。源于对主体"我"的分裂书写和直达人性的生命体验以及"新诗戏剧化"手法的因袭,在一定程度上延续着诗人早年的诗歌理想和诗学精神。随着时代语境的变化,穆旦显示出在趋向"规范"与保持个人理想之间的游离矛盾心态,从而看出穆旦在把握时代话语与秉持个人价值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