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白发,是年老的表现;白发,是忧愁的结果。妙诗佳句中的那些"白发",让人感慨万千。李白的"白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么深重的愁思!奇想出奇句,以白发的夸张写愁,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而愁生白发。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  相似文献   

2.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一传世佳句阅尽了天下痴情男女的欢喜忧愁;多少红颜白发“辗转反侧”千百年,然而又有几人能解其中味?且看储老师是如何臆说《关雎》的。主持人:火龙果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生白发,是由于头发髓质和皮质里黑色素颗粒减少或被空气填充的缘故。正常情况下,毛乳头内有丰富的血管,为毛乳头、毛球部提供充足的营养,黑色素颗粒便顺利合成。当黑色素颗粒在毛乳头、毛球部的形成发生障碍,或虽然形成但因某种因素,不能运送到毛发中去,从而使毛发髓质、皮质部分的黑色素颗粒减少、消失,出现白发。少年出现白发,一般认为与下列几种因素有关:一、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忧愁伤感、焦虑不安、恐慌惊吓等都是造成“少白头”的原因。现代医学认为,不良的精神因素,会造成供应毛发营养的血管发生痉挛,使毛乳头、毛球部的色素细…  相似文献   

4.
同样的话,诗人偏要变个法子说。就说“愁”吧,人恐怕都是有些感受的,多数人的表达是:“愁”、“真愁”、“愁苦”、“忧愁”、“愁闷”,如此而已。看看大诗人李白的“愁”——“白发三千丈,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时代》2008,(2):36-37
西子姐姐,我一直都很忧愁,总是开心不起来。即使开心,也维持不了几分钟。昨天,妈妈给我梳头,发现我有几根白头发。每天晚上,我心烦时就去看星星、数星星。姐姐,请教给我开心的秘诀吧,不然,我会变成"白发魔女"的。  相似文献   

6.
儿子无意间在我的头上发现了一根银发,他感到十分震惊。儿子在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他的“重大”发现的同时,又十分天真并作严肃状地问我:“爸爸,你有什么忧愁,快告诉我,让你的儿子为你排忧解难。”在儿子的逻辑思维中,爸爸现在是不应有白发的,否则就是愁白了头。  相似文献   

7.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最高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相似文献   

8.
李白诗中的夸张常见的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数量的夸张。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用“三千丈”形容白发之长,从而写出自己的忧愁之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用“三千尺”形容瀑布之高,很有气势;再如“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说“三百杯”酒一次喝光。显示其豪放的性格。二是形状的夸张。如“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长相思》),眼睛竟成了汩汩而出的泉眼;“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横  相似文献   

9.
白发     
人老了,或多或少会出现些白发。但对于一个刚到不惑之年的中年汉子来说,满头的白发又代表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科学发展领域中,数学、逻辑都引入了模糊的概念。绘画、音乐所创设的模糊境界给人带来无尽的艺术的思考。在中学语文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也会遇到对某些文学语言的模糊认知与理解。譬如诗句“母亲糊进窗棂的忧愁,父亲挂在屋檐的叹息。”母亲把忧愁为何“糊”进窗棂?父亲为什么把叹息“挂”在屋檐?再高明的老师都无法教会学生在这个时候用这个“糊”、“挂”表现母亲的忧愁,父亲的的叹息。  相似文献   

11.
白发     
《白发》一文以“我”的白发为线索,把“我”、母亲、妻子、老者四人的白发画面有机地连接起来。  相似文献   

12.
父亲     
父亲回来了。老远就闻到了他身上那种特有的香烟味,不时传来的一声高过一声的咳嗽,更是让人心疼。“爹,我回来了。”我边喊着边放下书包。“嗯,冷吧,去炉旁烤烤吧。”父亲冷峻的脸始终紧紧绷着。良久又是沉默,只是从未忘记去招呼他那也许一辈子也不会更换的“朋友”——一杯浓茶和一盒极便宜的烟。凌乱的头发,缕缕白发扎眼地翘起,深陷的眼窝,那双装满忧愁的眼和紧皱的眉头定格在我心中,无论怎样也难以磨灭——父亲又苍老了许多。我的心陡然一酸,一种热乎乎的东西“挣扎”着要出来,我却抑制住了。门外的落叶声又把我的思绪扯得好…  相似文献   

13.
岸边一捧沙     
爱情的忧愁歌唱着,知识的忧愁谈论着,欲望的忧愁悄语着,贫穷的忧愁号哭着。但是,还有一种忧愁,比爱情更深沉,比知识更高贵,比欲望更有力,比贫穷更苦涩。不过,它哑然无声,眼睛像星星一样闪闪发亮。  相似文献   

14.
——浅谈李白《秋浦歌》之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是李白一首脍炙人口,传诵千古的名作。虽不是什么鸿篇巨制,但寥寥二十个字,既没有自然景物的衬托,也没有行动细节的描写,仅只抓住游览秋浦时临流照影一瞬间的感受,运用平易通俗的语言,便把不可名状的忧愁悲愤的神情鲜明生动地突现在人们面前,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震撼着读者的心弦,充分显示出天才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学习》2013,(12):38-39
白羊座——不为小事忧愁 白羊座的人并不会为小事而忧愁,他们乐天的个性让他们可以轻松面对所有的困难,所以很少在他们脸上看到忧愁的表情。他们最有可能忧愁的时候就是他们挑战某样东西失败的时候,无法承认失败就会忧愁而变得很固执。会跟自己生气。  相似文献   

16.
杜牧有两句诗: “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说白发最公道。但值得思索的是,人们都喜欢春风、梅花和青山而不喜欢白发,这却有点不公平。特别奇怪的是,古代一些文人,都厌恶白发,一见白发就拔,几乎成了一种风气。本文只说说有关白发的事。  相似文献   

17.
丑奴儿     
[诗词赏析]“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年轻的时候不懂得忧愁的滋味,为了作些新诗新词就说自己忧愁。用来形容多愁善感,自以为寂寞愁闷的无聊情绪。表达了不成忧愁的忧愁心理。  相似文献   

18.
“你忧愁地望着镜子里的头发,你知道是谁偷走了里面的黑吗?你焦虑地摸着脸上的皮肉,你明白是谁偷走了里面的红吗?”“你的背开始弯曲,像一棵弯柳,你知道是谁在那里撑了一张弓吗?你口中的痰越来越多,每天一拉一拉,你明白是谁在你的喉咙里架起了风箱?”是你的儿子,一个不孝的儿子,一个整天对你撒谎,毫无诚信可言的儿子。你日渐衰老,眼见你青丝变成白发,我却一直视它为生命在时间轴上的延续。后来我才发现,是你对儿子的诚信使你更加衰老,而我对你的诚信却早已被我偷掉、卖掉,我竟然是个贼?你总是望子成龙,“儿子,我相信你…  相似文献   

19.
忘忧公主     
《小学生》2008,(12):46-46
内容简介:国王的两个女儿被小仙女施法后,分别成了"快乐公主"和"忧愁公主"。"忧愁公主"到各地去寻求"什么是忧愁"。有了各种离奇的经历后。决定丢弃忧愁,成为"忘忧公主"。  相似文献   

20.
忘忧公主     
《小学生》2008,(12)
内容简介:国王的两个女儿被小仙女施法后,分别成了“快乐公主“和“忧愁公主“。“忧愁公主“到各地去寻求“什么是忧愁“。有了各种离奇的经历后。决定丢弃忧愁,成为“忘忧公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