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经济报道领域不断向深广拓展,报道质量有明显提高。但是,也必须看到,经济报道还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一些报道没有新角度,写法呆板、老套;从工作角度报道多,从经济生活、群众生活的角度报道少,很难引起群众的广泛兴趣;思想性不强,就事论事,对经济领域和经济生活中一些带有规律性的重大问题揭示不够,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因此,增强经济报道的通俗性、可读性,使之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成为当前经济报道中亟待探讨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经济热点报道,是对人们普遍关注的经济事件和经济问题的报道。根据热点的特征,参照经济报道的分类,它可包括:政策性经济热点报道、理论性经济热点报道、经验性经济热点报道、成就性经济热点报道、社会性经济热点报道、问题性经济热点报道等。经济热点报道与一般性经济报道的区别在于,经济热点报道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经济价值;在这里,新闻价值指的是报道对于读者、听众、观众的有用性,经济价值指的是报道对于指导和服务经济工作、经济生活的有用性。如何开展经济热点报道?以下从五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述。一、抓住矛盾写经济———经济热点报…  相似文献   

3.
祁惟 《新闻天地》2002,(4):33-34
电视媒体,以其生动、形象、迅捷等优势,必然在经济报道中起到越来越大的影响。作为一个电视新闻工作者,我想就电视媒体的经济报道问题进行初步探讨。电视经济报道的现状我国的电视经济报道早已跳出了计划经济体制下以生产为中心的格局,文稿不再局限于枯燥的数字和宣扬成绩,画面不再仅仅是钢花飞溅、机床运转或稻浪滚滚了。一个以市场为主体的电视经济报道的新框架已初步形成,经济报道的触角几乎涉及经  相似文献   

4.
刘扬 《新闻与写作》2000,(11):17-18
传统的经济报道,一般是按照上级有关经济报道的精神,从国家和本地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和经济工作的重大举措中确定选题;或是一个地区、一条战线。一个单位做出了成绩,有了经验,记者及时采写、报道。这种方式有其合理性,但是在新的形势下,仍然单纯地从经济工作角度去搞经济报道,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读者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报道必须拓宽选题思路,扩大选题范围,创新思维模式。 记者拟结合见诸报端的一些文章及本人的采写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用政治的眼光透视经济现象,增强经济报道的深度。 经济活动关系到人…  相似文献   

5.
樊华 《新闻世界》2011,(8):38-39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深入发展的转型期。特别是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经济不仅面临严峻的形势与挑战,而且经济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素更加突出,从事经济新闻的报道工作,需要紧跟经济步伐,加倍学习和钻研,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与节奏。对经济新闻的报道,应不满足于表象,侧重分析性报道,力求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能够提供具有借鉴性、前瞻性观点。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4,(6)
自5·12汶川地震灾害以来,对重大突发自然灾害进行大时段新闻节目直播报道,已经成为国内电视媒体的一种"惯例"。而要做好此类报道,需要有相应的机制支持,这一工作对地方电视台更为重要。四川电视台新闻资讯频道作为5·12汶川地震与4·20芦山地震大时段新闻直播报道的亲历者,在这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及感受,本文即是对上述问题的一些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吴晓娟 《视听界》2006,(4):98-98
要采摄到好的经济报道,比较难。要采摄到好的经济领域里的问题性报道就更难了。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经济领域也不能例外。地方台记者要善于在平常的采访中捕捉和发现经济领域一些苗头性问题。比如《农机跨区作业带来水稻品种串杂新问题》一片,就是记者凭着职业嗅觉,在每年都要例行报道的秋收秋种工作中发现的。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支持农机跨区作业。农机跨区作业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等诸多方面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跨区作业的农机对各地的水稻造成品种混杂的问题也日渐显露。记…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过去已经一年多了,生命的逝去依然使我们感到忧伤,相比于物质重建的迅速进行,心灵重建更加艰难而漫长。汶川地震报道,媒体发布信息及时公开、内容全面深刻、报道手法人性化,对稳定民心、团结一致抗震救灾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在报道过程中,一些媒体和  相似文献   

9.
《四川档案》2010,(6):F0003-F0003
11月16日,省档案局在都江堰市召开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档案验收及移交工作会。这次会议旨在总结、交流汶川地震以来我省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竣工验收及资产移交工作的通知》、四川省档案局《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档案验收及移交工作的通知》精神,安排部署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档案验收及移交工作。  相似文献   

10.
李定辉 《新闻界》2001,(5):58-5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使我国的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也就要求新闻工作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经济新闻报道模式,树立市场经济意识,要有新的经济报道观念与方式。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研究和确立经济新闻的价值标准,这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一、要彻底改变对经济活动报道包揽一切的观念,坚持经济报道的客观公正经济报道必须围绕经济活动,这是无疑的。长期以来,各级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党报充分发挥了它被赋予的功能。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与深…  相似文献   

11.
与以往灾难、灾情报道不同的是.这次四川汶川地震的报道,作为国家级媒体的中央电视台,信息发布非常及时.信息的透明度很高,内容丰富和全面。本文主要从信息公开的角度,分析央视这次灾难报道的特点与效果,以及汶川地震报道对今后灾难新闻报道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胡仁钧 《新闻前哨》2000,(12):10-11
际间经济报道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大凡发生在省(市)际(甚至包括国际)、地(市)际、县(市)际间的关于社会生产方式方面的报道,都属于此。它既有生产方面的问题,又涉及流通、交换等领域,包罗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资源、环境、生态等纵横交错的方方面面。缘此,可以这样说,际间经济报道,是指发生在省际、市际、县际间一系列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并具有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报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信息交流的激增,经济报道已跃居各报道之首。际间经济报道也是伴随着这一进程脱颖而出的,并日渐形成了自己…  相似文献   

13.
余晓林 《新闻世界》2009,(8):114-11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报道也一直成为各类媒体新闻宣传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做好经济报道,对应对危机、提振信心,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经济报道的专业性较强,目前.许多媒体尤其是各级党报,经济报道往往存在三大突出问题:一是报道程式化,工作味浓,鲜有创新;二是堆积材料,罗列数据,枯燥乏味;三是宣传经济工作,远离群众生活,缺乏高度深度。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经济宣传的艺术,增强经济报道的新闻性和可读性,让经济报道“鲜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4.
张二伟 《新闻世界》2008,(12):109-111
本文选取《南方周末》汶川地震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报道教量、报道主题、消息来源和报道方式四个指标对《南方周末》汶川地震报道的新闻框架进行分析,具体呈现《南方周末》在这次报道中的框架特色和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15.
郭庆 《新闻实践》2006,(11):32-32,33
党报的经济新闻,与专业类经济报纸不同,它不可能涉猎很广,也不可能研究问题非常专业,它必须紧扣党委政府经济工作这个中心。当前的经济报道,着重要解决的是群众不爱看、看不懂和看了没用这三个问题,加强报道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龙德华 《新闻界》2000,(1):46-46
《经济日报报》总编辑艾丰说:“要搞好经济报道,首先要了解经济,这样才能做到经济和新闻的结合。”把这句话放在民族地区的经济报道上来看,那就是搞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报道,就必须弄明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也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个性。 少数民族地区一般经济欠发达。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状况的最大个性,但并不仅止于此。中西部汉族地区同样也有经济不发达地区,却各有自身的历史等背景因素。一般说来,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历史原因、民俗人文因素、生存环境恶劣这几个方面。 这几种因素或者共同…  相似文献   

17.
贺晓栋 《东南传播》2012,(8):184-186
本研究采用国外学者提出的框架理论,运用量化的方法对《华西都市报》2008年8月至2012年初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报道中新闻框架的使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都市报灾后重建报道中各个新闻框架都有所呈现,其中人情味框架使用最多;不同的新闻框架需要借助不同的新闻选题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由于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各新闻媒体都在加大力度加强和改进经济报道。但如何做到经济报道导向正确,顺乎时代潮流,受众喜闻乐见,却非易事,需要不断地认真探索和实践。目前,经济报道出现“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的现象,报道内容肤浅平庸,社会各界对此不太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编采人员忽视经济理论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忽视市场经济理论和知识经济学习,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所有编采人员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提高经济理论知识水平,才能担当…  相似文献   

19.
全球性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经济信息和经济报道的格外关注,经济报道人才需求问题也凸现出来。本文从对目前我国经济报道存在问题的分析入手,着重就制约经济报道水平的关键性因素——经济报道人才的素质要求和培养方式展开论述,提出可以采用院校内部横向联合培养、院校与财经媒体间订单式培养、财经媒体内部职业培训及新闻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等方式来加快经济报道人才的培养,提高经济报道人才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经济报道历来是媒体宣传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新闻采写的难点。相比其他媒体,线性传播和声音稍纵即逝的广播,似乎更难驾驭经济报道。广播的经济报道却往往处在领导,媒体、听众三方面都不甚满意的状况,程式化、枯燥乏味.浅显生硬、千篇一律的经济报道仍占相当比重。经济报道缺乏鲜活性、生动性和可听性的问题,已成为广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