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在线旅游的蓬勃发展,网络游记和评论成为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时考虑的重要因素。通过截取了国际、国内游客发布在猫途鹰、马蜂窝网站上的新疆景点评价,使用内容分析法对比分析新疆中外游客在认知形象、综合形象和情感形象的异同。发现中外游客感知差异:国际游客对新疆历史文化感知更显著,国内游客对新疆自然风光感知更明显;国际游客对新疆旅游形象感知更全面,国内游客感知更为细致;中外游客皆以积极情感为主,国际游客情绪感知高于国内游客。基于此,文章从打造差异化新疆旅游形象;加大国际市场宣传力度,丰富产品供给,挖掘文化内涵;降低游客消极情绪,提升游客满意度三个方面对打造新疆旅游形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携程、去哪儿、马蜂窝旅游网站收集的有效评论作为研究数据,基于旅游形象“认知—情感”三维理论模型,运用网络文本分析中的词频分析、情感分析、语义网络分析等方法对上海红色旅游认知形象、情感形象、整体形象以及不同类型红色旅游景点形象感知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游客对上海红色旅游形象感知呈现出“核心—次核心—外围”结构特征,体现出以上海革命历史文化为核心主体,以纪念馆、历史建筑为物质载体,拓展出红色旅游的功能属性与情感属性,共同构成上海红色旅游形象感知的基石。游客关于不同类型的红色旅游景点认知形象、情感形象和整体形象感知存在一定差异性。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上海红色旅游形象优化与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3.
旅游休闲街区作为满足外来游客文化体验和本地居民休闲需求的场所,是我国传统街区不断演化和发展的方向,也是未来街区研究中的重要主题。目前,关于街区的研究主要涉及街区的保护、更新和发展方面,专门针对街区概念进行探讨的文献较少,而作为标准化的街区名称,旅游休闲街区概念的理解是街区深入研究和发展的关键。本文主要通过对不同类型街区的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和辨析,并概括目前旅游休闲街区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1)旅游休闲街区是未来街区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2)旅游休闲街区综合了商业街区、特色街区、文化街区和休闲街区的功能和特点,并同时为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提供相应服务,其将成为城市居民与外来游客相互交流的新型公共空间。(3)兼具旅游功能、文化功能和休闲功能的旅游休闲街区概念的提出,将成为街区概念标准化的新起点。本研究以期为旅游休闲街区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运用内容分析法和ROST CM6文本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1801条的微博评论数据进行分词、词频统计分析、情感计算、语义分析.研究发现,游客对大连旅游形象感知集中在代表性景区景点、美食、游客情感等三方面,总体来说游客对大连公园、大连大海、大连海鲜感知较高.在游览大连的过程中,游客情感以积极正面为主,但也存在少数负面感知,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被骗"上.针对上述情况,提出加大大连特色旅游产品线上宣传力度、提高景区管理和监管以及加强行业自律、提升导游职业素质三点建议,对提升大连旅游形象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经济结构的优化,越来越多的城市成为旅游活动的中心,在此背景下对城市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的体验开展研究显得尤为迫切。选取长沙市作为案例地,从具身理论视角出发,搜集游客的网络游记作为数据进行扎根,通过开放性、主轴和选择性三级编码,经过反复提炼、抽象和归纳,探究出城市旅游体验的生成模型。结果表明:游客的城市旅游体验在身体体验、情境互动、感知体验、情感体验等6个方面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其中旅游者个体因素影响着游客的互动感知,游客体验又在互动感知中深化为情感体验,而后形成价值内化。  相似文献   

6.
历史街区是城市景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向人们展示古风的建筑与景观,是一座城市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在面对社会高速发展与复杂的经济背景时,历史街区已经无法很好的适应节奏。为了摆脱现状,人们开始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更新设计。旅游开发作为激发街区活力、保护和利用街区文化环境的一个有效途径,从游客的需求、行为和价值观等主体要素与街区的文化、建筑和景观等客体要素两方面统筹考虑,发现旅游开发过程中的问题,采用VEP方法对采集的照片分析处理,挖掘街区的潜在价值,为今后街区的景观更新保护与旅游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携程网、去哪儿网、途牛网抓取的在线旅游大数据为研究素材,使用ROST CM6软件,基于“认知—情感”模型分析游客对鼋头渚风景区的旅游形象感知。结果表明:①樱花、太湖是游客对于鼋头渚风景区的基本认知形象,体现其自然资源特色突出。②游客对鼋头渚情感形象以正面感知为主,主要源于对旅游资源满意度较高;负面感知主要源于旅游态度差、码头排队拥挤、樱花季过后景色缺乏吸引力等。③整体感知上,游客对鼋头渚整体形象是赏樱胜地、太湖绝佳处,总体感知形象较好。  相似文献   

8.
网络评论分析是学术研究中比较新的现象.国内的温泉旅游研究已成为旅游学术界一个重要的研究子域,但遗憾的是很少有研究运用实际的游客评论审视消费者的真实体验和游客对于温泉地的关注.以网络评论为原始资料,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软件NVivo 10的文本分析方法,能够发现旅游者对于温泉地的真实评价.结果显示对于温泉地游客来说,一个温泉的感知价值至少有七个方面的前置因素,包括体验、美食、温泉氛围、便利性、温泉及娱乐设施、温泉社交性和温泉真实性.这些前置因素是游客主要关注的方面,影响着游客最终对于温泉地的总体价值感知.基于这些结论与前人研究成果的比较,本文为温泉业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扎根理论为基础,选择湖南省湘西凤凰古城为研究对象,通过当下热门旅游网站的用户出游体验评论,对其进行逐级编码,分析游客在凤凰古城时空感知的不同行为活动和情感变化,构建出游客在凤凰古城的客观主义原真性、建构主义原真性、后现代主义原真性以及存在主义原真性体验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游客的时空感知特征是游客白天集中于古街感受古城,晚上则集中在沱江边释放自己。时空变化对游客的感知影响不大,具体表现在不同时空游客原真性体验的维度不同。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国家公园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大批游客,但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部分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为游客提供精神、娱乐等非物质利益是促使游客履行环境责任行为的重要因素。以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为前因变量,以地方依恋和游客满意度为中介变量构建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模型,实证研究发现:(1)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是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前因变量;(2)地方依恋与游客满意度分别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3)地方依恋与游客满意度在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对旅游者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历史性街区是开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文化资源,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以定海区白泉村历史性街区为例,从研究历史性街区渊源、文化入手,结合白泉高铁集散中心背景,对其历史性街区功能重构提出建议。通过功能布局调整、街道景观设计、建筑风貌等方面的规划与控制,延续历史街区文化底蕴,构建历史街区文化符号体系,使历史性街区成为乡村振兴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通过网络文本来研究旅游目的地形象已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以平遥古城为研究对象,通过马蜂窝和携程网收集旅游者评价,运用网络爬虫软件获取大量网络文本,使用ROST-CM6软件和内容分析法,对获得的文本数据进行词汇频率统计和情感分析.研究发现:一是对平遥古城文化景点的认知不足;二是在平遥古城景区进行商业贸易导致游客敏感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文化宣传力度、提升商业经营质量、完善旅游设施建设、突出旅游品牌形象等四条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以高铁为载体,融合旅游线路、旅游景区等食、住、游、购一体化的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分析高铁旅游产品对游客感知价值的影响,认为认知价值、成本价值、社会价值、服务价值构成了高铁旅游产品游客感知价值的模型构建的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构建出高铁旅游产品游客感知价值模型,并以厦深高铁为例,通过问卷调研,收集第一手数据资料对游客的感知价值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该研究,得出提升高铁旅游产品游客感知价值的思考和举措.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安徽亳州北关历史文化街区的共性和独特性以及街区项目的需要,对街区保护开发的原则和策略进行论述,并根据街区以往的保护开发经验,分析各个街巷的特色及文化价值。在街区保护开发的理论和实践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对街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开发设计管理进行了阐述,以期为皖北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5.
乡村性是指能使人感受到乡村气息、乡土风情的特有属性,是乡村旅游的重要标志.基于乡村性、乡村旅游动机理论结合深度访谈和专家意见确定了这一概念的五个维度:社区参与、乡村景观、区位条件、乡村文化和农业经济,目的是研究游客对于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感知情况,了解游客对乡村旅游的需求,发现乡村旅游现今的发展与游客感知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影响因子进行量化分析和有效评定,以期根据游客感知的重要性程度对以后的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出改进.  相似文献   

16.
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是洛阳古都历史风貌保存最为完整的地段,是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历史文物古迹众多,文化积淀深厚,具有发展旅游的良好基础。目前街区的旅游开发存在着旅游主题不统一、旅游氛围不和谐、旅游资源品位较低、街区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对此,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开发,需要对街区进行进一步的功能分区,整治街区景观,提高旅游资源品位,完善街区管理体制,营造和谐、安全的旅游氛围,形成一个能展现洛阳古都"神韵"的旅游品牌街区。  相似文献   

17.
以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大众点评、携程、马蜂窝等平台对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评论文本,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和IPA模型结合的研究方法,探究游客体验要素结构和体验满意度的评价.结果表明:各个旅游形象感知要素的游客体验要素的分值总体较高,但是重要性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应从景区设施、人文景观、商业服务和商业氛围等满意度较低的方面进行改造提升,为游客提供更高质量的游览体验.  相似文献   

18.
选取贵州荔波小七孔景区作为案例地,利用ROST CM6软件对从携程网收集到的评论数据进行网络文本分析.结果表明,游客对荔波小七孔景区整体认同度较高,在旅游体验和整体形象感知等方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游客对荔波小七孔景区的整体形象感知积极,正面情绪占比85.84%,存在较少的中性情绪和消极情绪;游客对于景区的负面情绪感知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加便捷、深入地研究游客对山岳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感知,为山岳型景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本文以张家界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以携程网、同程网、途牛网收集的网络评论文本作为数据来源,采用ROST Content Mining6.0软件中的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以及情感分析等技术,对天门山景区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频词以名词为主,主要体现在景区设施、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方面;认知形象成分可以划分为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与服务、旅游体验3个主类目以及8个次类目;网络文本的语义网络呈现“核心—次核心—外围”三圈结构,“景色”“索道”“天门山”“景区”处于语义网络中的核心圈;情感分析中游客积极情绪所占比例为83.47%,中性和消极情绪占比小;最后根据不足以及需要改善之处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旅游感知价值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游客和居民两个视角总结目前国内外旅游感知价值研究进展.结果显示:国外学者大多关注旅游者的感知体验如何影响旅游行为,同时,大部分的旅游开发规划都是基于居民的态度和感知;国内游客感知价值的研究集中在其维度构成、其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三个方面,居民感知价值主要研究其态度和类型.最后,对比国外研究,我国旅游感知价值研究的成果数量虽然很多,但仍存在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单一、动态研究不足和研究缺乏针对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