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的,才能达到内心深处。"只有被心灵认可、接纳的德育,才能具有"发于心而形于外"的行为力量。关注学生人格发展,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属点。立德树人是我们应该自觉肩挑的刚性责任。近几年来,松山区提出构建小学、初中、高中有效衔接、序列推进的德育框架,相继制定出台了《松  相似文献   

2.
陈徐东 《生活教育》2012,(18):12-15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运用陶行知德育思想,注重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在青少年心理发展中的有机渗透,培养高尚坚定的人生信念,坚忍不拔的奋斗意志,高尚纯洁的道德品质等,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法律素质,为青少年建设精神家园,建筑人格长城。  相似文献   

3.
德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者们对他的德育思想进行过一些较为宏观的研究。本文则试图通过文献分析,基于他的生活教育论,探讨他思想体系中两个重要概念"知识""生活"及其与"德育"的关系,以分析、描绘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思想:德育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是德育的源泉与目的;知识是德育不可或缺的部分。期待对今天"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探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邓丽丹 《生活教育》2012,(20):93-95
当代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作为塑造人格、播种思想、传播文化的特殊阵地,道德教育对于学校工作而言至关重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义不容辞,得抓紧抓好。用陶行知教育思想来指导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陶行知德育思想与现代德育息息相通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在陶行知教育思想中,德育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他的德育思想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革新精神和民族特色,是与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和现代德育息息相通的。我认为陶行知德育思想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陶行知德育思想是富有革命精神的进步思想与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时代气息。我们都知道,陶行知是坚决反对旧传统教育思想的,但他并不一概否定传统,而是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他说:“我  相似文献   

6.
求真知说真话做真人——陶行知德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是近代中国的杰出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内容非常丰富。在他一生的教育实践中,十分重视德育,提出并践履了追求真理做真人的德育目标和许多重要的德育原则与方法,是留给我们的极珍贵的精神财富。如何深入认识、研究、把握陶行知德育思想,为当代教育服务,不仅是当代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同时也是进一步继承和发扬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课题。本文仅对陶行知德育思想作一些初步的探索,以图引起对陶行知德育思想研究的重视。一、追求真理做真人是学校德育的目标“追求真理做真人”是陶行知的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陶行知…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德育思想通过吸收和批判西方先进的教育哲学而逐步形成,创造了适合国情的生活道德教育。在1943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德育理论提出了,其中包含的德育目标分为两部分,一是"教人求真"、二是"学做真人"。文章围绕"求真"与"学做真人"两方面展开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王慧 《生活教育》2013,(7):92-94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陶行知教育理论大厦的基石,其中"生活即教育"是本质论。本文结合海门市东洲中学生活教育的实践,研讨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念在学校德育活动中的落实,以期更好地高扬"生活教育"的旗帜,提高德育活动的质效,让学校的德育活动润物无声,化人无形。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在他的教育思想体系中,德育思想贯穿始终,并且占据着重要地位。陶行知的德育思想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坚持德育为首的宗旨;其次,要树立生活德育的原则;再次,总结出了独具特色的德育方法。研究和学习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对于改进和加强我们今天的德育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德育思想是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国外先进德育理念,是理论和时代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对于指争当代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在分析梁启超德育思想渊源的基础上,解读梁启超德育思想内容。具体而言,梁启超德育思想关注伟大人格培养、重精神、贵德育和合群思想培育。当代德育工作可以借鉴梁启超的"养成伟大人格"思想,提升道德素养;借鉴"重精神、贵德育"思想,加强道德建设;借鉴"合群思想",培育集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1.
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中,能够看出陶行知先生一直在强调一点,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将此种教学思想有效的渗透进现今的小学德育之中,需要将社会、学校以及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得这三者能够紧密相连,使整个德育过程变成一个生活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正>亚里士多德主张从生活的角度看待道德教育,陶行知更是融通中西,创立了一种既适应中国国情又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的生活德育思想。本文结合当下语境,分析陶行知与亚里士多德生活德育思想的关联,以期对开展德育改革与创新有所启思。1.生活德育的内涵生活德育是指教育者按道德形成规律,有计划地使受教育者在生活中训练德性的系统过程。陶行知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是道德的基础,道德系生活的根本要素。没有生活,道德将成为抽象和僵死的规  相似文献   

13.
1945年陶行知给广东省浦县百侯中学写了一首校歌诗,其中有这么两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中的德育观.通读他的整个著作,没有一篇专门论述德育的,但在他的许多著作中都把德育摆在了重要地位.他的德育思想精深、可行,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革新创造精神,因此,学习研究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对于加强和改善我们现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真人"应具有的素质真人是对假人,伪人而言的.1913年陶行知从金陵大学毕业时,发表了一篇著名文章叫《伪君子篇》.他针对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对做什么人的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他在文章中说:"伪君子之由来,名利为之也."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阐述了根据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思想及方法,灵活运用来指导幼儿园的德育活动,同时结合实践提出了将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思想融入幼儿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崔昱 《文教资料》2011,(30):173-174
陶行知始终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他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德育思想的基础上.借鉴和创新了西方德育思想,在目标、内容、方法上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德育思想。其思想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对我国当前大学生德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浅论陶行知德育思想对当前大学德育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网络育德的研究具有较新的理论价值,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在当今新教育理论中,应当有“新德育”的一方天地,而网络育德是新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理论的发展。网络使未成年人的确大开眼界,增长知识,广交朋友,但网络也给学生带来小良的影响。如:文化侵略,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感受和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努力实现德育的生活化。思想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其根本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德育的生活化,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上实现生活化。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德育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真善美“是他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他的爱国主义、爱民思想和立大志、做大事的精神是陶行知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学合一“是他的独具特色的教育方法.本文意在重温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思想,以期为我们构建和谐教育、开展德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博大精深,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革命精神和民族特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理论。学习、研究陶行知德育思想,剖析其基本特征,掌握其精神实质,对于加强和改善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别对于当前中小学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有着现实指导意义和较强的推动力。 陶行知专门论述德育的篇目虽然不多,但在他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中,德育却占有极其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将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思想与西方先进德育理论相结合,在教育实践中创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活德育理论。在德育过程中,陶行知紧紧围绕生活这一中心,立足实践,在生活中培养人的道德观念,提高人的道德行为能力。在新时期下,研究和学习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仅是生活德育模式构建的需要,也是中国德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