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陆军讲武堂存在时间长、规模大、培养人才多,在中国近代军事学校教育史上很有影响;在军事教育与学校管理方面很有特色。云南陆军讲武堂革命师生组织策划并参与了云南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护国运动。云南陆军讲武堂在军事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予我们今天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云南陆军讲武堂作为中国近代三大军校之一,在近代革命斗争中孕育了浓厚的讲武堂革命文化。文章考察云南陆军讲武堂的革命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重点探讨讲武堂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系统化路径,以求更好发挥讲武堂革命文化的育人功能,将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在风景秀丽、绿树成阴的昆明翠湖西岸,有一座走马转角楼式的二层砖木结构建筑,这就是我国早期的军事学校之一——云南陆军讲武堂。 清朝末年,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内的阶级矛盾也十分尖锐,由资产阶级民主派领导的革命运动遍及全国。清王朝为了挽救垂亡的命运,扑灭蓬勃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开始效法西方,编练新军,同时开办一系列军事学堂,以巩固其封建统治。云南陆军讲武堂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办的。1909年旧历8月15日,云南陆军讲武堂正式开学。原武备学堂总办高尔登任总办(校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国民革命的开展,与我国近代军校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云南陆军讲武堂对云南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办学特点更是在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在军事教育和学校管理方面的特色及军事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不仅对我国近代军事人才培养及近代云南辛亥革命和近代云南革命运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我们现代军事教育仍然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朱德的革命生涯始于云南陆军讲武堂,云南是他的第二故乡.他的传统美德在民间广为传颂,特别是他艰苦奋斗,永葆普通一兵本色的精神,是云南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从讲武堂学员到红军总司令的朱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德总司令的革命生涯,始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在这座被视为革命熔炉的学校里,他学到了扎实的军事知识。他一生的经历都与讲武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即从讲武堂的一般学员成长为爱国名将,最后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走上一条崭新的革命道路,成为红军的总司令。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伟大的人民领袖之一。  相似文献   

7.
朱德元帅     
第一集 清末,中国政府腐败,列强横行。1909年,青年朱德和好友吴敬和怀着从军救国的思想,告别故土家人,去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几经周折后如愿以偿。在进行军事训练的同时,朱德接触了当时的进步思想,加入了同盟会,并在讲武堂组织了"五华社"。清政府在讲武堂的耳目田副教官企图开除朱德,正在讲武堂讲课的蔡锷保护了朱德。朱德请求在毕业后进入蔡锷的部队。  相似文献   

8.
叶剑英元帅1897年生于广东梅县,原名叶宜伟,字沧白。1917年夏,他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即云南讲武堂)。在这期间,他勤学苦练,成绩优良,除学好炮兵课程外,还练就一手精湛的劈刀技术。  相似文献   

9.
1朱德:三改其名朱德的母亲生下他时,给他取乳名狗儿。朱德4岁时,父亲按祖传字辈,给他取名朱代珍。1895年,他的私塾先生又给他改名为朱玉阶。1909年初春,朱玉阶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将名字改为朱德。  相似文献   

10.
朱德:三改其名 朱德的母亲生下他时,给他取乳名“狗儿”。朱德4岁时,父亲按祖传字辈,给他取名“朱代珍”。1895年,他的私塾先生又给他改名为“朱玉阶”。1909年初春,朱玉阶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将名字改为“朱德”。  相似文献   

11.
晚清留日学生群体是云南政治现代化的推动力和实践者。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晚清留日学生们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活动和实际斗争,使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为云南的政治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晚清留日学生们对云南新军和培养军官的军事学校陆军讲武堂的掌控,为云南政治现代化创造了政治和军事条件。在辛亥革命中,云南各族人民在以留日学生为主的革命党人的带领下,推翻了清王朝在云南的腐朽统治,取得了辛亥起义的胜利并建立了民主政权,由此揭开了云南政治现代化的序幕;在反对袁世凯复辟的护国运动中,由留日学生组成的云南护国军政府首举义旗,巩固了云南乃至整个中国的政治现代化成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云南讲武堂办学历史的回顾,在云南讲武堂就职的海外留学生在中国历次革命战争起到重大作用,对中国革命及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他们对我们的反思和启示、海外留学生对现今中国的和平发展、经济建设而言,是一股不可估量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已故叶剑英元帅年轻时就才华横溢、文学功底很深。七十年前,他在云南讲武堂毕业回广东后把剑长歌、抒情言志,写成这十五首诗寄来云南,刊于云南讲武堂“剑余诗社”。当时内部编印的《剑余诗集》,至今尚未公开发表过。本文通过对各诗的注释、评述和对叶剑英当年在云南的一些传闻的介绍,从历史角度,重新认识这十五首诗的珍贵价值,并寄托着对叶剑英元帅的深深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14.
位于沈阳市大东区珠林路25号,开设于1907年9月的"东北讲武堂",是东北地区历史最久,培养军事干部最多的军事机构,它与"云南讲武堂"、"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并列为中国四大军官学校。然而,长期以来,该军事学堂的研究尚没有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故留下的成果较少。有关东北讲武堂的研究较早  相似文献   

15.
朱总司令是我国各族人民敬爱的老一辈革命家。他老人家早年不辞跋涉,千里迢迢,从四川步行到了昆明,考入云南讲武堂。云南讲武堂毕业后,他参加了辛亥革命,护国、护法诸役。他老人家早年在云南革命活动的英雄业绩,深刻地铭记在云南人民的心里。由于我父亲李根源(别号印泉》的关系,自1938年至1965年,我荣幸地多次见到朱总司令。现就记忆所及,把多次会见朱总司令的幸福情景,简单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16.
清末大规模编练新军,需要大批掌握现代军事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军官队伍,因此建立各种类型的军事学堂,培养和轮训各级新军军官,就成为清末新军编练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云南陆军讲武堂就是这样一所培养和轮训新军军官的军事学堂.不仅如此,该学堂还是一所存在时间较长(1909年9月28日至1928年)、规模较大、成效显著、影响远播海内外的军事学堂,不仅在中国近代军事学校教育史上具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17.
云南辛亥革命,是由滇西腾越起义、昆明“重九”起义、滇南临安起义所组成。这三次武装起义,特别是昆明“重九”起义,讲武堂革命师生是主要策划组织者,是起义过程中的直接领导指挥者和积极参加者,革命成功后,讲武堂师生又是新政权的积极建设者和组织者。  相似文献   

18.
李根源在家族影响和亲身经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资产阶级反清革命思想。为了实现反清革命:他创办《云南》杂志,鼓吹革命;组建云南讲武堂,培养革命军事人才。在他的领导下,取得了云南重九起义的胜利,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敬酒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他邀请自己读私熟时的老师毛禹珠一起吃饭。席间,毛泽东向老师敬酒,使毛禹珠深感荣幸,感慨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则说:“尊老敬贤,应该应该。” 周恩来赠款 1952年2月,天津南开大学校长张伯岑患病逝世,周恩来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花圈上写着:“伯岑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后来,周思来将自己积攒的500元钱送给张伯岑夫人,并嘱咐有关部门要好好照顾伯岑夫人及其子女。 朱德敬礼 1959年初春的一天,朱德在云南政治学院礼堂看戏。突然服务员带进一位老人。朱德一眼认出老人是自己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他急  相似文献   

20.
一九二六年岁在丙寅,在云南西部发生了一次反对云南省长唐继尧的事件。丙寅事件以罗树昌、刘正伦、杨震寰三人为首,是唐继尧统治云南时期多次讨唐事件之一。这里仅就笔者所接触到的资料,对此次事件初作论述。一一九二三年,云南腾越道道尹出缺,有人向唐继尧建议,说大理镇守使署的丽江、维西镇守副使兼十三团团长罗树昌可以升任,同时兼任大理镇守使署的腾冲镇守副使。唐继尧不以为然,改以李秉阳充任。李秉阳晋宁人,就谈于云南陆军小学时,与唐继尧的堂弟唐继虞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