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午诗话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隆重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仲夏端午。端者,初也。”(西晋周处《风土记》)端,即事物的初始;午,为十二地支之一。由于“五”与“午”同音,故端午又称“端五”。到了唐代,因唐玄宗八月五日生,为避“五”字之讳,“端五”才正式改成“端午”。据史书记载,古代过端午节,民间便有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挂香袋、门上悬艾和菖蒲等习俗,有的还一直延续到现在。在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吟咏端午佳节盛况的诗确实不少。唐代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反映了端午最盛大的民间娱乐活动竞渡(即赛龙舟),历来被…  相似文献   

2.
<正>"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一年一度,端午又至。不管是"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还是"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端午节总是充满文学情怀与民俗趣味。让我们走近梁实秋、汪曾祺等名家,通过他们动情的笔触感受不一样的端午……汪曾祺: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  相似文献   

3.
端午节     
第六册习作五:端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了出黑板报,胡瑞芝同学找来了许多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略)端午节快到了,请你选用以上材料,为黑板报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可以介绍端午节的来历,这一天为什么要赛龙舟,吃粽子,也可以专门介绍你们当地端午节的风俗。  相似文献   

4.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端午的含义是什么?词典上说;端午是指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这一天有吃粽子、龙舟竞渡等风俗。 其实,早先的每月初五,均可称为“端午”。因为“端”就是“初”,所以初五就叫端午,端只作一般用法,并非专指五月的初五。后来,五月初五单独成为节日,就把“端五”称作“端午”,成  相似文献   

5.
五月端阳     
第六册习作五要求:端午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为了出黑板报,胡瑞芝同学找来了许多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略)端午节快到了,请你选用以上材料,为黑板报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可以介绍端午节的来历,这一天为什么要赛龙舟,吃粽子,也可以专门介绍你们当地端午节的风俗。  相似文献   

6.
话说端午节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故"端五"也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仍有很多种说法。  相似文献   

7.
(适合五年级)教学理念农历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并列为中国最重要的三大传统节日。从2008年起,端午节正式定为国家法定假日。本课的教学,紧紧围绕"端午文化",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童谣的韵律美,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  相似文献   

8.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时至今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代是端午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过渡阶段,从唐代端午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人对端午节俗的生动描写,有端午饮食、端午节物以及端午社交活动,透视这些节俗文化可见其蕴含着的浓厚的人文关照,不仅有对生命的珍爱和祈愿,对屈原的悼念和歌颂,更有人们之间紧密的情感交流。  相似文献   

9.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  相似文献   

10.
屈原、端午与龙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午是中国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据典籍所载,至少有五种说法,而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久远的要数纪念屈原一说。而真实的历史却是,端午本是一个祭祀图腾之物——龙的节日。作为一个精通楚湘巫傩之术的爱国诗人屈原,选择了五月五日这一个祭龙的日子投江自沉,本是一种安顿自己灵魂的行为,是乘龙升天之意。而屈原崇高的爱国精神,顽强的斗争意志,高尚竣洁的品格感动了楚国人民和历代中国人民,于是,把端午节、划龙舟与屈原紧密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纪念伟人的节日和活动。  相似文献   

11.
我爱端午节。   端午亦称端五、端阳,又称蒲节,而我的家乡称为五月节,正如中秋被称为八月节,通俗的称谓也。   我爱端午节,可不是为了免于逃学的自由。因为这天私塾放假也不过一天半天,这个自由有限得很。我爱的是端午的风俗。   这风俗,不仅在于划龙船,此外还多得很呐 !这天家家门上要悬挂蒲和艾;堂上要挂判官画像;中午要吃雄黄酒,全家要吃粽子;小孩儿要穿老虎鞋,女孩儿胸前要挂上一连串特制的饰物,按即所谓的“端午索”;男孩子额头上还要用雄黄写上个“王”字,以避五毒;艾叶还要点燃,艾香扑鼻,据说是辟邪的………  相似文献   

12.
端午琐忆     
6月8日晴 清晨六点醒来,不知为何,却没有了睡意,我便打开电视来消磨时光。看到电视里正播着有关端午节的新闻,我才想起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单位因为有特殊事务要处理,只字未提放假的事。五岁的儿子不知何时也睡醒了,歪着脑袋扑闪着眼睛问:“爸爸,端午是什么节日?”儿子竟然不知道端午是什么节日。这也不能全怪罪儿子,连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会忽视端午节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小鼻头农村行 (五)快乐端午节@朱岩 @王昕  相似文献   

14.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传统的端午节。由于农历以地支纪月,正月建寅,二月为卯,顺次五月为午,故称端午(端,初也),也称端五节、重五节、重午节;五为阳数,故又称端阳节,此时正值夏至前后,又称天中节、天长节。以前民间过端午节有  相似文献   

15.
端午节     
端午是我国传统佳节。端午又称“重午”、“端阳”,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要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雄黄酒、黄豆瓣包的粽子。端午节流行于汉、壮、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区。说起端午节,人们都能想到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传说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扔粽子给鱼蛟虾蟹,它们便不再吃屈原的身体。从战国时代一直到今天,每逢端午节,人们便用吃粽子来纪念屈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我国南方很流行,它是古越族人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一声令下,龙舟竞渡,人们争先恐后,奋勇向前,展示了龙的传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去年在美丽的天鹅湖,就举行过一次盛大的赛龙舟活动,我还到现场观看呢。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08,(7):17-17
端午节成为法定假日,一个问题由之提出:如何传承端午文化,让端午节焕发活力?民俗文化研究专家任国瑞先生给出了自己的一个提议——“将‘端午文化’编入中小学教材”。  相似文献   

17.
农历五月五日为端午节.“午”与“五”同音,所以古时端午又称端五、重五或重午。唐宋时称这一天为“天中节”.明清时北京人则称其为五月节或女儿节。  相似文献   

18.
端午趣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传统的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西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五。端。初也。”因唐老宗八月五日生,宋璟为避讳,就改称“端午”。古又以五为阳数,故又称“端阳”。《月令广义》:“五月初五日端阳节。”端午是仅次于春节的传统佳节,自古有赛龙舟、吃粽子、佩香袋、悬蒲剑等俗。【赛龙舟】端午赛龙舟有许多传说。据《曹娥碑》载,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子胥因劝吴王停止伐齐而渐被疏  相似文献   

19.
<正>“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人们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外,还要去采几束艾草,插在自家的门楣上。我对插艾草这一风俗一直情有独钟,那一丝丝清香,常常把我牵进思念的故乡。儿时家乡的端午节,是氤氲在艾草香里的节日,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满了艾草。听长辈们讲,艾草能祛病免灾,驱邪避晦,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端午那天,将它插于门楣,可使人身体康健。  相似文献   

20.
又到一年棕飘香。端午节是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从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见于西晋人周处撰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骛角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