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和巴金在创作《伤逝》和《寒夜》的时候都处在尽情享受幸福甜蜜的爱情婚姻时期.这是这两篇小说共同的创作主体背景.二者又都控诉了黑暗腐朽的旧社会,并刻画了挣扎在丑恶社会中的知识分子的悲惨遭遇.无论是子君,还是汪文宣,都没有摆脱死亡的命运.尽管他们的愿望都是卑微的,一个仅仅要求拥有自己的家庭,维持一份爱情,另一个仅仅要求为妻子、孩子和母亲提供生活的最低保证,但在那时却无法实现.对旧社会的揭露和诅咒是两篇小说的创作重心.当然,仅仅这样还流于一般.这两篇小说的重要性主要还在于它们不约而同地对知识分子的人格缺陷和人性弱点进行了勘察.  相似文献   

2.
《伤逝》与《寒夜》具有共同的悲剧性主题:个体在困境中选择救出自己而致使了他人的毁灭。在《伤逝》中涓生抛弃了变得怯弱的子君,在《寒夜》中曾树生离开了病重无能的汪文宣。在相同的主题背后隐含了作者不同的生命感受。  相似文献   

3.
《伤逝》与《寒夜》两部爱情婚姻悲剧小说有许多相似之处,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更是相仿。如果把两部作品放在一起来考查,那么汪文宣、曾树生就是涓生、子君生活到40年代的身影。本文从对两部作品整体性观照中,探究造成主人公婚恋悲剧的深层原因,拨开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外在因素的迷雾,揭示人性中的“自利”是婚恋悲剧的终极原因。  相似文献   

4.
《伤逝》是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品,也是鲁迅小说中唯一描写男女爱情的作品。它通过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故事。一方面歌颂了他们争取婚姻自主,要求个性自由的反封建精神,一方面又批判了他们没有远大理想,反以“出走”为最终目的的短浅目光;  相似文献   

5.
朱玉红 《文教资料》2010,(15):10-11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一篇以爱情为主题的短篇小说。它讲述了“五四”时期两个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涓生和子君因相爱而结合,最终却以悲剧而结束,让读者不禁掩卷深思,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们美好爱情的毁灭?作品以其巨大的思想穿透力和强烈的情感力量给读者展示了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伤逝》与《寒夜》具有共同的悲剧性主题:个体在困境中选择救出自己而致使了他人的毁灭.在《伤逝》中涓生抛弃了变得怯弱的子君,在《寒夜》中曾树生离开了病重无能的汪文宣.在相同的主题背后隐含了作者不同的生命感受.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寒夜》为参照 ,说明《伤逝》中子君与涓生的爱情悲剧源于人道主义和个性主义两条道路的不同选择。中国特定环境下的人道主义在封建伦理的渗透下异化变质 ,成为消解个性的杀手。子君是被人道主义软刀子击中的牺牲品 ;阿随是以符号方式出现的具有极大隐蔽性与迷惑性的封建势力的象征 ;涓生是较《呐喊》、《彷徨》中其他反封建知识分子更清醒更坚韧的时代先行者。《伤逝》体现了鲁迅反封建思想在人道主义与个性主义两难困境中的超越与升华 ,揭示了中国反封建历史进程已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伤逝》是鲁迅的名篇,对子君与涓生的爱情悲剧,历来多有研究,但至今仍众说纷纭。考察《伤逝》的内容,子君一涓生二人爱情观的差异是这一爱情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伤逝》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也可以说是唯一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描写的是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故事。涓生和子君由自由恋爱而结合,但一年后又分离,子君忧郁而死,涓生也懊悔不已,可以说是一部悲剧。尤其是鲁迅先生在《伤逝》中塑造的子君形象,以其鲜明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在文学史上获得经久不衰的魅力。子君如此短暂的一生,孤独的悲剧结局,散发出的光芒却促人深省。  相似文献   

10.
《伤逝》是讲述封建制度下两个觉醒知识分子之间的爱情悲剧,最后以子君的死、涓生的忏悔结束。小说中隐含许多人间的真理,其中子君的死呼唤着女性的独立这一主题,女性只有获得真正意义上独立,她们的生命才会灿烂地绽放。  相似文献   

11.
《伤逝》是鲁迅先生的一部短篇小说,也可以说是唯一一部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描写的是两个觉醒的知识分子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故事。涓生和子君由自由恋  相似文献   

12.
《伤逝》中涓生和子君爱情悲剧的发生有一定个人主观因素,即涓生的懦弱、不切实际使他们的爱情失去了经济基础;子君的不彻底使他们的爱情失去了思想基础,涓生的冷酷、自私使他们的感情出现了无法修复的裂痕。  相似文献   

13.
杨怡 《中国职工教育》2012,(18):146-147
《伤逝》所讲述的是两个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从积极争取婚姻自主和爱情上的自由的斗争到爱情走向失败。小说采用"涓生手记"这样的叙事方式。子君的形象是隐形的,通过涓生的回忆才反映出来的。从涓生的角度表现出的子君形象,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的女性思想和普遍形象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伤逝》是鲁迅小说中唯一的一篇以男女青年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小说描写了生活在上世纪20年代初期,受到“五四”新思潮影响的一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为了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而勇敢地同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家庭进行的斗争。在经过一段时期的恋爱后二人就同居,可是同居不到一年,他们的感情就破裂了。结果,子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威严和冷眼的家,涓生回到了原先那充满寂寞和空虚的会馆。最后,子君被吃人的旧社会毁灭了,涓生却还是不知道该如何跨出那新生活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论《伤逝》的悲剧意识黄圣银一一九二五年,鲁迅写了他的唯一的一篇爱情题材小说《伤逝》。在以追求个性解放为特征的五四时代的爱情受到众口一辞的称赞时,《伤逝》却考察了这种爱情问前延伸后的灰暗和衰微,从而留给人们一个深刻的疑问:“子君、涓生爱情的生长为何夭折...  相似文献   

16.
《伤逝》与《寒夜》中的两性关系都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涉及到了经济势能、文化势能、价值势能、情感势能和两性魅力等诸多层面.两个文本的两性关系的不平衡状态发生了逆转,也就是说,20世纪20年代的涓生相对于子君而言的优势到了40年代的汪文宣则成了相对于曾树生的弱势.这种变化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原因.比较两个文本,可以发现:  相似文献   

17.
在《伤逝》中,我们习惯指责涓生,是他的自私、虚伪导致了无爱的子君走向灭亡。然而在《寒夜》中,同样抛弃家庭的树生却让我们施以同情。其实,涓生和树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一类人,既然我们可以为树生的离开而试图找理由,那我们为何要对涓生那样苛刻?本文从两个文本的比较阅读出发,试图对涓生这一角色进行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8.
《伤逝》以涓生手记的形式叙述他与子君的爱情悲剧,涓生的自我反省式的思考与忏悔赋予小说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小说主要以涓生对自身弱点的剖析和对自己的自私行为的忏悔为主展示涓生丰富的心理内涵,达到对启蒙者的警示引导。这也体现了鲁迅小说创作的一贯风格:他总是站在时代的至高点上,以展示主人公的命运为背景,以总结教训,激发进取为主旨。  相似文献   

19.
《伤逝》是一篇反映五四时期社会现实的爱情小说。被新文化运动唤醒的知识青年子君和涓生对旧势力进行了坚决的反抗,由自由恋爱而结合,一年后两人分手,子君忧郁而死,涓生也痛悔不已。这一爱情悲剧主要是封建社会、主人公性格弱点、生存现实等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伤逝》所讲述的是两个知识分子涓生和子君之间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爱情在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沉滞、黑暗的社会压迫下,在他们自身性格存在弱点的不断削弱下,在困顿的经济上、窘迫的生活的强力打击下,从萌芽生长到灿烂热烈,到破裂和失败,直至最后凋零幻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