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积极推进的今天,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亟需更新。新的时代要求教师树立新的学生观,即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各个阶段,以及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动能动性。那么体育教学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明确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表现;其次要明确学生主体地位作用发挥的条件;再次要掌握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由于学生主体地位在学习表现上的模糊,使得教师并不能很好地判断主体地位落实与否.本文以初中数学中“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分析学生主体地位的形式体现,提出以学生的思维为主体地位实质判断的观点,同时阐述了以“形”辨“实”,以及学生主体背景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温卉 《辽宁高职学报》2007,9(5):106-107
在分析学生主体地位确立的隐性价值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学生主体地位确立的隐性价值,主要表现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完善与发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便于学生进行主体性教育;便于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学理论在注重教师主导地位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的关键所在,而学生主体性的基本特征表现在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方面.下面我结  相似文献   

5.
陈伟辉 《生活教育》2014,(10):26-28
随着化学新教材的全面实施和新课改理念的深入,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的培养,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则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我发展方面已经表现出了自身的缺陷。因此,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激发学生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成为笔者在教学中潜心探讨和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教师由"主体"地位转为"引导"地位,角色的转变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的主人。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中应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关注学生的表现来关注学生的发展,本人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趋势。众所周知,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教学中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现代社会的开放、发展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应该如何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相似文献   

9.
自我表现是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表现中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0.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两大关键,两者都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从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与理想教育的落差、学生学习中因材施教原则以及教师自身表现所具备的教育性与示范性这三方面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主体地位。并且必须明确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以学生主体性为基础的,须以学生主体地位为主以及提高自身素养的方式去发挥与巩固自身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1.
试论接受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接受学习,在接受学习的过程中同样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本文在分析了接受学习中学生主体性表现的基础上,解析了当前接受学习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缺失的原因,并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提出了在接受学习中回归学生主体地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和体现学生在体育课中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在体育课中主体地位发挥的表现、条件及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必须使学生人人要求进步,人人能取得进步,人人自己学会进步,这种思想是基于对现代教育的认识。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作为一个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生活和交往中,能主动,积极地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主动适应,表现出学生个体的极大能动性,这就是学生的主体精神。是这种主体精神与主体地位,决定着学生人人有要求进步的强烈欲望。 现代教育完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尊重人的主体精神还表现在,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作为学校教育主渠道的课堂教学而言,必须建立在…  相似文献   

14.
<正>新课改要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但是有些教师却在此方面认识不足,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往往偏重于导课的过渡功效,视其为从课间到上课的承上启下的必要手段。多表现为以教师为主体的演示,实验,故事引导、提问、设疑等等,虽然学生参与部分活动,但却处于被动调节、参与的状态,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降低了导课的应有功效。因此,应考虑在新课导入时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导课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含义所谓学生的主体地位,即学生本身作为接收信息  相似文献   

15.
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生观,是以人为本,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充分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教师要营造一种适合每个学生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思辩氛围,使课堂活起  相似文献   

16.
<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围绕这个教学理念,小学体育教学同样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体育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快乐,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主学习、探究,才会表现出极强的自主性和自发性。一、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主要表现在能主动接受课堂的信  相似文献   

17.
[概述] 随着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这一纲领性文件的颁布和实施,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身心得以主动发展、全面发展的重大教育课题,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强化主体地位,注重主体意识表现,发掘主体内在的  相似文献   

18.
<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凸显学生主体性,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所谓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当前,中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忽视。当然,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在高考大于一切的大环境下,灌输式教育仍有其优势。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是提高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情况是主体地位能否真正得到落实的重要标志。如何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教学;如何使学生在参与中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并进一步获得主体精神的发展,是“素质教育”中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这个模式强调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要求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