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作文所表达的是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体验。文章的内容健康与否,文章的品味的高低,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文章作者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的自然而然的流露。作文做人,教文育人,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坚持始终的原则。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始终以“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为己任。“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这是对学生作文素养的培养提出的较高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就必须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审美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学生的作文往往体现出他们认识能力的深浅高低,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培养他们的"认识力",锻炼他们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是提高作文质量的关键,更是学好语文、提高自身素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人们相互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认识事物的工具。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儿童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儿童认识事物的能力。但是,由于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以八股文取士的影响,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严重脱  相似文献   

4.
作文是衡量语文综合能力的一把尺子 ,同时 ,也应该是衡量人文精神积淀和创造能力的一把尺子。学习作文不仅是表达能力的培养过程 ,也是人的形成过程。教学生作文同时也是教他们学做人。因此 ,作文教学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写作技能的重要任务 ,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陶冶他们美好的心灵、塑造他们崇高的道德情操的重要使命。作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言为心声”。但是 ,在中学作文教学实践中 ,许多教师总是偏重于作文表达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学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为学生学习了写作方法 (或通过读…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可塑性极大。教师教学作文,同时也在教学生做人。教师要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坚持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叶圣陶语)。那么,教学中如何做到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呢?一、指导观察,认识生活当前,学生作文中仍存在这样的现象:一写同学的外貌就是“苹果似的红脸蛋”、“弯弯的眉毛下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一写天空就是“晴空万里,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学生作文之所以这样的原因是作为学生作文最重要的能力———观察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训练。小学生作文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对事物的认识,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空洞雷同…  相似文献   

6.
修订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给我们指出了想象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多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但如何指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写出内容丰富的有意义的感情真实的想象作文,这是我们对想象作文教学进行探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发现最令人头痛的就是作文教学,它消耗精力大、花时多、收效却小。与其他教师言谈,也都深感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空话、假话、套话、成人腔充塞在作文中,缺乏真情实感。学生最怕的也是作文,一提作文就头痛,最令他们头痛的是总感觉无话可写。这确实是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种通病。解决这个问题是作文教学改革的重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基础,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从事多年的语文教学,发现最令人头痛的就是作文教学,它消耗精力大、花时多、收效却小。与其他教师言谈,也都深感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空话、假话、套话、成人腔充塞在作文中,缺乏真情实感。学生最怕的也是作文,一提作文就头痛,最令他们头痛的是总感觉无话可写。这确实是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种通病。解决这个问题是作文教学改革的重点、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基础,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通过多年的苦苦探索与实验,深感应从丰富作文内容入手,进行作文教学。就是首先要让学生认识事物、认识生活,了解、认识要写的内容,选择有意义的内容,解决无话可写、无话要写的问题,即做到言之有物。为此,笔者总结了一种五多训练法。一、多看。看周围事物,丰富感性生活我们的世界色彩斑...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好文,首先应学做人。”将“作文”与“做人”并列起来,教学生作文,就是教学生做人,学生学作文,就是学做人。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写作知识的传授、选材立意、写作技能的训练,还要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的思想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那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渗透德育呢?  相似文献   

9.
(一) 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语文中,四分之三的课文是记叙文和诗歌;它们大都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有很强的感染力。认真教学这些课文,不但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阅读能力,而且可以使他们明辨是非,陶冶情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阅读教学能够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实践。作文是学生认识生活,净化感情的过程。作文教学也能够提高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实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所以说是难点,就是因为有很多学生在进行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构思混乱、词汇匮乏等问题,使得作文条理不清,语言表达的内容单一,没有吸引力,也缺乏自我感情的抒发。针对这些,语文教学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日常积累词汇量的习惯,还要传授给学生作文写作技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对周围事物关注与思考的习惯,并着力帮助他们具有写作冲动的情感。以改变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记,无情可抒的现状,让学生在作文中享受感情冲动,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用整体性原理来认识,作文教学的整体由认识事物能力和表达事物能力两个部分组成。小学作文教学过程的优化,应从这个基础考虑。  相似文献   

13.
路景玲 《教师》2011,(36):81-81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作文训练,因为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概括事物意义,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创造新经验等。通过各种语文教学内容的学习,渗透学生对作文的理解、表达、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才能潜移默化地做好作文方面的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小学作文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银川市城区回民三小居梅芳观察是作文的第一步,观察的过程就是主动从生活中选取作文素材的过程。培养主动观察的好习惯,就是培养学生善于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小学生好奇好动,对什么都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经常...  相似文献   

15.
正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外,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作文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是现实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评语,是语文教师指导、评价学生作文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一、注意自身语文素养的提高我认为,学生对语文学得如何,可以从他们的作文中充分体现出来;而一位老师的语文水平怎样,也往往可以从他写给学生的作文批语中看出来。道理很简单,因为写批语的过程是语文老师开动脑筋,运用自己的各种知识储备和语文技能技巧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和指导的过程。在  相似文献   

16.
在作文教学中,较难开拓学生思络和激起学生表达情感。在作文教学的指导中一直走不出审题立意,选取材料,谋篇构思,运用语言等这个传统的作文教学圈子。这个过程虽然也有启发选材的指导,但一节课时间紧,指导又比较抽象,很难激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笔者认为小学作文教学过程应该先从认识出发,再过渡到表达能力的训练。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作文首先碰到的难题是写什么?过去大家总认为小学生所写的东西都是经历过的,不必再在认识上多下功夫,其实不然。首先,有些事物虽然是经历过的,但并不在意,印象淡漠,感受不深,所以说,熟悉的事物并不等于认识了。只有认识的事物才能表达,学生所经历的事,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化认识。这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认识规律。去年,三年级语文教师出了个“洗手帕”的作文题让学生去写,刚开始大家认为很  相似文献   

17.
教作文,也是教做人。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提出了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过程不但要传授知识和提高学生写作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人生、大自然的认识、理解及思考,用美的情操陶冶学生,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弘扬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生活阅历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形式。作文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其次就是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词成段、连段、连篇的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作文教学,认真探索适合小学生的作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以便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近几年的小学作文教学中,笔者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取得了一点成绩,现表述如下,以供同仁参考。一、鼓励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阅读课外读物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要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表达真实感情。”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感到,要搞好作文教学,就是要按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对周围事物关注与思考的习惯,并着力帮助他们具有写作冲动的情感.以改变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记,无情可抒的现状,让学生在作文中享受感情冲动,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