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浅谈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因此也必须走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之路,使学生能够明确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和全民健身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理解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今后开展学校的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工作服务,真正实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体育课的升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时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学生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前提。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是息息相关,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论学校健康教育与体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体育课程改革,必须首先确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拓展体育教育功能,面向全全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必须更新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求全面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因此也必须走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之路,使学生能够明确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和全民健身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理解学校体育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今后开展学校的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工作服务,真正实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学校教育正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学校体育也由单纯的体育课转变成体育与健康相结合课程。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的学校体育教师,因此也必须走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之路,使学生能够明确学校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和全民健身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理解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认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三方面的关系,掌握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目标,提高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综合素质,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今后开展学校的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工作服务,真正实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相似文献   

5.
国外体育课程将学生健康发展、学生需求、学习能力培养与体能技能增长作为课程教学目标,不断增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为终身体育服务。其体育教学模式主要集中在竞技运动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户外休闲体验教育和健康生活教育几种模式。建议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外体育课程发展的先进理念,从体育课程目标设置、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体育教学评价等方面加大对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体育健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起全国体育课程改为体育健康教育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好体育健康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7.
正社会发展给中学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新一轮体育教育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无论是在课程的理念、目标,还是在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都比之前有很大的突破和创新。要求学校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课程必须立足于"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基础";打破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习式课堂教学模式,强调了学校体育应当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的"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首先,要重新调整当教师的心态,摆正位置。  相似文献   

8.
如何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确理解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应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与目标入手,科学看待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同时,要注意《体育与健康》课程不是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简单相加,体育与健康课程也不是整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它只是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作为一门通过身体锻炼和实践来实现的课程,在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因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划分为:身体健康、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五个领域,首次把心理健康目标提高到课程目标地位,也是除心理健康教育课外将心理健康目标作为课程目标的唯一课程,对发挥该课程对学生心理健康品质影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是以学科体系为中心,表述本学科的知识点与技能要求,而体育课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把健康教育落到实处.体育新课标应以健身为目标,选择激发和保护学生体育兴趣的教学内容,采用开放的教学模式,以促进体育课程健身功能的正反馈.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在体适能理念的指导下,着力探求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学生身体活动水平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心理健康效益的影响程度。进而从教学模式的构成因素、构建途径以及与心理健康的互动关系等三个方面,对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讨,认为应当在科学体适能理念的引导下,不断推进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变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吃苦耐劳、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全方位审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在从增强体质到增进健康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须实现由单一的生物体育观到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体育观的转变,使未来体育课程真正重视发挥学科自身的情感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和"健康第一"理念的提出,如何树立新的体育资源观,进行体育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从而实现人的健康全面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从三维健康观的视角,探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认为体育教材、体育教师、学生,学校体育传统和学风等是重要的体育课程资源,并提出相关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授课形式的认识,以及他们对授课教师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科学化建设,采用分层随机取样的方法对367名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不同的需求;体验活动和案例教学是大学生最喜欢的授课形式;大学生认为,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最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养。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程实施价值取向的转变、3级课程管理模式的落实、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需要体育教师实现角色的重新定位,主动适应新课程的需要。在体育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要由课程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开发的参与者,由运动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者,由体育教学的控制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16.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针对当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本校特点自主构建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依据,认为21世纪的高师体育发展方向应是:增强学生体质,倡导终身体育.注重能力培养,适应中小学教育,服务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对策是:加强理论研究,构建高师体育教育理论体系,加强体育教材建设,增加理论课课时,完善高师体育内部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学校体育开展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体育教育研究的紧迫课题。学校体育要适应时代要求,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创设良好心理教学环境;针对学生问题的性质、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以便从根本上克服当前学校体育存在的弊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思维、新理念。把握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抓住契机,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体育课程教学遵循的“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终身体育思想及“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为了使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充分融合到学校体育课程中,需要创设良好的体育课程生态系统,注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法,并注重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手段、方法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