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我在美国查档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要去美国查档案 去美国查档案的想法,在我是由来已久了。 胡乔木在他的著名论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犯二十年“左”的错误?》中,提出过一个重要观点:对外部压力的“过火”反应,是导致我们走向“左”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这个论断是对的,那我们就不能不设法弄清,在1957年以后的二十年时间里,外部世界给予我们的“压力’倒底是什么”它们是大是小,是沉重还是轻微?特别是世界应该了解,所谓外来“压力”,其真实性到底怎样?而作为当时中国最大“敌人”的美国,曾经是我们感到严重”威胁”或“压力”的主要“来源”。因此,查证五六十年代美国对华政策基本脉络的史料,对搞清我们所感受“压力”的状态以及所作出“反应”是否‘’过火”,显然是必要的,说到去美国查档案的动机,此其一也。  相似文献   

2.
我在美国查档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什么要去美国查档案 去美国查档案的想法,在我是由来已久了. 胡乔木在他的著名论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犯二十年"左"的错误?》中,提出过一个重要观点:对外部压力的"过火"反应,是导致我们走向"左"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姚斐  吴勇 《新闻知识》2007,(7):26-27
2007年3月,随着杨父的自杀,“杨丽娟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成为报纸、网站、论坛的热门话题。而在这一事件的全过程中,新闻媒体早在2006年4月就开始关注、介入的,长达一年时问。这期问,媒体到底做了些什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没能阻止悲剧的发生?为什么又要在杨父自杀之后“热炒”此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谈话类节目也可以说成是“主持人的节目”。我们常常因为一个有趣味有深度的谈话类节目去持续关注一个频道,我们也常常由于特别欣赏一位独具风格的主持人去持续关注一档谈话节目。我们不禁思考,为什么(《实话实说》、《真情》、《鲁豫有约》和《杨澜访谈录》这些金牌访谈节目能够如此成功?究竟是什么因素促成主持人让谈话类节目如此出彩?主持人成功的密码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在这个喜新厌旧的时代,周杰伦为什么一红红了10年?他提供给这个喜怒无常世界的营养和能量可能刚刚好,他没有刻意去塑造自己,也没有故意去讨好别人,就是这种超酷的“闷闷不乐”,竟然照亮了华语乐坛的半边天  相似文献   

6.
顾德宁 《传媒观察》2005,(11):59-59
9月10日是第三个“世界预防自杀日”,正巧美国知名社会问题纪录片导演葛瑞格先生途经南京。交谈之中,这位15次来华的“中国通”问笔者,为什么中国媒体在谈预防自杀问题时会频繁使用“某某自杀成功”?这么失败的做法为何要说“成功”一词呢?孩子们会怎么想?他还问我,中国记者在报道自杀时有无“用语守则”?他们是否受过正确把握自杀报道尺度的专业训练?这两点在欧美国家是有要求的。  相似文献   

7.
早在2100多年前就已见诸文字的古楼兰王国,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当时曾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然而,公元500年左右,它却一夜之间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了,众多遗民也同时“失踪”。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多年来这一直是个难解之谜。1998年春节过后,忽然从新疆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人们在大漠边缘的米兰,发现了原属楼兰王国臣民的古罗布泊人后裔!他们真是谜一样的“楼兰遗民”吗?  相似文献   

8.
传媒书架:     
《新闻通讯》2010,(10):64-64
世界顶尖杂志是怎样成就的?它们为什么会对世界舆论、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又为什么能在全球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演进中发挥重要作用?作者王栋正是带着这些问题出现在美国顶级杂志总编面前的。  相似文献   

9.
朱建设 《新闻世界》2009,(8):116-116
一年多来,“金融危机”可能是媒体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美国的金融危机会波及全球?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各大主流媒体.在客观报道世界各大经济体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受到重创的同时,还邀请了国际国内知名的经济专家等。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角度,大篇幅、多时段地进行阐述、分析和探讨。这些有助于受众作出自己的判断、找出应对危机的办法。由此,凸显新闻背景材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近来,黑客活动频繁,不少大作纷纷被盗,从去年的《毁灭战士3》,《半条命2》到今年的《魔兽世界》,《斩妖除魔》,导致开发商蒙受严重打击。大家可能会对《斩妖除魔》的被盗感到疑惑,波兰开发商People Can Fly没多少名气,游戏也是初次出现,为什么黑客还要去盗取它?大家千万别小看了它,它可是nVIDIA指定的测试游戏,而引擎的源代码则是黑客最想得到的东西。言归正传,让我们去看看游戏到底怎样。  相似文献   

11.
春天是幸福的脉搏,是生命的晨钟……如果你去问未满学龄的孩子,为什么喜欢春天,他会天真地告诉你:“春天有花、有草,还有小鸟,真好玩。”如果你去问田间耕作的老农,他会语重心长地告诉你:“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它能播种秋天的丰收。”如果你去向城里的人打听春天,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天,我们新的蓝图又打开了。”春天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青睐?我常带着这样的疑问去思索,去探求,希望能有所发现,尤其是希望能找到春天对我们这代人所具有更深的意义所在。我常徜徉在人流中,寻觅在山野间,我也常常静静地…  相似文献   

12.
重金为谁出     
两亿五千万美元,相当厂跨入世界500强的某企业的年利润。那么惠普投入两亿五千万是为了开发新项日还是兼并重组呢?其实都不是,答案会大大又出您的意料──捉“千年虫”。对于‘千年虫”这个世纪末最热门、影响面最广、同时也是最棘手的问题,惠普竟不惜投重金解决这个世纪难题。难道它不怕引发“世纪重磅炸弹”吗?到底为什么呢?“惠普产品,2000年无忧”与“切为了用户”,并不只是简单的承诺、作为世界第二大计算机销售商,惠普首先就是自己最大的客户,目前公司内部有8,500个重美应用软件运行在149,000台单机、24,000台工作站、3…  相似文献   

13.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时任国家跳水队副总教练的于芬在队伍解散后,别离国家队至今。之后12年间,于芬在清华跳水队培养了伏明霞(复出后训练)、何姿、林跃等一大批世界及奥运冠军苗子。作为中国最优秀跳水教练,她却始终与国家队无缘。不接受国外高薪聘请,不认同国家队员“准人”机制,不满游泳中心奖金分配……屡向国家现行跳水体制和负责人发动”炮轰”的于芬,到底为什么?为什么国家队始终不能对她敞开大门?  相似文献   

14.
美国被人捧为最讲“新闻自由”的地方,而且美国的媒体也向来标榜自己“公正客观”,美国的新闻自由到底有多自由?我们暂且不下结论,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编辑学会自1997年改选、重新全面开展工作以来,就把检查图书编校质量、提高编辑业务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前段时间,学会理事会根据计划,布置会员单位首先对明星写的或写明星的图书(以下简称“明星图书”)进行检查,当即得到大家的热烈响应。为什么先查“明星图书”?主要是由于当时不少人对明星出书褒贬不一,因此,想解剖几只“麻雀”,看看实际情况到底如何。为了保证所检查的图书不是盗版本,我们特地到上海权威的新华书店──上海书城去买了当时在售的10本书,它们是:《岁月随想》赵忠祥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月第11次…  相似文献   

16.
6月30日,上海文汇报在一版刊载了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漫画《疑难杂症之十五》。这幅画,人物维妙维肖,主题鲜明深刻,特别是画面上的两句对话:“到底哪位看病?”“我们都是一种病——裙带症。”画龙点睛,把主题表达得入木三分。美中不足的是,两句对话中的引号,左半边的都写反了。在见报前,编辑为什么不帮助改正?是编辑一时疏漏,没有发现?是发现了,认为无损主题,故意“随他去”?还是认为这画出自名家之手,以不改为好?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现在有钱了,国家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虽然社会分配还不尽合理,但老百姓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比以前有钱了,这是肯定的,但中国人到底多有钱,现在还是美国人说了算,因为现在的世界经济游戏规则是美国人定的。举例来说,现在出国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呢?国家算大账,老百姓算小账。一是大家手里有了一些余钱,需要消费。二是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汇率决定现在出国旅游性价比高。人民币为什么对外升值对内贬值?  相似文献   

18.
词海辨正     
“姣姣”、“娇娇”抑或“佼佼”?我们经常在各种读物看见该用“佼佼”的地方用“姣姣”的。如《体育博览》杂志1987年第7期,在同一篇文章中,本该用同一个词的地方,竟写出三个样子来:封面和目录写:“美国女子健美风潮中的姣妓者”。文章题目写:“美国女子健美风潮中的使使者。”正文里写:“这里向读者介绍几位美国女子健美风潮中的娇娇者。”到底该用“波姣”、“娇娇”抑或“校校”呢?查《辞海》,“饺”、“妓”都有“美好”的意思;“娇”,则表示“抚媚可爱”。但只有列“使使”词条,而没有“妓妓”和“娇娇”。“饺”字除了…  相似文献   

19.
四十岁以上的人,小时候几乎都听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名的“小喇叭”节目,当时大家都很不满足:为什么“小喇叭”只能在每天的特定时间广播?为什么“小喇叭”里老是那几个人的声音?而今,他们突然发现,通过网络,自己也能当小喇叭,向世界大声广播。  相似文献   

20.
曾有外国记者提出这样的疑问:雷锋做好事是自发的,还是被迫的?为什么雷锋做好事还有照片,这是不是经过“导演”的?也有不少国人心存这样的疑惑:雷锋生活的那个年代,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的阴影还没有散尽,人们生活温饱尚属勉强,照相无疑更是奢侈消费,作为一个普通军人,他怎么会在各种场合拍下那么多的照片…… 那么,雷锋生前到底拍了多少张照片?究竟都有那些人为雷锋拍过照片?雷锋哪些照片是补拍的,为什么要补拍?雷锋给别人拍的照片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人肯花5万美元买雷锋生前的一幅照片的版权?本期《档案揭密》刊载的《揭开雷锋生前照片之谜》一文,将为读者逐一打开问号。[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