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为林  沈稼吉 《钓鱼》2007,(3X):22-23
鱼中途脱钩,是指在抬竿刺鱼到提鱼到岸这一过程中鱼脱钩。  相似文献   

2.
张兰舸 《钓鱼》2005,(17):29-29
每个钓鱼人都有脱钩跑鱼的经历,尤其是初学垂钓时更是屡见不鲜。脱钩跑鱼的原因很多,为了把脱钩跑鱼减少到最低限度,必须从诊治它的症结入手。  相似文献   

3.
鱼脱钩的原因很多。根据本人的经验,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聂超群 《垂钓》2012,(12):28-29
在垂钓活动中,折竿、断线、脱钩跑鱼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遛鱼的技巧。在钓鱼活动中,遛鱼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笔者现将自己总结的一些遛鱼技巧、心得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中春 《垂钓》2005,5(9):33-33
手竿野钓,在发现有鱼咬钩时,应根据以下几种情况来确定提竿的轻重“挑力”,才能有效保障一提即中,避免脱钩跑鱼。  相似文献   

6.
钓鱼爱好者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好不容易钓上了一条大鱼,三两下让鱼给跑掉了,实在可惜。鱼脱钩有两种情况:一是鱼钩渔线不够结实;二是遛鱼过程中力运用不当。如果力运用得当,小钧细线也能钓上大鱼,这样的例子也不少。因此,遛鱼过程中巧妙运用大极拳注的“四两拨千斤”对防止鱼脱钩是非常有用的鱼受到的力是线的拉力,遛鱼的效果不但和阻力大小有关,还与力的方向有关。人用力的方向和鱼游动的方向应该形成某一合适的角度。一般是用变换竿子的角度来调整拉力的方向。遛鱼时竿子的角度(竿与线的夹角)对遛鱼成功与否很重要。有两种角度…  相似文献   

7.
相信每一位钓手都有脱钩跑鱼的经历。为了不跑鱼或少跑鱼,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找找原因。鱼情变化受季节、气候的影响,鱼儿为适应环境,在水体中的泳层是全方位的。了解施钓的对象鱼,在窝点的哪个泳层尤为重要。例如,鱼已上浮离底,钓手却还在钓底,往往就出现鱼体蹭线、游动等所产生的信号。提竿时钩不在鱼嘴里,而是刮住鱼体某个部位;,刺中鱼体的力度不够或角度不对,在往回牵遛时,挣扎的鱼儿很容易脱钩而逃。线组状态通过线在组水里反映鱼出吃来食的的。动只态是有灵、钝适合(针对鱼情)的线组才能达到鱼儿被钩,才不会脱钩。过于灵敏,容易产…  相似文献   

8.
陈中春  郭红明 《钓鱼》2009,(3):32-32
手竿野钓,在发现有鱼咬钩的漂讯信号时,应根据以下几种情况来确定提竿过程中的轻重“挑力”,才能有效保障一提即中和避免脱钩跑鱼。  相似文献   

9.
白瑞东 《钓鱼》2005,(14):38-38
手竿钓鲢的钓具配备与钓其它底层鱼是一样的,只是钩要用大一点(13~15号),因为鲢鱼嘴大,很难钩准要害部位,所以脱钩跑鱼的比例很大。  相似文献   

10.
郅辽 《钓鱼》2005,(17):46-46
青草鲢鳙鲤,跑得最多的是鲢鳙,不容易脱钩的是鲤鱼,操作费时,最不肯就范的是青鱼,但从遛鱼角度来说全都一样。在竿线有效范围内顺着鱼的势头,由外到里,纵放结合作横8字遛鱼。钓了几十年鱼,都痒在鱼往里游的那刻。  相似文献   

11.
脱钩之鱼不拢窝,那是其亲历惊险不敢重蹈覆辙之故,但为何别的鱼也跟着难聚窝了呢?有专家解释是鱼有侧线感知及“惊液”告警的避险本能。然而,湖北刘定龙钓友通过试验后认为“惊液并不惊鱼”,对此,我持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2.
马建华 《钓鱼》2005,(2):23-24
江苏钓友张净、刘平等人来信咨询:近来,在垂钓鲫鱼时经常出现脱钩跑鱼的现象,是什么原因?该怎样克服?  相似文献   

13.
邹思全 《钓鱼》2005,(19):39-39
有鱼上钩时担心钩豁鱼嘴而跑鱼。故提竿过轻,如果是大鱼咬钩,竿梢在小幅度“点头”时,轻提竿就容易穿不透鱼嘴。因为大鱼的嘴唇肥厚,会在收线过程中脱钩。  相似文献   

14.
海竿垂钓,最令人懊恼的是坠子挂底,造成丢坠跑鱼。后来,我将连坠线换成细线,使铅坠变成“舍弃坠”。即遇上较大鱼后,若再发生挂底,就可拉断连坠线,舍弃铅坠,保住上钩之鱼不脱钩。  相似文献   

15.
《中国钓鱼》2004年第三期第21页,刊登了江苏王慧令 钓友《别轻视抄鱼》一文,说得很 实际,也很有意义。很多钓友确实 都曾有过钓着大鱼但却只因抄鱼不 得法,转瞬之间眼睁睁看着到手之 鱼脱钩断线而逃的遗憾。  相似文献   

16.
海竿垂钓,最令人懊恼的是坠子挂底,造成丢坠跑鱼。后来,我将连坠线换成细线,使铅坠变成“舍弃坠”。即遇上较大鱼后,若再发生挂底,就可拉断连坠线,舍弃铅坠,保住上钩之鱼不脱钩。  相似文献   

17.
伏治友 《垂钓》2014,(1):56-57
在鱼儿不上钩的原因中,有些是客观因素,有些是主观因素。关于主观因素,当然与钓技有关。钓技高,鱼咬钩的几率也高;钓技不高,鱼就很少咬钩或者脱钩。而在钓技当中,操作不规范是造成鱼不咬钩或脱钩的主要原因,例如.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野钓还是黑坑、无论是钓大鱼还是钓小鱼,偶尔脱钩均属正常现象,但若经常脱钩,肯定就有问题了。本质上讲,造成脱钩的原因就是鱼钩没有刺牢鱼嘴的有效部位,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饵料。假如使用商品饵,现在的商品饵中大多含有拉丝粉,有的钓友为了防止小鱼骚扰,故意把饵料开得既黏又硬,这种饵料就存在脱钩的隐患,因为偏硬质的饵料中的拉丝粉成分会变得非常坚韧,而这种饵团遇水后表面会变得很光滑,刺鱼的瞬间鱼钩不易从饵球中脱出,又因为饵球表面光滑,所以刺鱼的瞬间饵球会先在鱼嘴中滑动一段行程,之后鱼钩才会脱出,这极有可能造成两种结果——要么鱼钩刺到鱼嘴的边缘,要么空钩,假如刺中鱼嘴的边缘,我们在遛鱼的时候只要—发力,鱼钩就会撕裂鱼嘴,进而脱钩跑鱼。  相似文献   

19.
垂钓实践证明,一旦钩上的鱼脱钩逃跑后,一般情况下,在同一窝子里短时间内不再有鱼来咬钩。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有人认为脱钩受伤的鱼从皮肤中分泌一种叫“警戒素”的微量物质散布于水中,其它同种或异种鱼类个体接受“警戒素”的刺激后产生“警戒反应”而向别处逃避。这种解释正不正确?笔者做过一些实验与观察。现将结果谈出来,就教于广大垂钓爱好者。  相似文献   

20.
怎样钓荷塘     
荷塘钓一般具有鲫鱼较多,常有野鱼闹窝,但又经常能碰到个体较大的鲤鱼、草鱼,易脱钩,不易遛鱼的特点,所以垂钓时应有针对性。荷塘钓春、夏、秋三季皆可钓,但又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