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20世纪的中国文学,尤其是对中国大陆当代文学进行分期的历史命名,究竟是采用"年代",还是"时期",实际上取决于文学运动与社会发展的多重关系.从区域文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大陆当代文学运动在其阶段性发展中,有必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文学"、"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学"、"新时期文学"、"后新时期文学"这样的历史命名.  相似文献   

2.
"百年中国文学"这样的概念显然不能涵盖异彩纷呈的二十世纪文学,以"史"的特质为切入点来梳理中国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学科的差异,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厘清现、当代文学学科理论体系的模糊,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科自身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文学价值为切入点,回顾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发展状况和文学价值取向,以及察看当代文学在新的历史环境、全球语境下面临的多元价值选择的困惑。以辽宁日报"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为典型案例,来分析中国当代文学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新要求。中国当代文学价值具有多元性,却缺乏主导性,这就迫切地提出要重建中国当代文学价值体系,并使之与构建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4.
<正>张文诺的专著《文学大众化与解放区小说研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新近出版的一部值得关注的重要学术著作。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解放区文学和以此为基础生长的"十七年"文学的关注一直显得不足,相比此前和此后的新文学研究,形成了一个时间线条上的哑铃状态。既然说是哑铃状态,就是中间细、两头大,或者说是细腰蜂状。然而不管对于哑铃或细腰蜂而言,虽然重心在两端,可是中间的部  相似文献   

5.
告知力是文学批评的基本力量,是促使文学接受的重要因素。当代文学批评的危机和困境之一是告知力的匮乏,其中的关键与批评总是有意无意地回避或忽略告知"文学写了什么"和"文学怎么写"有关。研究告知力对于促进文学接受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31(2):F0002-F0002
1.学科概况。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下属的二级学科,是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它统揽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历史的梳理和文学现象、作家作品的分析研究,不仅更完整、更深刻地反映了古老中国的文学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而且着眼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对时代文化的表征研究,  相似文献   

7.
主持人语     
<正>文学与历史的对话是当今学术的一大研究方向。从"民国历史文化"的角度观察中国现代文学是不是意味着文学研究从此与历史研究不再分别了呢?当然不是,对于文学而言,无论什么样的角度最终都是为了展示文学自身的独创性,也正是在品味文学韵味的地方,文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8.
浩然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作家,跨越了当代文学的17年、"文革"和新时期,历经不同文学样态的风云变幻。当代文学研究视阈下的浩然分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两部分,大体经历了政治批评、回归历史、主体审美和多元走向四个阶段,折射出整个中国文学"重写文学史"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     
<正>"民国历史文化"视角是当前文学研究学术创新与突破的主要方向,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学史建构模式,其用意不在一味颠覆既有的文学史结论和价值判断,而着眼于研究方法的更新。具体来说,"民国文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社会历史情态下的文艺现象本身,而非等级化、秩序化和  相似文献   

10.
"寻根文学"成为我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理论先于创作的文学思潮。寻根文学作家的创作大体上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精髓的张扬与肯定,另一种倾向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劣根的批判。寻根文学作为文学史上一个有代表意义的文学流派,弘扬了传统文化,批判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糟粕。同时,寻根文学还推进了小说创新和发展的进程,使得文学创作由政治话语开始转向民间话语,也标志着当代文学对政治的疏离,这种转向对于当代文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是中国文学发展的结晶,是世界文学的瑰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和视野的变化,中国现当代文学所面临的分歧与发展方向越来越大,所体现的核心价值越发模糊.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现状的研究,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和表达形式的研究.语言的运用也逐渐走向“国际化”,似乎与世界文学的接轨过程就是一个自由语言文学的过程,只要在词语中涵盖与“世界、全球、人类”等的内容时,就变得非常神圣.而对于曾经过往的历史词汇,比如“翻身、解放”等,就变得陌生、羞于表达.这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怪现象.本文将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现状和发展角度来阐述和分析,希望能借笔者粗陋的文字,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今后的定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论文从回溯台湾文学重返祖国文坛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纳入台湾文学的历史变化入手,围绕作为中国当代文学整体形态之一部分的台湾文学,在深层观念背景和两岸现实关系的复杂变动中所经历的多方面影响,展开细致辨析和深入反思,进而论证指出,在"一国两制"的政治构想基础之上,寻求建立一个足以全面超越和包容两岸文学、文化现实隔阂及差异的统一国家的价值认同模式,在文学观念实践中具有迫切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是中文学科教学中的"特区",因为它的教学内容是与中国当代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文学就是入学"是大多数人对文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现当代文学关注20世纪初迄今发生在中国的文学活动,统揽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分析文学现象、作家作品、文学思潮、文学传播及其折射的文化社会心理。30多年来,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本学科力图运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以新的文学史观、教学理念重新诠释屮国现当代文学的内容与历史经验,打破原有文学史格局。同时顾及教材的稳定性和知识点分布的全面性、系统性,注意与高  相似文献   

15.
导语 1999年8月.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标志着当代文学结束了无史的历史。由于它是第一部个人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其治史理念与方法不同于此前任何一都当代文学史。这部书以客观、冷静、有距离的方式重现了当代文学的历史场景.赋予文学史写作以鲜明的学术个性.将当代文学史研究带进了学术化和学科化的时代.为当代文坛所激赏.不仅在当时反响强烈.也对其后数年的当代文学学术空间的开拓起着持续的引领作用。同年9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该书亦以独特的文学史观与述史方式体现出重写文学史的收获。其卓然的学术姿态在当代文学界引起广泛的注目并得好评,与洪子诚的文学史一起.构成当代文学学术天空上的双子墨座。2004年1月.由孟繁华、程光炜两位博士合著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新世纪第一部有学术创生力的当代文学史著作,是一部吸收了“重写”经验而又富有学术想象力的当代文学史。它将文化和艺术的经纬交织.绘结出当代文学的历史地图,展现出叙事权力在建构历史时的魅力与超越品格。这三部当代文学史都以新的知识型构和不可拒绝的力量.进入大学文学教育,对于现当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它们是破解文学史观与历史处理方法之间的关联的经典性文本。基于以上的认识。2005年3月.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2004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在指导教师毕光明的组织下.对这三部新型当代文学史进行了比较性阅读。并在“当代文学研究”课堂上就研读体会开展了讨论。参加讨论的有研究生颜水生、田文兵、廖述务、罗勇、王春艳、康艳琴、王海丰、张朝霞、邹艳琴、张燕等。下面是部分同学讨论稿的选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语: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大家。张恨水及其小说在新文化运动中曾经受到激烈的批判,被贴上了"鸳鸯蝴蝶派"的标签,并长期受到文学史的排斥。当今的学术界对他的讨论早已超越了"雅俗之辨",张恨水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文化史的贡献也逐渐被历史地凸显出来。但是,笔者认为,张恨水及其创作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化文学之间的桥梁。正是由于这一桥梁的存在,才使得传统与现代之间、新与  相似文献   

17.
辽宁当代工业文学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实践的重要"想象",辽宁作家在多年创作流变中与全国的创作互为表征,积累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在尊重辽宁作家的较强现实主义精神和"工业"情结的同时,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应倡导作家避免工业环境对人性的遮蔽,扩大工业文学叙述里的场景、空间,深刻领悟"工业题材"概念的意识形态化特点以及这种文学在对当代中国"想象"的特殊作用,增强创作工业文学的史诗意识与叙事艺术的变革力度。  相似文献   

18.
当代文学经典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这不但使当代文学经典在开启之初就与时代政治文化的语境密不可分,同时,也造就了不同历史背景下所谓当代文学经典在流变过程中前后的并不一致.而且,如果联系1990年代文学市场化的问题,那么,当代文学经典值得思考的问题无疑是多方面的.当代文学尽管已经产生了"经典",并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从文学史经典向文学经典的过渡,不过,无论从经典的标准,还是就历史沉积的角度上审视,都因经典性的不足而在实际上存有"经典"匮乏的倾向.这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时间上的原因.随着时间的发展,文学史必将进入一种越讲越薄、越讲越精的状态.所以,寻找经典也必将成为一个具有必然性的过程.因此,对于正在历经逐步经典化过程的当代文学来说,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超越时代的局限,并在不断进行的过程中产生经典与发现经典.只有这样,当代文学的经典才能在保持现实关怀下为更多的读者所认可,而文学史意义上的新经典也将由此萌生,文学意义上的经典也将由此传承!  相似文献   

19.
在今天这样一个消费文化的时代,这样一个视觉文化的时代,对张炜创作的研究不仅是一种文学研究,文学归根结底是一种审美的艺术,离开这一根基,文学就可以为其它的文化制品所取代。因此,张炜创作对人的终极价值的关怀恰恰是当代文学富有启示性的写作姿态,专著对于更加清晰地认识与领略张炜创作的文学审美无疑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文学教学是中文学科教学中的“特区”,因为它的教学内容是与中国当代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和“文学就是人学”是大多数人对文学的理解。中国当代文学表现的是当代社会中“人”的“生活”。具体而言,“人”的“生活”应该再从两个层面进行表现:一是人在现实社会中已经或正在过的生活,即实存生活。二是人在现实社会中应该或希望过的生活,即理想生活。明确了这两个基本点,我们才能够反思当前的中国当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使这门学科健康良性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