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克思东方社会土地所有制思想是唯物史观在东方社会的具体实践和运用的理论呈现.从东方社会"不存在土地私有制"到土地所有制二重性的认识转变,展现了马克思探讨东方社会土地所有制超越认识论视域的思想轨迹.藉以高阶的资本主义社会自我批判方法对低阶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及其土地所有制形式的揭示,论证了东方社会结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马克思文化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但是关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的研究仍处于零散的状态,缺乏系统的、扩展性的研究。就已有的研究成果而言,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文化的历史正当性的研究、不合理性的研究以及关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的价值旨趣的探讨。为推动这一理论深入发展,须扩展和深化文本研究,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拓展研究视角,全方位、多层面探析理论内容;立足"新时代"文化发展境遇,凸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的现实观照。  相似文献   

3.
异化问题既是现实生活问题,也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问题.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与卢卡奇的物化理论都从物化现象或异化现象的批判入手来批判资本主义现实,而且这一批判都与资本主义的商品拜物教现象联系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公民思想是伴随马克思思想的嬗演而阐发的,有清晰的运思脉络和价值含蕴,其人文关怀和实践指向一以贯之。从“现实的人”出发,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公民”与“市民”二元分离导致的人的异化,在人类解放的终极关怀中,以“现实的个人把抽象的公民复归于自身”作为其理论宗趣,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终极追求中,实现对公民的提撕和超越。马克思公民思想的致思理境高远宏阔,既具反思现实的批判功能,亦有变革现实的理论魄力。  相似文献   

5.
有机马克思主义出现在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时代背景之下。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及其价值观是生态危机形成的根源。为了克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有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价值观、自由观、人权观、民主观、正义观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还分别建构了与改良生态相适应的价值观。有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批判对于克服全球性生态危机、促进人类与自然的良好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6.
按照马克思关于"人的历史发展三形态"理论的逻辑引线,指出当下社会转型期人的发展的具体形态——"能力依赖"。这一形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发展的本土化形态,它既是对"人的依赖"的否定和扬弃,又是对"物的依赖"的批判和超越,同时又是"自由个性"形态在当代的具体实践阶段和应然形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研究中空间是独特的参考视角,在《资本论》的著作中,马克思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内涵进行挖掘,将空间资本主义与资本空间化的本质揭示出来,其认为空间的存在不仅是人们生产活动开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关系实现的基础,更是资本价值实现的有效载体。资本主义对于一定时间内资本的积累都需要进行空间重组,然后从本质上将资本的核心体现出来,完成对资本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通过真实有效的异化空间批判,能够解释资本主义同质空间与人们自由发生空间的关系,从而有效的构建空间批判内在机理,使空间正义思想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批判了传统"民本"思想的阶级狭隘性和历史局限性,继承了"民为贵"、"民为上"、"民心不可违"等积极思想,克服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内在矛盾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先进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基本内核",实现了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思想的超越,形成了实践性、科学性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主要对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和黑格尔、费尔巴哈异化思想进行比较,说明了马克思异化思想对前者的超越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早期批判思想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批判体系:以博士论文为代表的宗教批判、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代表的政治批判以及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标志的经济批判。马克思早期批判思想的批判目的是通过批判资本主义旧制度,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马克思提出的殖民主义双重使命学说为理论指南,结合殖民统治下印度资本主义大工业兴起的历史进程,具体分析殖民主义双重使命在印度近代大工业开创过程中的情况,论述了英国殖民统治的主观目的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对印度进行掠夺和剥削,但却在客观上促进了印度近代工业化的进程,以此说明殖民统治破坏与建设的双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路翎20世纪40年代小说呈现出"悲""狂"审美风格,既源于路翎青年个性的影响,也带有"五四"鲁迅传统的印痕;既有时代风云浓墨重彩的,染,也有流派风格潜移默化的推动;既有西欧自由主义思潮的催生,也是俄苏爱国主义思潮的促成。多重文学语境的共同作用使小说呈现出既听命于时代又执着于个人,既带有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又坚守艺术阵地,既狂躁突兀又悲壮苍凉的特征。复杂特征的呈现使得路翎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成为一种醒目的存在,留下了富有启示性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3.
宋江之死是“殉名”,表现了儒家君子的人格理想.宋江个人及梁山英雄的悲剧,体现出儒家理想人格、人生理想的破灭,是奸臣当道,残害忠良,士人求名的正途不畅所致,乃历史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借助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了体育学院学生“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技巧技能的整合性、体育素养的独特性、能力的价值有用性、个体能力的稀缺性、个体能力的差异性,并提出了体育学院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为:创新能力、完美人格、竞争和合作能力、身心健康、思辨能力、国际竞争力、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马克思"人的发展三阶段"理论为视域来探索竞技秩序史,把竞技对秩序的追求历程划分为"群体本位"阶段——古代对竞技秩序的追求,和"个体本位"阶段——现代对竞技秩序的追求两大现实阶段,而"类本位"阶段——当代对竞技秩序的追求,则是目前世界竞技正在力求实现的状态。随着这一进程的展开,人在竞技中的全面自由个性将不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20年代晚期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以“总体性”的概念力图“复兴”在现实中遇到诸多挑战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在美学、文学批评领域建设“总体性”的“新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尽管作为流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此概念之下做了不少建设性的努力,但结果却使马克思主义“总体性”隐然不彰。“总体性”是建设作为体系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核心概念,它作为潜体系不仅存在于“巴黎手稿”之中,也以严谨的历史科学的基础形态存在于探索期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成熟期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等文本之中。“总体性”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呈现出“人的理想存在”、“历史科学方法论”和文化社会的“世界历史进程”概念的三重维度。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认为:哲学的功能,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这一目的的手段是人类的实践。在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手段与目的,即实践与人的自由,实现了最初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谭家斌 《职大学报》2012,(1):28-31,112
屈原作品善用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法,古今学人多有认知,但对屈原具体的自喻系统及其蕴含的人格心理特征却鲜有论及。屈原自喻的心理特征主要体现在爱国、立德、修身、讽世。通过自喻系统,能透视出屈原高贵的人格心理和无穷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9.
作为历史上对世界最有影响的思想家马克思,其休闲思想对西方休闲理念及运动休闲之价值取向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循着马克思休闲思想的精髓,分析现代西方运动休闲的核心价值,并认为自由、创造与生命价值的回归是西方运动休闲价值取向的核心着眼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