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北宋时期黄河的频繁泛溢、多次改道,客观上造就了黄河退滩地的显著增加,这也是该时期黄河水患严重加剧所导致的一种直接结果和反映.伴随着民众对黄河退滩地开垦力度的增强,宋廷也逐步加强了对黄河退滩地的租税征收和管控,并将其运用到种植芟草、充实边地军储、安抚灾民、招集流民复业等诸多领域.北宋时期黄河退滩地的发展,在经历了神宗朝的高涨后至哲宗朝已渐趋衰落,到徽宗朝则更是规模锐减,完全沦为统治集团盘剥民众的手段.黄河退滩地的这种演变与北宋王朝的由盛转衰基本同步,不失为管窥北宋社会变迁的一种视角.  相似文献   

2.
北宋时期,伴随着黄河水患的频繁发生,河北区域内的农业生产条件也深受其害.在黄河水患的破坏下,河北境内农业的发展在劳动力、农田、资金等方面都长期受到严重影响,从而极大制约了河北区域内农业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3.
北宋时期,黄河在沟通东西水路交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竹木运营也曾一度占有重要地位,并因其运营目的、个体用途等方面的不同而呈现出诸多特色.  相似文献   

4.
北宋时期,尤其宋初,黄河的漕粮运输曾一度占据重要地位.此后,伴随着陕西等地经济、军事等形势的变化,加之黄河水道自然运输条件的恶劣,黄河漕粮运输逐步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5.
北宋时期,地处黄河下游地带的河北地区,在黄河水灾的不断冲击之下,其水文环境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在此期间,除了大量的湖泊被淤填或冲毁外,黄河水患的频繁发生,也对河北境内的水道运输造成了严重损毁。这种局面的长期发展,导致河北境内的水文环境进一步恶化,并由此造成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北宋时期,在黄河决溢和修治不断的形势下,广大民众在治河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承担了巨大的负担。民众这种对河役的多方面投入,不仅仅体现为规模的浩瀚性,也呈现出时间的持续性,严重干扰着民众自身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和生产的顺利开展。为躲避由河役所引发的沉重经济和劳役负担,大批民众无奈地以外迁乃至武装反抗等途径作为对政府的一种抗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严重制约和限制了北方社会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7.
春秋书法是指孔子著<春秋>时所采用的方法和原则.这一书法到北宋时期随着儒学的复兴,得以发扬光大.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期杰出的史学家,也是北宋儒学复兴的功臣,他以春秋书法为著史的基本精神,对后世史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职田,是政府官员在职期间经济补贴的一种形式.它作为封建俸禄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北宋时期,对于养廉、防贪、巩固封建统治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关于职田问题,前人尚未有专门论述,本文仅对北宋职田制度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洛学是北宋黄河流域出现的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地方学派.此后,以它为源头的宋明理学成为河洛文化与黄河精神文化的核心部分.洛学在北方从黄河中游辐射到上下游,在南方发展为福建闽学、湖湘学派、江西学派、浙江永嘉学派和四川涪陵学派等地方学派,并演化为宋明理学,广播中华大地.洛学的演化轨迹为世人展现了一幅黄河精神文化在...  相似文献   

10.
江西湖田窑古瓷中微量元素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中的空白.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研究了江西湖田窑宋代不同历史时期青白釉瓷瓷胎中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用SPSS软件对分析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北宋早期和北宋晚期古瓷胎料的化学成分相近 ;与北宋末南宋早期以及南宋中晚期古瓷胎料的化学成分相差较远 ;不同历史时期古瓷胎的稀土参数有差异,古瓷胎 球粒陨石标准化模式配分图支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美味松江鲈鱼产于吴淞江河道,此鱼有四鳃,长7—8寸。吴淞江的感潮环境和河道环境使此鱼成为江南名产,唐宋时期形成独特的有关松江鲈鱼文化。到明代,黄浦江代替了吴淞江成为出水干道,感潮环境因此发生了变化,美味松江鲈鱼因难以洄游而绝种。遗存的小型四鳃鲈鱼与过去相比较是口味较差的一种鲈鱼。  相似文献   

12.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辉煌时期,也是监察制度发展完备时期。唐代为预防腐败,保证官员廉洁履职、恪尽职守,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相对完备的监察体制,御史台即为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唐代地方也制定了相对完善的监察制度。唐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完善和变革创新,对唐代的反腐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全宋诗》中有许多白注文献材料。这些为白自注所解释的词语,多是宋代的口语词,为《汉语大辞典》等词书所缺。这对正确理解宋代口语词有很大帮助,对研究宋诗语言、构建宋代词汇史提供佐证,本文选“矮黄”、“碧涧”、“监州”等九条作为考释对象。  相似文献   

14.
“总督河道”是我国明代中央政府派出的专门为疏浚、开凿、治理河道的钦差大臣,故亦称总督河道大臣,其原官位、官阶不变,遇事方派遣,事毕回京复命,为非常设之官员。“河道总督”则是我国清代始设的掌管黄河、运河、永定等河,堤防疏浚、治理事务的专职官员,官阶与掌管行省的总督相同,为正二品,加尚书或都御使衔者为从一品。  相似文献   

15.
秋风楼因藏《秋风辞》刻石而名扬天下。从史志碑刻记载看,《秋风辞》可能作于汉武帝晚年,武帝所怀念的佳人当系英年早逝的李夫人。藏《秋风辞》刻石的建筑最初名亭,建于元,明代没于汾。亭没后建楼,清康熙年间再没于黄河。现存秋风楼为清光绪年间创建。  相似文献   

16.
北宋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清明时节汴河及其两岸的风光,不仅艺术价值极高,而且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可直观的历史资料,还蕴含着丰厚的文化价值。试图从其创作寓意和目的、缺失的女性、井然的社会秩序、发达的广告文化以及丰富的都市生活等方面入手,找出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宋代的土地制度与以前的土地制度相比有所变化,在土地制度方面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政策。宋代承认并保护土地私有产权的合法性,保护私人对土地的占有权和使用权。宋代土地私有制下的财产流转加快,土地可卖、可典、可租,形成错综复杂、交织重叠的多方面的法律关系。宋代政府制定了大量的关于土地交易的法律法规。宋代土地制度的突出表现就是宋代土地契约制度的完善,包括土地流转中的形式,绝卖、典卖、租佃契约的法律规定,还有田宅买卖契约制度中的亲邻优先权制度、官版契纸、印契、契税、过割、离业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宋前时期安徽自然灾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以前,今安徽境内发生水灾、旱灾、震灾、风灾、雹灾、雪灾和霜冻等自然灾害,其中,水灾、旱灾出现的频率较高,尤其是水灾,发生的频率最高。历代中央政府重视救灾,采取蠲赈、仓储和治水等救灾举措,这些措施对纾缓灾情、救助灾民,帮助灾民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正月,王伦出使金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王伦传》等书记载王伦此次出使使职为迎请梓宫、奉还两宫、交割地界使。《宋会要辑稿》《宋史·高宗本纪》等书所载王伦出使所带使职为迎请梓宫、皇太后、交割地界使。《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成书年代均早于《宋会要辑稿》及《宋史》。且当宋徽宗逝世后,宋人眼中的"两宫"意指宋钦宗及韦后。宋高宗为应对反对和议的呼声,曾多次在人前表态自己屈己议和是为迎回梓宫、宋钦宗、皇太后,为自己屈辱的和议披上道德的外衣,这不仅使南宋朝廷内部反对和议的呼声越来越小,还直接推动了南宋朝廷忙碌于迎接"两宫"的工作。故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记载的"两宫"贴近历史事实,它不仅反映出王伦出使时的真实使职,也反映出当时真实的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