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局本     
《津图学刊》2004,(3):60-60
局本指清代各省官书局所刻印的书本。清代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之后,以曾国藩创立的江南官书局为起端,先后有淮南书局、苏州书局、浙江书局、崇文书局、思贤书局、江西书局、存古书局、皇华书局、福州书局、广雅书局、云南书局、山西官书局等相继建立。这些官书局是清代以前历朝所没有的。在晚清的半个多世纪中,这些官书局刻印过不少书,还联合刻印过一些书,如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等。有些书校勘精审,刻印精良。像浙江官书局校刻的《二十二子》,金陵书局张文虎校刻的《史记》,就都很有名。局本  相似文献   

2.
淮南书局在江苏扬州,因而也有人称它为扬州书局。叶德辉讲:“迨乎中兴,曾文正先于江宁设金陵书局,于扬州设淮南书局。同时杭州、江苏、武昌继之”。曾国藩虽首先倡刻书,但金陵书局都不是在他手上成立的。有人说淮南书局是两淮盐运使方浚颐创办,从时间上看比较合理,经费上也有  相似文献   

3.
正19世纪中叶,清政府在各地设立书局,刊刻传统经典著作,试图传播正统的价值观念,重建清廷的统治权威。咸丰九年(1859年),胡林翼在湖北设立书局,刊刻《读史兵略》、《弟子箴言》等书,开晚清地方书局之先河。此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马新贻、左宗棠等地方大员在各地纷纷设立书局,如金陵书局、广雅书局、江西书局、浙江书局、正谊书局等,刊刻因战乱焚毁的经典书籍。这是他们为恢复地方名教、复兴地方文化事业的自觉行为,由此传统文化再次勃兴。然而,书局的运行、书籍的刊刻,均需要大量的费用,书局的经费成为地方官员关注的内  相似文献   

4.
刘志盛 《图书馆》1989,(3):31-33
湖南思贤书局是我国清末著名的雕板印刷书局,其前身为湖南思贤讲舍,它始建于清光绪五至七年(1879—81),至光绪十六年(1890)王先谦致仕回湘后,与郭嵩焘等商议,就思贤讲舍刻书处设局刻书,十七年(1891)在王先谦等人的倡议下,湖南思贤讲舍刻书处与长沙黎家坡的湖南传忠书局合并,正式组建湖南思贤书局。延至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时,思贤书局一直是湖南官家刻书中心;入民国,浏阳刘人熙因书局地址创办湖南船山书社,时至今日,几度春秋,世道沧桑,数经变故,长沙人多只知有船山学社,而不知思贤学局历史了。  相似文献   

5.
官书局是清中后期重要的地方官府出版机构,在中国出版史、文化传播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光时期金陵、淮南、浙江、崇文、江苏五大地方官书局联合刊刻《二十四史》是晚清官书局的重要出版活动,本文在揭示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的历史背景、刻书缘起、各局之间具体分工的基础上,分析了五局合刻《二十四史》的版本特征及其成因,总结了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专讯     
江苏大众书局第二届换书阅读节开幕本刊讯十月,江苏大众书局第二届换书阅读节开幕,不仅给读者带来优惠的购书方式,更带来精彩的阅读体验。大众书局换书节旨在帮助读者将家中多余又弃之可惜的图书换成更适合于阅读需求的图书。读者可将图书交至大众书局连锁各店总台,大众书局工作人员根据图书新旧、畅销程度和价格进行评分并发放相应换书券。大众书局收到图书后将统一清理、消毒,并按换书券的分值整理好。10月27-29日,读者持换书券进入大众书局各店换书专区,现场淘选中意的图书,用换书券兑换。为丰富换书的品种,大众书局还将选择部…  相似文献   

7.
曲水书局又叫曲江书局,是清末安徽省官书局,为省级出版管理机构,也是全国最早的官书局。早在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刽子手曾国藩率领湘、楚军攻陷安庆城后,就打着重兴文化的旗号,派其重要幕僚莫友芝遍访遗书,着手组建皖省官书局。次年,其弟曾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重要人物,在中国近代出版史上,因其创办金陵书局而占有一席之地.同治三年(1864),曾国藩在南京创办金陵书局,专司官府刻书事务,从而改变了以往官府刻书多由州县学官或官办书院负责的状况,并带动了之后各地方官办书局的纷纷设立.应该说,曾国藩与金陵书局对其后风云际变时期的清末民初的出版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可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9.
金陵书局是晚清设立较早、影响较大的官书局,多有论者论述,但有些史实仍需辨析.本文结合相关地方志和有关文集、书信、日记等文献资料,以及《中国古籍总目》的著录和查考刻本,进一步论述了金陵书局的创设经历了由私到官、由临时到常设的过程,考察了金陵书局与聚珍书局的关系,进而重新审视曾国藩与李鸿章对金陵书局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金陵书局是清末创办最早而且是最负盛名的官书局。在各种相关文献的记载中,后人对它四十余年经营中刻书数量有不同的统计结果,对它与江南书局的关系也有不同的解释。本文是在对国家图书馆大量有关藏书翻检后写成的,从金陵书局初期的刻书情况,到总体刻书类别、版本特征、品种、数量等都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对江南书局刻书也做了统计,并谈了个人对两书局关系的初步理解。  相似文献   

11.
浙江图书馆从它的前身浙江藏书楼算起,已有八十年历史了。中国古代藏书与刻书单位往往合而为一,浙江图书馆继承了这样的传统。它在1909年成立之初,就将浙江官书局并入。浙江官书局成立于同治五年(1865年),当时与苏州、扬州、武昌、南京并称五大书局,因此浙江图书馆除了藏书以外,又增加了刻书与出版的业务。浙江图书馆的刻书业务,从1909年至1929年大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只有木刻业务。出版的书籍从  相似文献   

12.
寻霖 《图书馆》2012,(2):141-143
官书局刻书为清代刻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末湖南官书局目前所知湖南、传忠、思贤三所,在清代刻书史上都有较大影响。但除思贤外,其余二局却少有人论述。  相似文献   

13.
傅兴汉 《出版参考》2007,(7S):28-28
马来西亚华文书店的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马来西亚有四大书局:上海书局(现称中图上海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世界书局。他们不仅零售港台出版的华文书籍,也是马来西亚的进口图书分销商,同时也出版华文教材给华校子弟使用。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出版史上,清末各省官书局的出版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在同治中短短数年时间内,各地方政府纷纷组织人员,设局刊书,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不仅在清朝绝无仅有,在地方官刻的历史上也无先例。那么,官书局为什么会在几乎同一时间内迅速崛起,遍及全国各大城市呢?对此,《清史稿·艺文》记载:“曾国藩倡设金陵、苏州、扬州、杭州、武昌官书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材《中  相似文献   

15.
《出版经济》2004,(8):48-49
龙门书局简介19301930年6月,龙门书局在上海成立,主要是为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大学出版影印教材,陈省身院士、卢嘉锡院士一大批知名专家都是用龙门书局的教材成长起来的。1954年,龙门书局与中国科学院编译局合并成立科学出版社,为新中国出版了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高水平的学术著作。1993年,"龙门书局"作为科学出版社副牌恢复使用,主要出版文化、教育类图书。目前,龙门书局共设三个分社和销售部。龙门一分社主要出版中小学生学习辅导用书,其推出的《三点一测丛书》、《双色笔记》、《发散思维大课堂》、《龙门新教案》等丛书曾经轰动一时,…  相似文献   

16.
崇文书局是清末五大官书局之一。本文对其设局始末、刻书内容、特点与影响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评与阐述。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记者王化兵)一年一度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开市前夕,江苏大众书局在北京召开全国50家重点出版社年终答谢会,并正式宣布:江苏大众书局的投资集团鸿国文化已经收购  相似文献   

18.
清代末期,浙江官刊书以浙江书局刊书最多。浙江书局由浙江抚署建立,是官办的专业出版机构,所以又称之为浙江官书局。官书局的建立,是曾国藩首先提出来的。他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有感于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主张振兴儒家文化,重振道统。  相似文献   

19.
清末洋务派首领张之洞,对书籍的刊刻出版有其独到的见解。他曾在《书目问答》中说:“刻书必须不惜重费,延聘通人,甄择秘籍,详校精雕。”“且刻书者,传先哲之精蕴,启后学之困蒙,亦利济之先务,积善之雅谈也。”因此,在他任湖北学政时,极力推行教育改制和兴办文化设施。如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兴建两湖书院,同时又设立湖北舆图局等出版机构。此外,对于湖北官书局(即武昌崇文书局)的刊刻出版事业,更是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在晚清官书局刻书史上,尤可值得一提的是张文虎和金陵局本《史记》一书。局本《史记》之所以远出他本之上,是同张文虎的精审校雠密不可分的。 张文虎(1808-1885),字孟彪,又字啸山,江苏南汇周浦镇(今属上海市)人。就科举功名而言,张文虎仅为一名在邑诸生,并无许多可称道之处。虽未步入科甲之列,但这却不掩张氏学问之精博。闵萃祥在《墓志铭》中称其为“溯自惠、江、戴、钱诸家而后,可谓集大成也已”,此言虽不无过誉,但张文虎长于小学、善于校书则是毋庸置疑的。其治学的一生亦可视为校书的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