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传统叙事以真实简约为宗,古代杂俎类小说的叙事特征即是表现为对只言片语的简短记录,往往仅意于传述而无意于创作.然而细节化叙述以及与之相应的多种艺术表现方式的出现又无疑是人类智慧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小说作为一种叙事话语系统从不具备文类意义的"残丛小语"到幻设成篇的文学样式,也正体现了这一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刘夕媛  李巧玲 《科教文汇》2007,(8X):174-174
中国的传统叙事以真实简约为宗,古代杂俎类小说的叙事特征即是表现为对只言片语的简短记录。往往仅意于传述而无意于创作。然而细节化叙述以及与之相应的多种艺术表现方式的出现又无疑是人类智慧与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小说作为一种叙事话语系统从不具备文类意义的“残丛小语”到幻设成篇的文学样式,也正体现了这一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中国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转变的过渡时期.晚清小说为转变的肇始,因为晚清小说已经具备了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因子,突出表现在晚清小说家们对于叙事艺术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运用叙事学理论对晚清小说进行研究成为晚清小说的研究热点且日益完善和成熟.本文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叙事艺术为研究客体,运用现已成熟的理论成果,对其作综合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中国传统小说向现代小说转变的过渡时期。晚清小说为转变的肇始,因为晚清小说已经具备了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因子,突出表现在晚清小说家们对于叙事艺术的探索与实践。近年来,运用叙事学理论对晚清小说进行研究成为晚清小说的研究热点且日益完善和成熟。本文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叙事艺术为研究客体,运用现已成熟的理论成果,对其作综合的解读。  相似文献   

5.
通过将<一个后现代主义者的谋杀>作为玄学侦探小说分析,指出该小说以其叙事的零散化和碎片化,通过对传统侦探小说的戏仿与颠覆,反映出理性的怀疑和对世界虚无性的后现代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6.
笔者将从情节构造和叙事技巧两个方面阐述金庸小说的魅力所在。其作品的叙事技巧同时受中国古典传统小说和外国名著的双重影响,因此在读者看来既引人入胜又显得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7.
知青群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感悟,并共同创造了自己的群体文化——知青文化。知青文化是知青群体在漫长的知青时代和后知青时代,用各种形式真实反映群体心理的文化产品与文化现象。因此,知青文化成为最能反映知青群体心理活动的载体。本文以知青群体的文化心理为切入口,探寻知青群体在城乡转换中的文化心理变迁的表现,并进一步分析知青群体在各个人生阶段起伏不定的心理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王昭  郭悦 《科教文汇》2010,(19):62-63
苏童被文学评论界誉为先锋派小说作家的领军人物,其作品有着非常独到的特点,擅长细腻唯美的人性描写,以华丽诡异的想象力和流畅的叙事风格著称。苏童以对现实冷静、本真的理性来审视、关注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孤独的逃亡巧妙揭示人物的宿命,以细微的动作描写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冷静的文字积极深入地去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国际油价持续低迷、油公司改革持续深入、基层职工思想多元化的新形势,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对如何提升自省素质适应性形式的需要,提出了在新时期从制度建设、管理方式、作风建设等方面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汤亭亭是华裔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她的作品在表现不同文化传统,华裔生活还是叙事形式等都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汤亭亭作品的叙事特点,即“讲故事”,多种文体和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11.
郑美香 《科教文汇》2009,(11):229-230
海明威小说的叙事艺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其同时代的作家沈从文在小说叙事方面也有类似的风格,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本文旨在通过对海明威与沈从文小说的比较,探讨东西方叙事风格的同与异以及由此影射出来的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官场的反讽表达--试论王跃文"官场小说"的反讽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场小说是当下一种重要的创作现象,王跃文的官场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在文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反讽是其此类小说的重要特征,本文就其作品的反讽叙事作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
戴维·洛奇是英国当代杰出的小说家和批评家,《美好的工作》是其"校园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小说,本文试用经典叙事学理论和洛奇有关叙事学的理论,从情节结构、聚焦的多维性和元小说叙事三个方面来解析《美好的工作》的叙事艺术,从而把握洛奇小说的叙事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黄婵娟 《科教文汇》2008,(34):252-252
主要从第一、第二人称的内聚焦叙事视角来解读郁达夫的小说,阐明郁达夫小说的叙事特色,从而说明郁达夫在文体上的自觉实践和革新。  相似文献   

15.
官场小说是当下一种重要的创作现象,王跃文的官场小说以其独特的风格在文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反讽是其此类小说的重要特征,本文就其作品的反讽叙事作以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罗涛 《科教文汇》2008,(29):244-244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现代主义作家,他的小说往往通过对叙事技巧的成功把握来展现作品的内容和意义。本文以其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为范本,浅谈小说中叙事技巧的独特之处以及这种技巧对表现小说主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说中的非线性叙事结构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线性叙事结构作为小说中一种新型的叙事类型,抛弃了时间的序列性,具有多维度、多视角、时空错乱与倒置、立体感强烈、没有明显的逻辑思维走向等特点。本文通过对几部比较典型的小说进行分析,论述环形结构、多线性结构和分形叙事结构这几种独特的非线性叙事结构类型,并对非线性叙事结构的意义与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李斯 《科教文汇》2007,(8S):170-171
戴维·洛奇是英国当代杰出的小说家和批评家,《美好的工作》是其“校园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小说,本文试用经典叙事学理论和洛奇有关叙事学的理论,从情节结构、聚焦的多维性和元小说叙事三个方面来解析《美好的工作》的叙事艺术,从而把握洛奇小说的叙事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杨艳 《科教文汇》2009,(25):242-242,244
简·奥斯汀的《诺桑觉寺》作为她的小说中唯一一部采用作者型叙事声音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在小说理论方面的一些见解:介乎于理查逊式与菲尔丁武之间的创作风格,超越时代的“元小说”叙事手法中对小说结尾和小说精练简洁的要求,对哥特小说和风俗小说的戏仿中透出对这两种小说模式的批评,以及直接介入小说提出对小说和小说家的期望。所以这部小说虽不被评论界誉为奥斯汀的上乘之作,但通过对它的研究却可以了解作家本人的小说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20.
李莉 《科教文汇》2008,(33):240-240
刘震云小说的叙事风格卓异,其叙事笔调也随着他主体的精神突围、逃亡而调整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