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开放式平台模式的快速发展态势和强有力的盈利能力,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产业能否应用这种开放式平台模式,消除封闭,发挥出学术期刊编辑部的内容优势,将产业各方的智力资源有效地调动起来,快速转化为数字产品,以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能否优化传统数字出版流程以及如何使数字出版平台成为学术期刊的利益增长点,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转型提高其经营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开放模式和效果两个方面,比较国内外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平台开放的尝试,然后以"万方医学网"实践为例,重点从开放式数字出版平台的要素和架构中,对资源、技术和市场等不同层面提出相应的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数字出版的发展中很多问题的根源在于继承传统出版的模式和思路,依赖印刷载体和基于交通工具以及实体店铺的发行渠道,是以实体出版物的生产和销售为核心的产业.而数字出版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为基础,实现内容和载体的分离以及网络发行,应建立全新的产业模式.因此,数字出版应转变思路,以数字内容的生产和授权为核心,转型为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律的新型服务产业.  相似文献   

3.
数字出版产业是伴随着产品内容创作生产、管理过程、产品形态的数字化发展而出现的新兴产业。与传统出版不同,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并没有完善的法律支撑,数字出版作品面临着权利主体认定模糊、创新性不足和盗版侵权等问题。发展数字出版产业应当完善立法,保护相关权利主体的合法权益、激励创新、打击盗版,以推动数字出版产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多媒体融合环境下学术期刊数字出版质量提升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进程,学术期刊应从三方面入手来提升数字出版创新能力,提高数字出版质量。一是在基于数字化的内容资源拓展上,在数字出版技术革新上,在期刊的出版形式多样性上下工夫,充分发挥并利用内容资源优势;二是在完善已有网络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着力开发新媒体平台下的数字化产品;三是加强市场化运营机制,从版权收入、个性化定制服务、第三方广告盈利模式等方面入手,探索创新营销模式,努力达到数字出版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内江科技》2008,29(11)
本刊讯近日,2008中国数字出版年会在京召开。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抓住机遇凝聚力量构建数字出版发展新格局"的主旨报告。孙寿山强调,把握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狠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推动传统出版的资源优势和数字出版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6.
数字内容产业是专门以信息资源为劳动对象,提供文化形态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它是将图像、文字、影像、语音等内容,运用数字化高新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运用的产品或服务。它涉及移动内容、互联网服务、游戏、动画、影音、数字出版和数字化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在IT革命的背景下,数字内容产业已逐渐成为21世纪经济舞台上的重要角色,其中网络语音下载,互联网文学出版等数字产业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数字内容产业涉及到交易、生产、技术支持、服务支持等复杂的环境。近年来,现代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宽带技术、多媒体传播、数字化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当代社会产业结构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数字出版是多元化交互式的新型传播形式,互联网发展和信息技术普及加速了数字出版产业转型与升级。多媒体化浪潮所带来的技术、模式和思维,使得数字出版出现了与其他行业相互渗透、交叉融合发展的趋势。多媒体融合的影响,已经渗透了数字出版行业的各个层面。分析数字出版发展现状和问题,探讨多媒体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优化发展的相关对策,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鑫  宋伟 《科技管理研究》2016,(22):145-149
技术进步与法律完善存在着逻辑上的互动性与历史上的关联性,数字出版技术的应用,对现行著作权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导致了传统著作权权利规定的模糊、侵权防控的乏力和许可模式的失效等问题,同时数字出版产业自身也不断遭遇著作权法律保护的危机。为此,应当创新数字出版著作权授权模式促进合法传播,并及时出台司法解释与管理规章完善现行制度规范,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探索著作财产权体系化建构提升法律适应性,以促进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数字出版已逐渐成为最具活力的新兴朝阳产业。加强版权保护成为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关键。本文阐明了数字出版产业与版权保护的内在相关性,分析了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版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并且从立法、行政、司法和社会保护等层面提出完善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版权保护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ciOpen平台功能特点,对比国际成熟平台,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我国自主平台提升和推广提供参考意见。【方法】深入使用SciOpen和国际数字出版平台,结合文献研究、调研等方法,提炼SciOpen平台内容服务与功能特征,将SciOpen和国际数字出版平台的功能设置进行对比分析,在刊群规模、内容标准化、管理数字化、检索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结果】在“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支持下,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快速发展,SciOpen依托我国学术资源与先进技术,创新发展模式,形成多种特色功能,满足科技期刊对高质量数字出版平台的使用需求。【结论】SciOpen在平台规模、标准化、检索等方面仍需不断优化,希望通过技术迭代、政策支持与出版行业共同努力,平台实现可持续发展,助力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与国家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学习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变革,借助科技转变出版模式是出版社生存和发展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技工教育教材出版领域,探讨了教材数字出版的动因以及出版企业需做好的技术准备,并提出了以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网建设为抓手,实现出版社数字出版转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牛晓宏 《现代情报》2013,33(11):8-11
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各类数字出版机构对图书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本文基于数字出版产业链的视角对数字出版机构进行划分,探讨了数字出版产业链上的各类数字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的合作策略,为数字出版机构与图书馆的合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数字出版的定义、产业链、出版与技术的关系、阅读习惯、多方参与整合内容资源、数字出版发展阶段六个角度浅析了数字出版:"内容为王"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4.
数字出版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抓住机遇,在数字出版大军中脱颖而出,是当下众多出版单位发展数字出版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文章立足教育类数字出版,对数字出版的发展路径做出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龙敏 《科技风》2011,(10):164-165
分析了我国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提出了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技术的日益成熟,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迅猛,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年增加.作为版权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出版产业使作品出版、传播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其所面临的授权难题也制约着其健康发展.分析了传统著作权授权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完善著作权授权模式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由黄孝章、张志林、陈丹撰写的《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研究》一书,已于2011年1月出版。作为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的研究成果,本书系统、全面、深入地分析了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字出版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和发展策略。对政府有关部门制定数字出  相似文献   

18.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下,数字技术及其产品或服务已成为产业效率和效益改善的有效手段。基于数字化投入供求关系梳理数字产业融合的驱动机制,利用中美最新的多部门投入产出表分析两国数字产业融合的路径和效果。研究发现:中国数字产业(尤其是数字产品制造业)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行业附加值率低。基于融合程度的路径分析发现,中国数字产业主要以数字化硬件及其交付推动工业、农业的数字化转型,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是其融合的重点;而美国数字产业主要以数字服务推动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生产性服务业是其融合的重点。通过融合效果分析发现,带动或诱导中美数字产业增加值的核心部门分别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建筑业和社会性、生产性、流通性服务业,均来自两国数字产业融合的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对能源与资源型等传统产业的渗透强度不高,其增加值受后者的带动或诱导效应也不强,是两国数字产业未来融合发展应该重点突破的领域。此外,中国数字产业融合还应强化数字服务投入,发掘数字要素与传统要素组合应用新模式、拓展数据价值化空间。  相似文献   

19.
数字内容产业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与手段,向用户提供软件、信息化教育、动画、媒体出版、数字音像、数字电视节目、电子游戏等产品与服务,是智力密集型的、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20.
通过面的梳理,对OA和数字出版从服务内容、经济机制、版权政策等方面进行比较,两者之间的互动特征和互动机制日渐明晰,均为对方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发展机会。考虑到这种互动关系所带来的影响,笔者从学术、技术以及政策和制度上等方面入手析出OA与数字出版存在的契合点和相互渗透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