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我国的体育教学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很难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现象越来越受到学校和体育教师的重视,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和发展,虽然中学体育教学有了一定的改善和进步,但还是存在有很大的不足,本文主要从中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详细的分析了体育教学的主要问题并做出了各种对策探讨。  相似文献   

2.
体育课程在中学阶段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体育教学模式改革是推动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给学生讲授知识,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增强学生的身心素养,挖掘体育教学模式的元素,提出多元化的可行性举措,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本文主要对中学体育教学模式多元化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研究,希望能给同行提供一些借鉴,以此推动中学体育教学课程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玉强 《科教文汇》2009,(29):208-208
新《中学体育教育课程标准》中阐述的中学体育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以实现学习与运动、运动与生活、生活与发展为目标,来构建起中学体育教育的学习性、生活性、发展性的教学体系框架,教学从以运动为本、学习为本转向以学生生活与发展为本,真正实现对运动、生活和发展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对中学体育做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校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并以"学生发展"为体育教学蓝本。传统的田径教材在学生的体能发展和健康上虽然也有促进作用,但是严重受到了竞技运动教学的思想,导致了在体育田径教学中过分强调教材中运动的竞技性,而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功能却严重忽视。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的也是竞技性的教学手段,与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发生了很大偏离,起不到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因此"新课标"对中学田径体育做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新要求下,要加快中学田径教材的处理和转化,根据学生的身心的发展特点,组织编撰具有促进中学生身心和健康同步发展的中学田径教材。  相似文献   

5.
狄书坡 《内江科技》2011,32(7):197-197
器械体操是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对该项目在中学的教学现状分析,着重研究影响器械体操教学的各种因素,达到提高中学器械体操教学质量的目的,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大纲赋予体育教育以新的时代内涵,"学生主体、健康第一"的授课理念要求体育教师对传统教学思想进行有建设性地突破和变革,努力创设适用于当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课上的适时引进,对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推动中学体育课程内容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探究拓展训练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堂上的应用内容、应用方法、应用意义,有利于更好地指导拓展训练在中学体育课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卢芳 《知识窗》2013,(18):36-36
中学体育的主要目的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强学生体能,是中学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学体育也面临着改革。绿色教学理念的提出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所谓绿色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新型教育理念,是一种动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文献法、问卷法、实地访谈法等方法,分别从体育教师、课程开设、基础设施、学生参与等角度对广西百色德保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考察,结果表明:广西贫困县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不太理想,受学校基础设施、师资力量、学生主体意识等因素制约。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其为更好的促进德保农村地区中学体育课程的实施,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器械体操在中学开展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敬壮 《内江科技》2009,30(10):136-136
器械体操是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对该项目在中学的教学现状分析,着重研究影响器械体操教学的各种因素,以达到提高中学器械体操教学质量的目的,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10.
分层次教学模式就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应用在教育心理学当中,同样也能适用于体育课程,同时也能够将每个学生融入到体育课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体育水平和能力,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说我国新课标对体育教学也是极为重视。本文提出分层次教学在高校体育中如何应用发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趣是人认识、探索某种事物或者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是从事活动的重要动力。因此,学生对体育课程感兴趣与否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而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就必须要考虑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原因,据此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以此为着手点,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学中影响体育兴趣培养的因素并提出了引导、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因素,以期为中学体育教学的兴趣乃至爱好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常龙  苑立军 《科教文汇》2007,(11X):125-125
中学体育教学评价是中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根据吉林省中学生毕业达标测试,分析了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评价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根据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提出笔者对吉林省中学生体育教学评价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中学体育教学评价是中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根据吉林省中学生毕业达标测试,分析了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评价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根据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提出笔者对吉林省中学生体育教学评价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中学体育教学是使我国中学生身体素质培养、良好运动习惯培养的关键。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现代中学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学生体育达标教育与考试的关键,更是养成学生良好运动习惯、培养学生一生体育爱好的重点。根据现代中学体育教学目标,中学体育教学应加快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爱好以及良好运动习惯为基础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活动,实现我国人民综合身体素质的提高。本文就中学体育教学改革进行了简要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冯麒  孙留中  廖文雄  杨勇 《内江科技》2022,(12):127-128+42
<正>发展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是弘扬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布依族花棍舞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历史渊源与传承价值,布依族花棍舞融入中学体育课程丰富了中学体育课程内容体系,有利于中学体育的发展,探讨布依族花棍舞融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提出花棍舞融入中学体育课程的依据及路径,为进一步发展地方中学特色体育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厚胜 《内江科技》2007,28(12):157-158
本文主要对建国后我国中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进行综述和分析,提出建议,以便能使体育工作者在了解以前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的体育教学,更好地在工作中体会《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新的教学理念,从而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  相似文献   

17.
张洪斌 《内江科技》2010,31(7):203-203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中学体育课程的改革,传统的体育课准备活动不能满足新时代中学体育教学活动的需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体育课应结合教学对象、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编制、安排、准备活动,并通过合理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20,(12)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与深入,素质教育发展受到更多的重视。小学体育是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小学的学生而言,体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是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去提升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自学能力是学生能力发展中的关键内容,不仅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有着深刻的意义与价值,对学生日后的工作发展也大有裨益,因此,在课程教学中,以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建构教学模式就显得极为必要。文章基于此,首先概述了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然后探讨了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升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性,如强化课程教育的客观需要、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最后就如何建设以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调整教育理念、注重教学氛围、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学习指导等。  相似文献   

20.
谢惠珍 《大众科技》2013,(6):271-272,297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但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从社会到学校、教师再到家长,都只重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忽略了对学生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特别是中学体育课,没有完全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文章初步分析了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