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孙道临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上。长长的送行队伍在他生前十分喜爱的《第七交响曲》中缓慢沉重地行进。这位艺术名人在中国电影艺术界的成就与地位是毋庸置凝的,而他与王文娟这对艺术伉俪的“教女艺术”也成为一段佳话。二十多年前,笔者有幸登门采访孙道临、王文娟夫妇,当时的孙道临正忙于《非常大总统》的拍摄计划。于是,详谈教女心得的任务就交给了妻子王文娟。  相似文献   

2.
朗诵艺术是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显现出了独特的生命力;朗诵艺术也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根植于传统儒家的"中和思想",朗诵艺术显示出了独特的"中和之美".声音的虚实、语流的起伏、语气的更迭、节奏的回环,使各个部分既各司其职又集中统一,既错落有致又浑然一体,集中体现了朗诵艺术综合的、和谐的、变化的"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八十年代初,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在北京一次大型诗歌朗诵会上.朗诵了舒婷的这首诗,那拨动心弦的声音使无数听众长久地沉浸在一种神圣的激动之中。二十多年过去了,这首诗依然活在人们的口头上,成为朗诵诗中新的经典。它的魅力何在呢?  相似文献   

4.
朗诵作为一种口语艺术,就具有了一定高度的审美价值。朗诵的艺术美主要源于文学艺术美,借助于美的富有情感的口语艺术来表达,使朗诵能够达到智美相融、声情并茂、音象和谐、刚柔相济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5.
朗诵艺术是一门"非学不可"艺术形式,是一项系统的艺术创作工程。朗诵水平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及行之有效方法。解决朗诵艺术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从不同维度去拓展朗诵艺术的发展空间。向文化求深度、向生活要广度、向经典要高度、向受众要锐度应是我们拓展朗诵艺术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朗诵艺术以它独特的魅力,得到广大朗爱好者的追捧和喜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正因为如此.朗诵艺术得到进一步推广和发展。本文将通过对朗诵过程的研究阐明朗诵艺术的三个境界.  相似文献   

7.
朗诵历来为大众,尤其是为高校大学生所喜爱,但由于朗诵者在朗诵时,搞不清楚朗诵艺术的关键所在,所以,朗诵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从理解、感受与再现三个角度谈一下朗诵艺术中关键的三步骤。  相似文献   

8.
所谓朗诵素质,是指在朗诵及朗诵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水平。它包括朗诵历史及文化、朗诵价值、朗诵特点、朗诵语言技巧、朗诵情感、朗诵处理、朗诵表演(形象、舞美、乐舞、台风、形式)等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水平。一、实施朗诵素质培养的事实依据:朗诵与朗诵研究"朗诵是一门源远流长的艺术","自从有了诗,也就有了朗诵。"(一)朗诵在中国1.古代。古人认为,诗是诵的,能诵的语言才是诗。先秦"诵"的风习盛行,  相似文献   

9.
朗诵在中文专业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高职高专中文系的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诵艺术技巧,对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力、感悟力,培养他们文学鉴赏的审美力,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从事各项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笔者在讲授外国文学课程中,精心挑选一些适合朗诵艺术训练的经典作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观摩、模仿、练习,对学生进行一些朗诵艺术训练的课程实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朗诵根植于文学作品,拥有艺术的土壤.文章从艺术传达角度研究朗诵言语的建构材料和生成策略.在朗诵艺术中要创造出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在于对文学语言的感悟力和声音形象的塑造力,朗诵主体只有把审美认知、独特体味融入有声语言,才能实现对文本的审美超越,获得有声语言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正> 东所有的艺术门类之中,朗诵艺术可说是既古老而又年轻的一种。说它古老,是因为在最早的文学形式诗歌诞生之后,它就以人们口头传诵无字“诗”的原始形态出现了。说它年轻,是因为作为一门当众表演的独立的艺术形式,朗诵的出现和发展,在外国只是上一个世纪的事,在中国只有几十年的时间。而专业性的朗诵艺术团体在我国的诞生,更是八十年代的事。——以著名朗诵艺术家殷之光为团长的北京朗诵艺术团,成立于一九八一年三月;它是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个专业性朗诵艺术团体。  相似文献   

12.
朗诵艺术不仅有声音语调美的展现,而且要有恰当的神姿动作的表演美。这种表演重在眼神、面部情态及手势的运用。表演品格文静高尚富有风雅之气,表演特色以小动作表现大思想大空间,力求神似,充满感情,突出个性,使朗诵立体化、圆满化。从听、视两方面给欣赏者以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13.
朗诵艺术不仅有声音语调美的展现.而且要有恰当的神姿动作的表演美.这种表演重在眼神、面部情态及手势的运用.表演品格文静高尚富有风雅之气.表演特色以小动作表现大思想大空间.力求神似.充满感情.突出个性.使朗诵立体化、圆满化,从听、视两方面给欣赏者以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14.
优秀的散文不仅蕴含着闪光的思想、饱满的热情、丰富的想象,而且有着美好的节奏音响。它不仅是供人看、供人读,更是供人听的。散文的艺术朗诵应是文学有声欣赏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论述了散文朗诵的教育审美功能、艺术手段及特点。在朗诵艺术园地,不能只有诗歌、小说之花的盛开,也应有散文之花的绽放。  相似文献   

15.
吴学奎 《考试周刊》2024,(21):37-41
初中语文教学中,朗诵作为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将朗诵这一艺术语言表达方式整合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学习兴趣的培养、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中,笔者主要从意识形态、知识技能和教学评价三个模块入手,探索朗诵艺术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问:姚教授,中央电视台举办这次朗诵艺术大赛的宗旨是什么?意义在哪里? 答:朗诵在我国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和广泛群众基础的语言艺术形式.为了弘扬朗诵艺术,推广普通话,中央电视台举办了首届"沃尔沃卡车杯"朗诵艺术大赛.整个赛程从8月份开始,经过初赛、复赛、决赛几轮挑选,9月份进入高潮,9月25日、26日进行决赛,28日举行颁奖晚会.期间经历了9月12日到18目的第七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又值建国55周年国庆之际,朗诵大赛这种形式很好地配合了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推广普通话,使大众感受到字正腔圆的汉语普通话的魅力,体会到有声语言的艺术之美,提升了我们对于自己语言和自己国家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7.
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朗诵是一种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艺术,要求字正腔圆,语句熟练,表情达意;歌唱则是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综合了语言、声音和音乐于一体的声乐艺术。朗诵和歌唱虽分属于语言艺术和声乐艺术,但二者都属于声音的艺术,而且更具体地说,二者都是人声的艺术,都是以人声为载体的声音艺术。正是由于朗诵和歌唱之间存在这些相似性,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而言,二者之间就存在着迁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书法和表演艺术(尤其是朗诵艺术)的分析比较,找出其相关的联系点,从而证明书法艺术和表演艺术(朗诵艺术)一样,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们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19.
小说传播与欣赏有两种方式:无声的视觉方式与有声的听觉方式。朗诵是小说有声传播与有声欣赏的基本方式。具有悠久的承传性与广泛的群众性。有声语言精妙的绘象,拟态、摹声、表情功能为小说朗诵艺术的声音造型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从而使这种古老的,传统的,受群众喜爱的有声语言艺术具有了巨大的精神鼓舞作用。应当积极培养朗诵艺术人才,使这一艺术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为了促进诗歌朗诵运动的顺利开展,使诗歌朗诵更好地服务于抗战,诗人们、艺术家们对诗歌朗诵这一新的艺术形式在理论上进行了多方探索。这些探索集中在朗诵的本质、朗诵的分类、朗诵的效果与技巧上。这些探索不仅对当时的朗诵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今天的朗诵也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